第三章 州裏道館來道士
字數:3449 加入書籤
八年後,宋家演武堂。
“大哥,你決定了嗎?”
“嗯,我現在知道我根本不是讀書那塊料,家裏科舉還是要看老二你和老三了。”
看著自己這位大哥,宋北離心裏也是暗暗感到可惜。宋北明十歲的時候因為貪吃把一根千年人參當成蘿卜吞了,結果當天就昏迷不醒,當時全家上下亂成一片。宋北離也在晚上暗自給他拔了脈,當時法力低微,也隻能幫著大哥疏導,結果就是氣血變得異常旺盛,隔天醒了還是免不了一頓暴打。
自那之後,宋北明就沒了暴飲暴食的習慣,家裏請來了府城裏的武者幫他不斷錘煉自己的武力,年紀輕輕就到了八品武者,在郡裏也算是個有名氣的天才了。
宋北離踮起腳拍了拍大哥的胳膊,安慰道:
“大哥你就安心準備武舉,說不準咱們宋家還會出個武狀元。”
“還是小弟你懂你大哥,反正我是不懂那什麽之乎者也。我以後也會是牛魔王那種大人物!”
“你和二弟給我好好讀書,到時候我在軍隊裏也倍有麵!”
兄弟三人都知道從今天開始他們就要走上不同的路了,但是無論走多遠,大家都永遠是一家人。
七月,下課之後,族裏的下人把宋家族人都聚在大堂裏。
“這位是徐州清淨觀的空明道長。”二伯坐在太師椅上介紹說,八仙桌另一旁的灰袍道長笑著對著大家作了個揖。
“貧道在觀中苦讀經書,卻覺內心不濟,遂遊曆八方,路經貴鄉龍曲水,望水上青金彌漫囊括琅琊,隻覺有貴人居此地,不想叨擾了各位小居士,恕罪贖罪。”
族裏的小孩都站在屋外好奇的看著這個老道人,宋北離也在其中,這是他長這麽大一來第一次看到道士。
但宋北離對於他說的不置可否,望氣術隻是一個小術法,但都是門派秘法,宋北離也是在《南華真經》中習得。自己一年前練氣五層的時候開過天眼看過一次,自己這片地方確實是赤氣彌漫,卻沒有那麽誇張。
待晚上萬籟俱寂,宋北離乘著星光翻出圍牆,路過大哥房間旁邊還能聽見一些含糊不清的夢話,
“我就是平天大聖牛魔王,悟空你敢搶我老婆,我掰斷你的棒子。”
宋北離呼出一口氣努力不讓自己笑出聲,快步翻出宋家大院,往城外一座大山跑去。
登上山峰,雙手掐訣,口中念咒:
“天法清清,地法靈靈,陰陽結精,水靈顯形,靈光水攝,通天達地,法法奉行,陰陽法鏡,真形速現,速現真形。”
右手插入準備好的靈水往眼皮上一抹,再睜開眼,景象就變得完全不同,隻見整個琅琊郡是以龍曲水為軸,赤色氣運繞著群城來來回回蕩漾。宋北離點了點頭,這和此前觀察到的氣象沒什麽不同,但是往宋宅一看卻是下了一跳。
隻見宋宅頂上一片白色霧氣環繞,偶有紅色細線轉過,白色氣運就是郡中受過宋家恩惠的人還有家裏的佃農,家裏一直都對老鄉們不錯,那紅色就是在學堂裏讀書的學子還有家中一些客卿,中間是一座淡淡的青色山峰。
這一切都正常,讓宋北離嚇一跳的是青山頂上一層濃鬱的黑雲,黑雲不斷的伸出觸手試探。
看到這宋北離的臉一下就陰沉下來,別人不知道,他還怎麽不明白這是有人要算計他們宋家,想來就是大伯在京城遇到了什麽麻煩波及到了郡城本家,也幸好早早知道了這一切,才能早做準備。
“那老道士說的九真一假,看來就是想故意隱瞞這件事,說不準就是想關鍵時候反戈一擊。”
抓準關鍵以後,宋北離直奔道士房間而去,到窗沿處靜心一聽,沒聲音。
但是這點小法術瞞不過他,把衣服上的綢緞截下一小根,悄悄伸進窗戶的小縫,調動法力掐個道訣,
“風景念聲,道破虛行,聞!”
這是當初跟隨師傅下山曆練時學的一個小法訣,有的地方男女授受不親,醫者就用一根羊毛繩纏在手腕處聞其心脈。
通過細繩果然就聽見了屋裏的聲音。
此時屋中空明道人正對著一道傳訊符恭敬的說到:“大人,我已經進了宋家,他們都沒有懷疑。”
“嗯,很好,你現在是安全的?”傳訊符裏傳出一道沙啞的聲音,根本辨別不了。
“大人,一切都按著計劃進行。”
“這件事辦成了,你們清淨觀可在京城立廟。”符中聲音隨意說道,仿佛這不是什麽大事。
“多謝大人,廟裏的供奉我們一分都不會少。”空明道人邊說著邊用手敲桌子,傳出神似磕頭的聲音。傳訊結束後道人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凡俗小兒也配老道我磕頭,我呸,等我到了京城站穩了還怕找不出你。”
“老宋啊,別怪老道我不講良心,隻怪這黃白太誘人啊。”
屋裏漸漸靜下去,傳出噓噓索索翻被窩的聲音,宋北離慢吞吞地騰挪回了自己房間,躺在床上回想剛剛的對話,暫時就知道是這道士接了某人的任務,想弄垮宋家。
一個道士想弄垮一個郡望家族,肯定不能直接用法術直接破壞,那樣就是有人庇護,在召國也沒有立足之地了。所以弄的手段不外乎是風水堪輿,知道了這點也就有了底,之後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翌日,老道和二伯坐在八仙桌旁喝茶。
“宋先生啊,你們這的山水養人啊,俗話說,這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二伯笑著點著頭,看著老道,示意他繼續講下去。
老道抿了口茶,笑著道:“這琅琊山呢可謂是秀而不奇,雖不符我們方外之人所想,確實書香門第天然名山。”
“遠看各峰聳立卻相隔甚遠,正如那黃台山筆擱,如果俯瞰那龍曲水自西向東橫穿而過,最後躍下瀑布勝似那湖州兔毫毛筆,山中蓄一大潭名曰試筆潭與山交融不就是文房四寶中的端硯嗎?”
“所謂人傑地靈是矣,老道我此前窮於經書不知也就罷了,現在既然路經看到此地,這就是老道我的福氣啊。”
二伯越聽越得意,推過幾張銀票和一個小盒子,笑著問道:“道長來了當然是我們的福氣,那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