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半塑料艦

字數:3365   加入書籤

A+A-




    新型戰艦不止外殼采用固態煙,戰艦內部也應用了大量工程塑料零件,從而大大降低戰艦的整體質量,據說,塑料構件占到戰艦總質量的六成以上。
    什麽艙板地板、凡是能用工程塑料的地方,就絕對不用金屬件;凡是能用金屬襯層的地方,就絕對不用金屬襯板!
    據不完全統計,僅此一項,就為新戰艦減重8萬多噸!
    得知這個消息,所有人都被震得頭發昏腦發脹,半天緩不過勁兒來。
    雖說工程塑料一直都在航天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那都是用在不重要的位置,這麽高的比例還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而且新艦減掉8萬噸之後,仍有將近一萬噸的總質量,也就是說,純以金屬材料建造,這將是一艘自重接近十萬噸的重型戰艦!
    這下,大夥都有點明白了。
    以人類目前的技術,驅動十萬噸的太空戰艦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隻剩下一萬噸,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不過沒關係,上級把落艦山研究出來的成果全都用在了新艦上麵,大幅度增強戰艦的動力。
    可聽到這個消息,大家更擔心了,這艘戰艦這麽超前,到底能不能行啊?
    但實際上,工程塑料的某些性能甚至比鋼鐵還要更勝一籌,關鍵是建造速度更快,成本也更低。
    也就是說,新戰艦除了動力艙、推進器,以及其他必須使用金屬件的位置之外,全都是塑料結構。
    說是一艘塑料戰艦誇張了,半塑料卻一點都不過分。
    最初的震驚過後,大家也都想開了,外星種一炮就能把月球的地平線打出個豁口,不管什麽樣的鋼鐵,在外星種的武器麵前都是一炮死,既然如此,塑料和鋼鐵又有什麽區別?
    前後不過兩天,半艘戰艦的固態煙防護層已然成型,雖然隻是個空殼,卻已經有了點戰艦的樣子。
    不過表麵裝甲的模具精度遠遠沒有想象中那麽高,拚是拚到一起了,卻跟積木似的來裏晃蕩,給人一種再加一把力氣就會立刻解體的感覺。
    接下來不是把所有的護甲全都拚好,而是在艦殼裏固定其他模塊。
    這項工作同樣簡單,找出對應的模塊,用正確的姿態按順序送進艦殼,卡進預製槽觸發展開,層層艙室不斷堆疊,內部結構逐漸展開。
    別以為這很簡單,每一個模塊都必須精確安裝到指定位置,特別是對接口,絕對不能出半點差錯,否則不是電路不暢,就是信號不通,因此隻有最好的飛行員,才能執行這項看似簡單,實則精確的任務。
    而且工程艇隻負責將模塊輸送到位,最後的組裝全部由智能機械臂自動完成。
    這東西就像一隻駐空了戰艦的大號鐵蟲子,在艦殼內部攀來爬去,以機械的一絲不苟和高度精確,把各個模塊拚接起來。
    所有參與這項工程的人都忍不住感慨,那些搞設計的,腦洞還真不是一般的大,幸虧他們搞出了機械臂,否則工程量最少也要上升一個級數,萬一搞壞了某個模塊,整個工程進度都要耽誤。
    這絕對不是杞人憂天,因為每一個模塊,都必須在最精確的位置打開,才能保證展開後的艙室準確卡在應有的位置上,一旦旋轉的位置有偏差,就有可能扭斷脆弱的對接口。
    戰艦內部的模塊固定好之後,防護層也隨之固定下來,不會再動一動就晃個不停。
    就這樣一層層,一塊塊,戰艦便以極快的速度成型。
    在整個組裝過程中,還要始終保持艦艏朝上,開口向下的豎立姿態,用艦殼抵擋太陽風和各種宇宙粒子,把外來因素對戰艦的影響降到最低。
    月底,最關鍵的部分來了,戰艦的核心模塊送入殼中,居住艙、控製艙、低溫睡眠艙,聚變反應爐、八組大型推進器……幾乎所有的金屬,全都集中在核心模塊和艦尾,若不是艦艏堆積了太多工程塑料,這艘戰艦能不能保持平衡都不好說。
    到了這一步,戰艦就算初步完工,下一步就是工程人員進入艦內,把所有的電路管線仔細檢查一遍。
    新艦結構參考外星戰艦,隻有核心艙需要保持氣壓,而核心艙很小,還不到戰艦總體積的五分之一,但所有重要設備都在這裏。
    核心艙外是各種功能艙,高度自動化那種,不管想做什麽,隻需要在艦橋裏動動手指,基本用不著手動操作。
    之所以說基本,是因為沒人敢保證機械設備不出問題,一旦出現故障,就必須穿上艙外服才能離開核心艙。
    除此之外,還有幾處特殊的“中間艙”,它們平時保持真空,一旦有需要,隨時可以充氣加壓,變成壓力艙。
    比如存放生活物資的給養倉庫和底艙機庫。
    等所有檢測項目全部完成,戰艦才算正式完工。
    不過也隻是完工而已。
    這個時候,軌道上還剩下很多模塊,而且地麵還在不斷發射運載飛船,繼續補充新的模塊。
    但它們都不是結構模塊,而是武器、給養、燃料以及各種生活和作戰物資的運載模塊。
    因為都是按標準設計,還在固態煙艦殼上提前預留了開口,所以隻需要把各個模塊按順序送到相應的位置,依次塞進戰艦就完事了。
    補給比拚接戰艦快得多,一共也沒用上三天。
    日,一個普通卻又不平凡的日子,遠征號戰艦正式交付太空部隊。
    以遠征命名意義深遠,代表這僅僅是人類邁向宇宙深空的第一步,未來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人成為遠征號的首批艦員,趁著還有一點時間,戰艦進行了密集的功能測試,電力係統、動力係統、推進係統、武器係統,生命維持係統,甚至還有護盾係統!
    這是上級為了增強遠征號的作戰能力,特意從落艦山調集了一批護盾,數量不多,隻能保護艦艏方向,可它的意義不在於防護麵積的大小,而在於人類的戰艦第一次擁有力場護盾!
    雖然隻是一艘半塑料戰艦,可遠征號卻是人類曆史上的最強戰艦,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