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奇案突發都督進表 宮廷計議太宗招賢(三)
字數:2264 加入書籤
且說王珪一行五人,離開長安,馬不停蹄,直奔嵩山少林寺而來。路上行了一日,次日上午,來至少室山下。三人催動坐騎,沿山路迤邐而上,工夫不大,已至山門。隻見少林寺屋宇連雲,鱗次櫛比,果然不愧為一個佛寺的大叢林。
三人下得馬來,各自將馬拴了,卸下禮物,徑直進了寺院。隻見一個知客僧覿麵迎了出來,雙手合什道:“施主請到裏邊用茶。”三人隨他經過大雄寶殿,參禮了如來,然後一起步入禪房之中,執事僧人熱情招待。
執事問道:“施主到此是燒香許願,還是布設功德?”王珪道:“小可從京都長安而來,奉旨特來拜見玄智、玄化二位高僧,煩望能為通稟一聲。”執事神色一驚,忙道:“施主請稍等,小僧這就去稟報。”說罷,起身匆匆而去。
過不多時,隻見那執事陪同一位老僧複轉回來。隻見這老僧年約六十餘歲年紀,精神飽滿,步履矯健。老僧打量了一下王珪三人,雙手合什道:“上差遠道而來,老衲有失遠迎,望乞恕罪。”王珪忙施禮道:“禪師嚴重了。小可冒昧來訪,打擾了禪師清修,望勿見怪。敢問禪師法號怎麽稱呼?”老僧道:“老衲法號玄聖,乃是本寺的住持。”王珪道:“原來是玄聖禪師,失敬!失敬!”玄聖道:“請問檀越台甫怎麽稱呼?”王珪道:“小可姓王名珪,現在唐王太宗駕下官居諫議大夫之職。”老僧點了點頭,道:“不知王大人此番光臨本寺有何吩咐?”王珪從懷中取出太宗書信遞給玄聖,說道:“這是聖上親筆書信,請禪師過目。”
玄聖接過,將書信打開仔細看了一遍,看罷說道:“皇上之意,老衲盡知。皇上與本寺緣法甚深,多年來對本寺亦多有饋贈,聖恩寵眷,闔寺感激。何況剿除匪患,乃是大功德一件。少林寺向以忠義慈悲為懷,誅邪除惡,首當其衝,義不容辭。隻是玄智有事外出,近期難以歸來,隻有玄化在寺,看來隻能叫玄化走一遭了。”王珪道:“能得玄化禪師出山相助,亦足慰聖心了。”
玄聖轉麵對執事道:“你去把玄化喚來。”執事答應一聲,起身去了。不多時執事與玄化匆匆走進屋來。隻見玄化和尚約有五十餘歲年紀,身材魁偉,膀闊腰圓,相貌威武,神情彪悍。兩太陽穴高高墳起,二目放光,精神百倍,真有如金剛轉世,羅漢重生。王珪見了,心中不禁暗自稱讚。
玄聖當下將玄化與王珪引見了,又說了王珪的來意,然後說道:“師弟,朔州剿匪之事我已代你應下了。你師兄遠行未歸,也隻有辛苦你一趟了。”玄化道:“但憑師兄安排就是,我無異議。”
王珪心中大喜,當即說道:“因事在緊迫,便請玄化禪師收拾收拾即刻下山,免得聖上懸望。”玄化點頭稱善,轉身而去。不多時返回房中,身後還跟著個藍衫少年,約有十八九歲,濃眉大眼,身材健壯,麵帶忠厚。
這少年名叫鍾鈺,本是個孤兒,某日討飯來到少林寺,玄化憐其孤苦,便將他留在高山之上,做個隨身侍者。後來見他為人忠厚,悟性又高,於是又收為俗家弟子,教他習文練武,器重非常。玄化此番帶徒弟一同下山,其意乃是想叫他到江湖上曆練曆練,多長些見識。
玄化將徒弟與王珪引見後,當下別了玄聖,與王珪等人一同下得山來,騎了快馬,徑往長安趕來。
次日傍晚,進得長安城內,先前接待李靖一家的那個官員,奉了房玄齡之命,照樣把玄化師徒安排到驛館住下。玄化與李靖一見如故,甚是投緣。二人秉燭夜談,論說武藝,興致盎然,直到三更以後,方才各自安歇。
次日早膳過後,房玄齡奉了太宗口諭,來至驛館,將李靖、玄化迎請到皇宮內苑,麵見太宗。太宗見到玄化,欣喜之下,不免舊話重提,又再說起當年十三棍僧救唐王之事,言辭之間,甚是感念。玄化自是謙遜一番,說了幾句門麵話,當下落座吃茶。
太宗又將朔州都督夏德禹本奏之事說了一遍,然後取出一塊金牌交到李靖手中。李靖細看之下,隻見金牌甚是精巧別致。正麵刻的是個隸書的“禦”字,反麵則鐫著“貞觀”兩個篆書金字。
太宗說道:“此牌乃皇宮內苑所有,你帶上它到朔州後,但凡剿匪所需,無論人力資財,兵馬器械,隻要出示此牌,地方州府必會協助供給。若有抗命不遵者,可隨機處置。二位此去,多有凶險,千萬多加小心,朕身在京城,心懸朔州,願二位能夠早日剿除匪患,凱旋歸來,那時朕再設擺盛宴,與二位接風。“李靖、玄化站起身來,慨然說道:“聖上放心,我二人此去定當竭盡全力,早日滅賊。不除匪患,誓不歸還!”
二人回到驛館,叫妻女徒弟收拾行裝,驛官備好馬匹,五人上了坐騎,徑向長安城外馳去。
正是:名將高僧同入世,奇男俠女出江湖。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