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一變
字數:3447 加入書籤
李淳之笑道:“選秀,是為眾選一枝獨秀之意。方法:極限切磋。”
庫樂湛點了點頭,問道:“什麽是極限切磋?”
李淳之道:“咱們命圈現在流行的切磋是見好就收,適可而止,恰到好處。這樣的切磋除了讓勝利者獲得些許爽感,對於雙方而言沒有絲毫的益處,得不到任何提升。”
“極限切磋是在生命安全的保障下進行最大限度地戰鬥。這樣的切磋可以激發雙方最大的潛力,在切磋中獲得提升。”
庫樂湛道:“你怎麽保障雙方命修的安全呢?”
李淳之笑了笑,道:“裁判。”
“裁判?”庫樂湛不解。
李淳之道:“裁判是雙方的規則公證人,極限監督者,就是保護雙方生命的第三方。”
庫樂湛道:“那裁判的實力一定要高於進行極限切磋的雙方,隻有這樣才能製止危險發生,保護雙方的生命安全。”
李淳之笑道:“老庫說得很對。你沒有發現如今門閥中的血連命修的實力呈現逐漸下降趨勢,波及的範圍越來越大。”
有些話他沒有繼續說下去,沒說的是:與之相配套的是享樂至上,無知光榮的風氣開始逐漸擴張,由上至下的蔓延。
畢竟,人變聰明是很難的,但變笨是很容易的。本尊的聰明是可以用對比顯現出來的,隻要本尊手中腳下的人兒笨,那麽自然可以很簡單地通過對比顯現本尊的聰明勁兒。
庫樂湛眼睛瞬間閃出賊光,不由自主地不住點頭。
氛圍靜了下來,兩人都沒有說話。
李淳之適可而止。大包大攬的事他不幹,前世沒命幹,今世不想幹。他如今的第一要務是守護好自己和大美妞的獨屬小天地。
顧家的孩子有沒有出息不太好說,但易滿足的居多,眾言沒出息的名頭可以很輕鬆地獲得。
庫樂湛道:“老李,你這極限切磋的方式是什麽?該怎樣舉辦呢?”
李淳之道:“方式自然是擂台賽,共分三輪。第一輪是分區選拔賽,第二輪是一百零八強小組賽,第三輪是十二強淘汰賽,用抽簽的方式決定。”
“如今學院教學的方式已經固化,成為許多門閥子女的享樂園,鍍金廠,根本培養不出真正的天才,而民間的大才們經過僵化學院的製養,已經失去靈性,成為好手腳的幹活,大腦的不是。”
“可如今門閥子女的培養方式無法培養出好大腦,若是無外敵自可逍遙,但若遇強敵則是一團爛泥,或被踩在腳下當傀儡,或成為真強者的血色染榮劑。”
“極限切磋便是能打破這種隔閡的存在。極限切磋的參與者是所有符合規格的奪命修士,無論是門閥的命修還是民間的命修皆可參與。用實力說話,唯實力舉賢。若此,天下英豪可盡歸麾下。”
李淳之打算改變一下底層人的生活質量,至於解救三十二世界的全人類,他真的幹不了——有那想法,無那野心,有那誌向,無那能力。正所謂是爛泥扶不上牆,狗肉上不了席是也。
庫樂湛眼中的賊光就沒有斷過,越聽賊光越亮,真個亮!正午陽光晃,黑雲壓城電光閃。
庫樂湛壓製住無比激動的心,雙.腿微顫沒控製住。他發現了此舉背後最大的利益獲取:被動吸才變成主動納才。簡單的變動,天翻地覆的改變。
庫樂湛終於聽完李淳之的講解,猛然起身,聲音激蕩,道:“老李,和我一起去見主公吧。此計甚妙,可解主公目前最大困境,主公必定會真心接納,你與大小姐定然可以步入光明洞房。”
李淳之搖了搖頭,道:“我不去。老丈人看不上我,我也看不上老丈人。你和老丈人說一下,舉辦個極限切磋···限鬥擂台大會,我也參加,讓老丈人瞧一瞧我的實力,至於怎麽打壓我的銳氣,讓他撒氣,就看你們了。”
他是真的不喜歡他的老丈人,就像他的老丈人不喜歡他,兩人是一樣一樣的對敵方充滿莫名的不喜。
庫樂湛恭敬緩施拱手禮,道:“那我先走了。”
李淳之點了點頭,道:“去吧。”
庫樂湛轉身離去,心中沒有對李淳之一分不滿,而是萬分感激。
※※※※※
重宣告曰殿的“漸無書”小殿逐漸成為楚昊蒼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場所,他如今倒是很喜歡待在“漸無書”小殿。
如今他的住所是涅槃宮的取霸無休閣,莒怡馨的情深深幾許閣與取霸無休閣屬於一院雙子閣。取霸無休閣是十二層,情深深幾許閣隻有八層。
喬美麗、莒夢露、田蜜蜜、餘思嬋的閣居距離取霸無休閣有一段不近的距離。
“漸無書”小殿是重宣告曰殿中最小的小殿,麵積二百二十平方米。
“漸無書”小殿分閱覽格,茶言格,娛心小樂格等。
茶言格。冷翰林正在向楚昊蒼匯報工作:
“主公,眼下的摩軍招募十分困難,精英並沒有多少,混吃混喝的倒是不少。此等狀況我們需要管製一下,不然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成為抹黑涅槃峰名聲的黑粉。”
楚昊蒼點了點頭,道:“你有什麽辦法嗎?”
冷翰林道:“有一些想法。我們可以提高招募命修的規格,加大待遇福利,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何愁招攬不到精英。”
楚昊蒼點了點頭,道:“不錯。那······”
一聲大吼打斷了楚昊蒼的話:“主公!我有天大的喜訊向您匯報,必能一解主公眼下困局。”
冷翰林寒聲道:“庫樂湛!你真是越來越放肆了。主公雖然仁慈,但這不是你放飛自我的依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你太孟浪了,焉不罰其過?己不遵規何以規其下耶!”
庫樂湛肅聲道:“我是太孟浪了,但!請主公允許我先匯報喜訊,若匯報完,功不抵過,我願受罰!心甘情願。”
兩人之爭如今已成明眼之勢,鮮有不明者。必然之果,其根因曰:仨瓜倆棗可不爭,金玉滿堂不爭那才是病得不輕。
對於某某而言,心如止水不是真象,冒生的不爭表象的原因是隻因太少,無動於衷,遂懶得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