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同人於野,聯姻諸侯
字數:4251 加入書籤
武丁親自出城迎接,他不曾想到子伯這位長女竟有這般本事,慶幸自己繼婦妌之後又得一位文武兼備的夫人。如今東海銅礦、貝幣歸國的道路總算是徹底疏通,於國於家都是吉兆。慶幸之餘,對於此次的事件,武丁也頗有感觸:一國一家不論大小,生死存亡都係於生計,種黍植桑的價值並不比祭祀軍事小。
軍旅各自回營論功行賞,享用慶功宴。王宮正殿,武丁朝堂之上封賞婦好、瑉玖等幾個百夫長。當晚邀請傅說、甘盤、傅雀設宴慶功。席間再次談及盂侯,甘盤起身憂心忡忡的說道:“大王此次決斷英明,王妃臨危處置得當,方能不損一兵一卒,徹底傾覆這諸侯不臣之現象。可這次事件的起因,我們還當深思,武力征服之後,應當妥善安置,解決民生,否則遲早還會反叛。王庭與諸侯之間就像父母與孩童,應當建立通暢的溝通渠道,聽聽他們的想法,解決一些難處,如此才能長治久安啦......”
“盤師所憂,正是餘一人擔心的啊。”武丁對甘盤說。
傅說見甘盤站的有些吃力,起身上前攙扶他坐下,順著他的話說:“甘相憂國憂民,勞苦功高,所慮皆是國事,真乃大商之幸。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社稷民生尤不可廢。無論是先否後喜,還是先喜後否都不得長久。不臣之人不可榮之以祿,忠誠之人也不可視而不見啊。”
瑉玖也拱手揖禮對武丁說:“我們祭祀天帝、祖先需要靈媒上傳下達方能知曉天意,可王庭與諸侯之間呢?眼下似乎隻是有大事才派出國使,或是春蒐秋禰偶爾與吾王相見,大部分時間各國各邦發生什麽,殷都並不知情。因此,臣覺得應當立一製度,可以使吾王知曉諸侯國消息方可。”
武丁手握銅爵,思忖良久,開口道:“人心最是難以揣度,一旦分封出去,孰親孰疏,誰人反叛怎能事先知曉?又有哪一場戰爭是在一切準備好之後才打的?不都是發生之後才去應對麽?要想盡知天下諸侯之事,哪有什麽好辦法?”
甘盤、傅說相視無語。為了社稷長治久安,從來都隻是分封最親近的人為諸侯國主,可他們不還是要相互攻伐,反叛朝廷,依舊年年戰亂?曆代多少賢王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眼下又能有什麽好主意呢?
“擴大聯姻!”眾人沉默之時,瑉玖突然冒出四個字。
婦癸與好妃麵麵相覷。最終還是婦癸忍不住發問:“太卜大人這是又要給大王納婦啊!後宮現在已經二三十個妃妾,再行聯姻之事,不是又要大興土木,加蓋宮殿,勞民傷財啊?”
“我此次說的聯姻不僅限於王室,肱骨大臣也可聯姻。王室、重臣與重要方國子女聯姻,卿大夫也可與小國小邦子女婚媾。這樣一來,各國皆又子女在殷都,我們的子女也可以嫁到主要邦國。有親情紐帶相連,又有婚姻關係存在,書信來往,相互走動,才能保持親情,減少攻伐。打破一家、一族之私見,讓諸侯與王庭真正同為一家,豈不甚好?”瑉玖詳細解釋。
“三代之後呢?彼此疏遠,依舊要起狼煙。”甘盤畢竟經曆豐富,知道這也隻是權宜之計,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甘相思慮甚遠,瑉玖這一計確實解決不了後世問題。可眼下我大商經曆百年衰落,元氣大損。吾王披肝瀝膽方使諸侯來朝,國內安泰,可外族方國依舊對我大商虎視眈眈。北有鬼羌,南有蠻夷,西有巴蜀,若要長治久安,還需鞏固國內局勢,再謀對外用兵。賢王武乙、祖乙都曾嫁妹於他國,以求一時安穩。若無先帝小乙嫁妹,平息戰事,積蓄國力,我朝現在也不會有實力去征伐各邦。”
“太卜大人所言不無道理,諸侯現在深知殷都實力,無論是畏還是敬,至少都來朝拜,況且聯姻對他們也是有利無害,此時求盟,想必都不會拒絕。”傅說也認同瑉玖之說。
“那不妨從傅相開始,做個表率?選一國之女娶來做個相婦?”
“太卜大人不要拿我說玩笑,大王尚未恩準,切莫亂說,切莫亂說。”傅說今年四十出頭,老妻已是人老珠黃,多年奔波,一直也沒有納妾。聽瑉玖這麽一說,表麵推辭,內心其實已經樂開了花。
武丁明白瑉玖用意,此計確實可以讓王朝暫時安穩,為今後討伐鬼方積蓄力量。但是偷偷看看身邊坐著的兩位,還是有些顧忌。先後婦妌受傷後就是因為納婦之事不再與自己親近,最終抑鬱而死。現在的王後婦癸自生下子躍後便體弱多病,實在不忍讓她再傷心。
好妃經此一戰,也看到她的能力,想必日後還要仰仗她征討敵國,更是不好因這事心生嫌隙。後宮還有薑妃較為賢淑,可她一心撫養子己,很少與武丁親近。至於姪妃、杞妃、桃妃之流,盡是些爭風吃醋的主兒,再納新婦,也怕會鬧出事兒來。
眾人也猜到大王心思,空氣一下子凝結。
“在我們北方草原上,族長想娶誰都行,女方同意最好,不同意就搶,娘家也不會追來打,生了娃,她也就不會跑了。還有很多人丁稀少的部族,父親的妻妾隻要不是生母,兒子都可以娶來做妻妾。如果太卜大人的謀劃確實對大商有利,大家為什麽不多搶幾個媳婦兒回來生娃呢?”還是好妃打破僵局,一番話逗得大家前仰後合。瑉玖納悶,此女怎麽突然跟帶兵打仗的她完全判若兩人。
見到好妃如此說,婦癸也不好多說,免得大家覺得自己小氣,失了風度。隻是微做苦笑。
武丁笑罷,手握銅爵,向天舉起:“諸位愛卿,來,共飲此爵!明日卜筮,問問天意再做決斷。”為了緩和氣氛,他提議繼續喝酒,一切交給天意,自然不會有人再說什麽。
次日,朝堂之上,文武百官聚齊山呼萬歲。武丁命太卜瑉玖占卜問天,看看天帝對滿朝貴族、文武大臣皆與諸侯聯姻之事是何指示。天意顯示: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瑉玖解釋道:“天帝讚成聯姻結親,朝野皆可奉行。門戶相對、身份相似者可婚,同宗同祖者三代以外可婚,民間有賢良淑德之女也可迎娶。”眾大臣聽是天意,無不讚成。
傅相、甘相、瑉玖隨即商議哪幾個國家有適齡女子,可選入宮。最終選定十四位諸侯的女兒、姊妹,分別籌備彩禮,遣使下聘。傅相父子三人,將軍徐威,王叔子禽一眾肱骨大臣,也都各自迎娶他國公主或寵臣之女。
一時間,殷都朝野天天宴席,人人新婚。此舉打破了過去婚嫁的所有禁忌,隻要雙方願意,不論身份,王親與庶民亦可通婚。偶有搶婚的,隻要雙方達成協議,朝廷便不再過問。更有甚者,官員迎娶賢良的奴隸,或招有才能的奴隸為婿。
眾人都忙著娶親不亦樂乎,唯有瑉玖依舊獨自一人,但凡有人問及此事,他便解釋道,我們巫族要遵守天帝的規矩,不能亂娶;身為太卜,代王掌管祭祀,不敢胡來。眾人便不再多言。
宮內因新納多婦,大興土木,營建宮室。城外為方便各國送親、省親的隊伍行走,朝廷又召集庶民、奴隸擴修官道,大大縮短了殷都與周邊諸侯國的往返時間。各國之間有了姻親關係,相互訪問、溝通、貿易的愈加頻繁,很多矛盾自然化解在談判的酒宴上。
為了娶親,嫁女,家家置辦家什,人人采買物資;朝廷修官道,建宮殿也要支付報酬;貝幣遠遠不夠用,朝廷隻好煉銅做銅貝以供流通。如是兩年,舉國上下交易頻繁,經濟蓬勃發展,商人的貿易傳統得以恢複,很多庶民再次組建車隊往來於各諸侯國交通有無,也有很多外邦人常居殷都。
大量的新婚夫婦很快造就了出生高潮,武丁二十一年,殷都及周邊鄉野人口暴漲至五萬餘人,整個商朝人口增至一百多萬。
子禽在北,徐威在西也都完成了軍屯布局,亦兵亦農。軍屯周邊聚集了很多庶民定居,形成了多個城邑。鬼方、羌方、巴方都吃驚殷商短短三五年的變化,不敢輕舉妄動。
王師在京畿也隻能伏戎於莽,升其高陵。在郊外的莽野中日日操練,在山陵高處修築瞭望塔和烽火台,多年不曾興兵出征。殷都城牆也得以擴建,新入伍的軍士每日輪流在城牆上守衛,卻從未參加過任何攻伐戰鬥。
武丁一日帶著盤師,傅相、瑉玖、好妃一行人來到城樓上,舉目看向郊外,過去時常被外族侵擾的事再沒有發生過,國人皆由原來每日嚎啕大哭,變成了而今的歡聲笑語。不禁慶幸自己當年不顧老臣反對,堅持興兵東征西討,攻克諸亂,此生勝任一國之君,才能遇到今日的繁華。
“諸位愛卿,多年跟著餘一人征戰四方,可曾後悔?”
“大王文治武功,實乃大商幸事,我等此生有幸得遇明主,何來後悔一說!”
“......”
“大王,孩子在肚子裏踢我,他怕是也不會後悔即將降生於這個世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