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楚國的傳說

字數:2137   加入書籤

A+A-




    書接上回,咱們說了這麽多齊國、魯國、鄭國、陳國、衛國、蔡國的事情,這些諸侯國都在中原地區,也就是現在黃河流域的河南山東一帶。
    就在同一時期,廣袤的長江中遊地區,也有一個強大的諸侯國,對,就是楚國。
    說到楚國,也是曆史悠久,相傳是顓頊帝的孫子祝融的後代,因為祝融是古代的火神嗎,所以楚國人對火有著發自內心的崇拜,同時也就崇拜象征火的太陽和赤色,在長江流域有很多商周,甚至是夏代的文物有很多太陽圖騰。
    相傳祝融的兒子陸終娶了少數民族鬼方國君的女兒為妻,這位鬼方公主可是位英雄母親,懷孕懷了十一年,比哪吒他媽還能懷,哪吒他媽才懷三年,而且才生了一個,這位鬼方公主懷孕十一年,是一次懷了六個,也不知道這肚子能有多大,反正後來是沒法順產了,那就剖腹產吧,左邊肋下開一刀,取出三個,右邊肋下開一刀,取出三個,這兩肋插刀就這麽來的。看看咱們古代這剖腹產外科手術,是不是很牛逼。
    話說這楚國老祖宗陸終的妻子鬼方公主剖腹產生了六個孩子,還都是兒子,厲害吧。
    這些兒子還都是名人,老大昆吾,是製陶的老祖宗,甚至後世就把茶壺叫做昆吾,昆吾氏在夏朝時是伯爵;老二叫參胡,封地在韓;老三彭祖,可是傳說中第一個長壽的人,據說活了八百歲,彭祖在夏朝時也是伯爵;老四會人,封地在鄭;老五曹安,是曹姓的始祖,夏朝時的封國是邾國;老六季連,羋姓,就是楚國人的老祖宗。
    在季連的後人中,有孔武有力的獵人,可以殺死一頭黑熊,後來人們就稱他為鬻熊,鬻熊帶著族人逐漸向南發展,後來就以熊為氏,所以楚國的公族是羋姓熊氏。
    因為楚國人在長江流域不斷擴大地盤,當然開荒種地也是很辛苦的,《左傳·宣公十二年》記錄楚國的發展說“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意思是說他們駕著簡陋的柴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道路。“篳路藍縷”這個成語就是出自這裏。
    楚國強大了,虎踞南方,當時是商朝中央政府也很忌憚,周武王就聯合楚國一起對抗商朝,但是牧野之戰後,周戰勝了商,改朝換代,分封諸侯,卻給楚僅僅封了個子爵。
    楚國覺得很不公平,就一直不服從周朝中央政府的領導,到現在楚國舊地的湖北人在表示不服氣和不甘心的時候還經常說“不服周”,可見楚國和周朝中央政府的關係。
    對於周朝中央政府,楚國始終是若即若離。
    幾百年來,周朝中央政府的統治集中在黃河流域一帶,而楚國在長江流域發展,雙方倒也相安無事。
    但是周桓王姬林伐鄭失敗,王室威嚴掃地,南方的楚國也就蠢蠢欲動。
    當時楚國的國君叫熊徹,當然也可以叫他羋徹,到了漢朝司馬遷修《史記》為了避漢武帝劉徹的諱,因為他和漢武帝的名字相同,都叫徹,就把他的名字改為通,所以後世就叫他熊通,熊通後來稱了王,史稱楚武王,但是現在還不是王。
    這熊通本來就是個好勇鬥狠的,他也是殺了楚國正版繼承人,自己的侄子上位的。
    他上位後覺得楚國這麽多年都還是個子爵,而如今的中央政府又那麽軟弱無能,連個鄭國都打不過,要不咱也搞個王的帽子戴戴。
    心動不如行動,馬上叫來楚國的令尹鬥伯比來商量。
    令尹是楚國的官名,相當於其他諸侯國的上卿,國務總理那種。
    這位鬥伯比也是楚國的公族,羋姓鬥氏,是後世鬥姓的始祖。
    楚國國君熊通想要稱王,令尹鬥伯比就說“主公想要稱王,就要在諸侯國中有威信,要能以威力製服周邊的諸侯國才行。”
    熊通一聽鬥伯比這麽說,來了興趣“哦,那要怎樣才能製服周邊的諸侯國呢?”
    “咱們周圍的諸侯國中,就數隨國最強大,主公可以率領大軍兵臨隨國城下,使隨國臣服我們,隨國臣服了,其他的小國還敢不臣服嗎,到那時主公想稱王還不是順理成章嗎。”
    熊通一聽這計劃,合他的心意,對他的脾氣,馬上拍板,就這麽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