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回 戰後重建 衛文公艱苦創業

字數:3181   加入書籤

A+A-


    書接上回,話說衛公子衛毀從齊國回到衛國的臨時聚點漕邑,即位國君,這就是衛文公。
    而這時,衛國那位用自己的身體安葬衛懿公的弘演大夫的隨從也來到漕邑,將弘演大夫剖腹納肝的事向衛文公衛毀稟報,衛文公也很感動於弘演大夫的忠心和剛烈,命人將弘演大夫的屍身運回來重新安葬,當然這也就是衛懿公的葬禮,同時還有衛戴公的葬禮。
    當時正是周惠王十七年,公元前660年,冬天,十二月,第二年,公元前659年,衛文公衛毀改元。
    要說這衛文公衛毀剛即位的時候,也真是夠慘的,當時衛國的軍隊隻有戰車三十乘。
    負責護送衛毀回國的齊國公子齊無虧見這衛國可以說是一點防禦能力都沒有,就把自己帶來的三千軍士給衛文公留了下來,幫助衛國駐防。
    齊無虧回到齊國後,就向齊桓公稟報了衛文公衛毀的艱難處境,同時也提到了大夫弘演以身納肝的事,齊桓公慨歎說“衛懿公那個無道的昏君,竟然也有象弘演這樣的忠臣,看來這衛國的氣運還在。而且衛毀咱們也了解,是個仁義賢能的人,要不咱們再幫幫衛國。”
    管仲在旁邊說“衛國現在最需要的是一座堅固的城池,這樣才能有效抵禦外敵,不如咱們就幫他們修建一座新的國都吧。”
    好,說幹就幹,不過這給衛國修都城的事,也不能齊國一家承擔,齊桓公不是諸侯盟主嗎,這事就發動各諸侯國一齊出錢出力出物資,幫助衛國在楚丘這地方修建一座新的都城。
    那麽這楚丘在那兒呢。
    根據後來的考古發掘,衛國新都城楚丘,在現在的河南省滑縣附近,比原來的舊都,稍微靠東南一些,舊都在淇縣,從現在的地圖上看,位於滑縣的衛國新都楚丘,也在黃河北岸,其實這時因為後來黃河改道的緣故。
    我們知道,黃河在曆史上幾次改道,而在當時衛國的新都楚丘是在黃河南岸的,不過後來因為黃河泛濫,國都又向東遷徙到了濮陽,不過這是後話。
    我找了一張春秋後期的地圖,放在文稿區,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話說這邊諸侯盟主齊桓公正組織大家給衛國修建新國都呢,那邊邢國的使者又到了,說北狄國主瞍瞞又帶著人在攻打邢國,請求齊桓公派人救援。
    齊桓公一聽“嗨,這北狄蠻子,還來勁了嘿,這是搶咱們中原國家搶上癮了,這次要不給點顏色瞧瞧,還這是以為我這諸侯盟主是擺設了。”
    盟主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不過這次盟主沒有單打獨鬥,而是發動了宋國、魯國、曹國、邾國等諸侯國一起出兵,救援邢國。
    不過呢,當時這些中原諸侯國基本上都是以兵車戰陣作戰為主,咱們前麵介紹過,一乘兵車,擁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3人,主將,禦者,就是駕駛員,還有車右,車下步卒72人,後勤人員25人,共計100人左右。
    這樣的隊伍行進速度肯定是快不起來的,所以等齊桓公帶著隊伍來到邢國的時候,北戎國瞍瞞又是早就對邢國搶劫一空,滿載而歸了。
    而且這次瞍瞞臨走時還將邢國都城也一把火燒了個幹淨。
    這下好了,齊桓公又安排人手給邢國修建都城,諸侯盟主,成了建築包工頭了。
    安排完邢國的戰後重建,齊桓公還是帶著人來到衛國都城楚丘的建築工地視察一下。
    衛文公衛毀聽說盟主齊桓公來了,遠遠地就來迎接,論起來,齊桓公齊小白還是衛文公衛毀的舅舅。
    齊桓公見衛文公穿著一身粗布衣服,原本白皙的皮膚也因為勞作變得黝黑了許多,但是卻增加了些以前不曾有的健碩,就笑著對衛文公說“衛候果然是為親民仁愛的好君主呀,我沒看錯。”
    衛文公忙向齊桓公施禮,感謝齊桓公對衛國的無私幫助,並且用一首衛國民歌《木瓜》來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聽到這兒,可能有朋友要說我亂講,這首《木瓜》是《詩經衛風》裏的一首,是詩經裏少有的膾炙人口的詩歌之一,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愛情詩,台灣著名的言情小說作家陳喆(zhe),的筆名瓊瑤,就是出自這首詩。
    作為諸侯國主的衛文公衛毀,怎麽會用這首詩來向盟主齊桓公表達自己的謝意呢,難道衛文公有斷袖之癖?
    其實並不是的,說到這,就順便給大家介紹一下當時的貴族階級比較風雅的交流方式和語言藝術。
    記得有一個著名的典故,說孔子有一天在院子裏散步,正好看見自己的兒子孔鯉,孔鯉一見老爸在院子裏,就想趕快溜走,否則肯定會被老爸揪住問學習的。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孔子看見了兒子孔鯉,果然就開始拷問兒子的學習“你今天學《詩經》了嗎?”
    孔鯉慌慌張張地說“還,還沒有。”
    孔子板著臉說“不學《詩經》,怎麽和人說話?還不快去背《詩經》。”
    於是孔鯉就規規矩矩地回屋去背《詩經》去了。
    開始聽到這個故事時有些疑惑,怎麽不會背《詩經》就不能和人說話了呢?我們這麽多人,不會背《詩經》不是照樣可以說話聊天嗎。
    其實孔子所說的和人說話,是指當時貴族之間的交談。
    為了顯示自己很風雅,很有學問,當時的貴族之間交談,經常會引用《詩經》中的句子,就像咱們故事中衛文公為了表示對齊桓公的感謝,引用《詩經衛風木瓜》,意思是感謝齊桓公幫助衛國渡過難關,給予衛國如此巨大的幫助,衛國一定會記得齊國這份恩情的,以後一定會加倍回報。
    所以《木瓜》這首詩其實是說你送我一件東西,我也會回贈你一件東西,相互贈答,禮尚往來。
    所以孔子在教育自己兒子時說,不會《詩經》就沒有辦法和人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