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回 虢國和虞國

字數:3052   加入書籤

A+A-


    書接上回,話說晉國世子晉申生領命討伐赤狄皋落氏,在稷桑這個地方,和皋落氏大戰,幸不辱命,得勝而回。
    當晉申生將繳獲的戰利品和戰俘,帶回晉國都城絳城,並獻給父親晉獻公晉詭諸時,晉獻公的心情是很複雜的。
    看著風塵仆仆的兒子,晉獻公晉詭諸昏黃的的眼眸,難得地露出一抹慈愛,申生真的是個純孝的孩子嗎,在他出征前,自己賜給他的偏衣和金玨,難道沒有人告訴他,那其實是自己暗示申生逃離晉國嗎,還是申生明知道了我的心思,可還是選擇回來呢,回到這危險的漩渦之中,他到底是純孝呢還是隱藏極深的用心險惡。
    哎,回來就回來吧,那就還是去曲沃吧。
    得知晉獻公又將世子申生打發回了曲沃,夫人驪姬也很無奈,看來隻有再找機會了。
    就在這時,南方邊疆又來報告,虢國的國君虢醜,經常在南疆搞點事情,很是煩人。
    說到這虢國,晉獻公是氣就不打一出來,因為一直以來,虢國就以大周朝中央政府的名義,幹預晉國的內政,以前晉國還不夠強大,隻能忍氣吞聲,現在的晉國國力早已超過了虢國,可這位昏庸糊塗的虢公醜,還認不清狀況,那就幹脆趁著這次機會,一舉消滅了虢國。
    那麽這虢國到底是怎麽個來曆呢,而且為什麽我們在讀曆史的時候經常還會看到東虢國和西虢國,還有南虢北虢和小虢,這又是怎麽回事呢,這麽多個虢國之間有什麽聯係呢,好,那咱們就說說這虢國的曆史。
    虢國最早的祖先是周文王的弟弟,周武王的叔叔,當周武王推翻了殷商,大封天下的時候,將自己的一個叔父封為虢公,除了封地虢國之外,還有采邑,這位虢公有兩個兒子,虢公就讓自己的一個兒子去了封地,另一個兒子在朝廷繼承自己的爵位和采邑。
    這就像周公姬旦讓自己的長子姬伯禽繼承封國魯國,讓次子繼承自己的爵位周公和采邑,也是這樣的情況。
    當時虢公的封地在河南滎陽附近,這就是東虢國,地勢險峻的虎牢關就是東虢國的城邑,後來東虢國被鄭國消滅吞並了,所以虎牢關就成了鄭國的地盤了。
    繼承采邑和爵位的虢公一直在大周朝中央政府就職,後來在采邑陝西寶雞附近建立了西虢國。還記得給周幽王出餿主意烽火戲諸侯的虢公忌父嗎,就是當時的虢公。
    後來周平王東遷洛邑,虢公也跟著把自己的西虢國遷到了洛邑附近的河南三門峽一帶。
    說到這,可能有朋友會問,為什麽古代一個國家也可以隨便遷徙呢。這時因為當時是地廣人稀的,當時的國家勢力範圍還沒有形成像後世的大塊麵積,而都是以城邑為中心聚居點,在城邑和城邑之間,都是大麵積的空地,所以國家遷徙,其實就是在空地上選擇一個地方,修建一座城池。
    遷到了三門峽附近的西虢國在黃河岸邊,他們在黃河南岸修築了上陽城,在黃河北岸修築了下陽城,後來也將上陽稱為南虢,下陽稱為北虢,而將被西虢國放棄的寶雞附近的采邑稱為小虢。
    而這次晉獻公想要攻打的虢國,就是遷都到三門峽附近的西虢國,包括上陽南虢和下陽北虢。
    可是,還有一個問題,虢國和晉國並不接壤,中間還隔著一個虞國,要去攻打虢國,就必須從虞國經過,而這個虞國和虢國的關係一向很好。尤其是,當他們看到晉國這些年不斷地迅猛擴張,迅速崛起的態勢之後,便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當時的人們都說,虞國和虢國的關係就像是嘴唇和牙齒,唇齒相依這個成語就是出自這裏。
    所以,虞國是肯定不會借道給晉國去攻打虢國的。
    這時,晉國大夫荀息,向晉獻公說“君上,虢國和虞國關係親密,咱們要是攻打虢國的話,虞國肯定會救援,要是咱們先攻打虞國,那邊的虢國肯定也會支持,而以咱們目前的國力,還不足以同時和這兩個國家作戰,所以,我的意見是分化瓦解敵人,各個擊破。”
    “說說你的具體方案。”
    “虢公好色,虞公貪財,君上,咱們可以向假意和虢國講和,送給虢公一些美女歌姬,麻痹他們,這樣虢國就會放鬆對咱們的警惕。
    然後再送給虞公大量的美玉和財寶,對了還有寶馬,因為虞公特別喜歡寶馬,這樣就可以交好虞國,趁機挑撥他和虢國的關係,就可以借道攻打虢國了。
    我這計策就叫做‘假途滅虢’”
    開始聽荀息說送些美女歌姬給虢公,晉獻公都不覺什麽,因為他現在滿心滿眼都是心愛的驪姬,除了驪姬之外,那些歌姬什麽的都是浮雲。可聽到荀息說要將美玉寶馬送給虞公,晉獻公就不樂意了,這可都是他的寶貝,尤其是自己那匹叫做踏雪的寶馬,怎麽舍得送給別人呢。
    看著晉獻公晉詭諸的臉色陰沉了下來,荀息趕忙接著說“臣知道那些寶馬美玉都是咱們晉國的寶貝,臣並不是要把這些寶貝送給虞公,隻是暫時存放在虞國而已,君上,臣保證,過不了多久,就可以讓這些寶貝都回來的,而且,同時回來的,還有虞國和虢國的土地。”
    這時大夫裏克插言道“我聽說虞國有個賢臣,名叫宮之奇的,荀大夫的計策,怕是會被這宮之奇識破吧。”
    荀息說“宮之奇這個人我太了解了,他有三個致命的缺點:內心曠達,行事懦弱,而且從小在宮中由虞公撫養長大。
    內心曠達的人通常言簡意賅,說話點到為止,他以為別人都能和他一樣想的那麽細致,所以是不屑於囉裏囉嗦地把道理講透徹的;
    行事懦弱,他就不會拚死勸諫,一旦自己的話得不到采納,不會據理力爭;
    另外他從小在深宮裏長大,虞公對他很疼愛,總是將他看做沒長大的孩子,所以反倒是對他的話卻不會特別重視。
    更何況,咱們把這些美玉寶馬放到虞公麵前的時候,就虞公那老朽之人,他根本不會考慮到自己將會有亡國之禍。
    所以,君上就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