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回 公子重耳開始流亡

字數:3076   加入書籤

A+A-




    書接上回,話說狐偃奉父命,快馬出城,一路疾馳,終於趕在侍人勃鞮(di)的前麵,在第二天的上午,到了公子晉重耳駐守的蒲城。
    那匹帶著狐偃奔馳了一日一夜的駿馬,在來到了蒲城城門的時候,終於體力不支,口吐白沫,太軟在地上,抽搐幾下,死了。
    被馬兒摔在地上的狐偃,也好不到哪裏去,原本華麗的衣袍上多出了好幾條口子,兩條腿早已僵硬在馬凳裏,動彈不得,隻是張著嘴,用微弱的氣息說“快,帶我見重耳。”
    蒲城的守城士兵,下了一跳,等看清楚,原來是公子重耳的舅舅狐偃大夫時,更是大吃一驚,怎麽好端端的,狐偃大夫這麽狼狽地趕來蒲城,這肯定是有急事來找公子的。
    守門士兵不敢耽擱,用個簡易的擔架將狐偃抬著,送到了公子重耳麵前,這時的狐偃已經稍微緩過氣來,向公子重耳簡要講了一下京都的情況,以及君上已經派遣侍人勃鞮(di)前來蒲城捉拿重耳,不日就要到了。
    得知消息的晉公子重耳,心中大驚,前幾天,他就知道世子申生出事了,就想著,隻有自己老老實實守在蒲城,或許這禍水不會波及自己吧,畢竟這些年他一直默默無聞地駐守在蒲城,可是父親竟然還不放過自己,要派人來捉拿自己,這可如何是好呢?
    狐偃在吃了一大碗羊肉湯之後,終於恢複了元氣,打著飽嗝,對重耳說“逃亡吧,臨行前父親讓我一定要勸公子逃亡,現在這情況,隻有逃亡才能保住性命,公子,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此時的蒲城,也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蒲城的軍民得知晉獻公寵信驪姬,逼死世子申生,這時又派人來捉拿公子重耳,都非常氣憤,都自發守城。
    城外,遠遠地看見一路煙塵,那是侍人勃鞮(di)前來捉拿重耳的隊伍,蒲城守衛緊閉城門,嚴防死守,不讓勃鞮的隊伍進場。
    重耳卻歎口氣說“勃鞮是奉了君命來的,不讓他進城,這可是違抗君命,這和謀反差不多,還是放他們進城吧。我不願意抗拒父親的君命,但是也不能束手就起,就隻有逃亡一條路了。”
    蒲城軍民聽從了重耳的勸告,隻得無奈放勃鞮進城。
    衝進蒲城的侍人勃鞮(di)很快帶人向重耳的府邸衝來,重耳見勃鞮已經衝到了前院,隻得和狐偃、狐毛兄弟向後園而去。
    情急之下,狐偃狐毛兄弟推到一處院牆,幫著重耳翻牆逃走。
    勃鞮趕到時,正看見公子重耳要翻牆而逃,勃鞮眼疾手快,一把抓住重耳的袍袖,這時重耳已經到了牆外,勃鞮一劍砍下,也隻是將公子重耳的衣袖砍斷。
    晉公子重耳,從此就開始了他十九年的流亡生活。
    狐偃狐毛兄弟護著公子重耳,逃出蒲城,來到了赤狄人建立的翟國,為什麽要去翟國呢,翟國是赤狄和戎人建立的國家,狐突狐偃狐毛一家人,以前不都是戎人嗎,所以翟國是公子晉重耳的母族,流亡第一站去翟國,當然順理成章。
    翟國國君聽說晉國的公子重耳來了,熱烈歡迎,隆重地大開城門,親自出城迎接晉重耳和狐偃狐毛三人。
    就在這時,又看見遠遠地,又有一獨隊煙塵疾馳而來,重耳一看,大驚失色,連說不好,肯定是勃鞮的追兵到了,讓翟國人趕快關閉城門。
    那一隊車馬來到城下,大聲向城上喊話說“我們不是追兵,而是自願前來追隨公子重耳的人。”
    重耳聽著聲音有些耳熟,在城上定睛一看,見是晉國大夫趙威的弟弟趙衰,另外還有魏犨(chou)、先軫、賈佗、顛頡(xie)、胥(xu)臣,介子推等人,還有狐偃的兒子狐射姑。
    一見這些人,重耳鬱悶的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因為這些可都是晉國有名的能臣幹將,如今這些人都願意追隨自己,這下子自己的勢力可不是一下子就增加了很多嗎。
    重耳趕忙讓翟國人打開城門,接趙衰等人進城。
    一邊說“諸位大夫都來追隨我,那朝中不是都沒人了嗎。”
    趙衰說“君上這些年寵信驪姬,已經使朝堂上下離心離德,如今又害死了世子申生,更是寒了大家的心,晉國很快就要出大亂子了。
    而公子您一向待人寬厚,仁愛,所以我們都願意追隨公子。”
    這些人雖然平日都和重耳交好,但是這關鍵時刻,都能棄官離鄉,離開妻子兒女地追隨自己,晉重耳還是感動的熱淚盈眶,說“諸位能夠如此誠懇待我,追隨輔佐我,這份情誼,我晉重耳誓死不忘!”
    魏犨是個急性子,一挽袖子,上前說道“公子在蒲城多年,蒲城軍民都是支持擁護公子的,若是再向翟國借些兵,加上蒲城的力量,也足可以殺回絳城去。而朝中這些年對驪姬積憤已久的人也大有人在,他們肯定都願意做內因,到時候不就可以一舉鏟除君主身側的邪惡勢力,安定社稷民心了嗎。
    這不比流落在外,逃亡他國好呀。”
    重耳看著魏犨說“你說得倒是痛快,可是這樣做我又怎麽對得起父親呢,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這個魏犨就是一介武夫,他哪想得到那麽多,見公子重耳不願意聽從自己的建議,打回晉國去,就著急的捶胸頓足,大聲說道“公子呀,你如此畏懼那妖妃驪姬,就像畏懼猛虎蛇蠍,什麽時候才能幹出一番大事呢!”
    見魏犨這麽衝動,狐偃就笑著把魏犨拉倒一旁,說“公子不是畏懼驪姬,而是不論做什麽事都要名正言順,公子是不想落個忤逆君父的名聲。”
    魏犨見狐偃這樣說,隻得歎口氣,也不再多說什麽了。
    晉公子重耳,從小就好學謙恭,彬彬有禮,對舅舅狐偃狐毛恭順有禮,對足智多謀的趙衰也像對師長一樣尊敬,對待表哥狐射姑和先軫等人也都像對兄長一樣友愛,哪怕是像介子推這樣,沒有官爵的人,重耳也都平等相交,真心相待,所以這些人才會在重耳最落寞的時候義無反顧地追隨重耳,跟著晉重耳流亡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