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回 裏克又殺了卓子
字數:3391 加入書籤
書接上回,話說梁五、東關五找了大力士屠岸夷,準備暗殺裏克,而與屠岸夷交好的大夫騅遄(zhuichuan)卻勸阻他千萬不能這麽做。
聽了騅遄的話,屠岸夷連忙說“我就是個小人物,哪裏知道這些利害,幸好來問了您,那現在怎麽辦呢?要不我就去給東關五說我不幹了。”
騅遄說“讓我想想,這事是他們的機密,已經告訴了你,這時候你要再去說你不幹了,他們肯定還會找其他人做,而且也很有可能殺你滅口。
不如你還是假裝答應他們,到時候反戈一擊,扳倒梁五和東關五這些人,到時候我肯定會向裏克大人說明你的功勞的。你不是一樣可以得到富貴嗎,而且還是為咱們晉國立了大功,又有好名聲又得到富貴實惠,那點不好呢。”
一聽這話,屠岸夷連忙說“好好,騅大夫教導的是,我屠岸夷就按大夫的教導做。”
騅遄說“那,你想好了?再沒有改變了嗎?”
屠岸夷趕忙正色道“想好了,要是騅大夫還有顧慮,那,那我屠岸夷就對天盟誓。”
說著,這屠岸夷還真的在騅遄的院子裏擺上香案,還抓來一隻大紅公雞,在香案前殺了,將雞血抹在自己的嘴唇上,指著上天起誓道“我屠岸夷聽從騅遄大夫的安排,為晉國利益,減除梁五、東關五等逆賊,如有違背,天人共討。”
看著屠岸夷鄭重其事的發過誓,騅遄才滿意的點點頭。
屠岸夷離開後,騅遄就趕忙把這件事告訴了丕鄭父,丕鄭父又趕忙稟告了裏克。
裏克一聽梁五和東關五竟然敢暗中謀劃要刺殺自己,真是狗膽包天,這次定要將這般狗賊一網打盡。
很快,就到了晉獻公出殯的日子,這天,裏克又說自己病了,沒有參加晉獻公的送殯下葬儀式。
屠岸夷對東關五說“今天是先君出殯的日子,所有的卿大夫們都要去給先君送殯,隻有裏克不去,這真是刺殺他的好機會,請您給我三百甲士,我帶著這些人去包圍他的府邸,將他殺了,如何?”
東關五一聽,就高興地說“好。”
於是,屠岸夷就帶著三百名甲士,留在城中,當然並沒有去包圍裏克的府邸。
這是時,九歲的新世子卓子,還有晉國輔政大臣荀息、還有梁五東關五、以及其他的晉國大夫們都隨著晉獻公的靈柩出了城。
不一會,有個裏克大夫府裏的仆役快馬趕到晉獻公陵墓,向主持葬禮的荀息大夫稟告,裏克將軍在府裏遇刺了。
荀息一驚,轉頭看見梁五和東關五,輕鬆的神情,好像明白了什麽。荀息問二五怎麽回事。
東關五說“我和梁五見大人如此忌憚裏克,就暗中派人將裏克擊殺了,這不就成功了嗎,先前沒有告訴大人,是想著萬一不成功,也不會連累大人。”
聽了二五的話,荀息總覺得事情應該沒有這麽簡單。
草草結束了晉獻公的葬禮,荀息帶著送葬的隊伍,趕快回城。
東關五帶人先到了絳城東市,準備去裏克府裏看看情況,迎麵正碰見屠岸夷,屠岸夷一見東關五過來,就假裝是上前向東關五匯報情況,結果乘東關五不注意,一把拉住東關五,用他粗壯的手臂死死卡住東關五的脖子,一使勁,東關五的頭顱就以一個奇怪的角度,耷拉了下來。
這變故來的突然,東關五的隨從們一下子就亂了,屠岸夷大聲說道“大家不要亂,東關五反叛,現已被我正法,如今公子重耳已經帶著秦國翟國的兵馬來了,就在都城之外,我是奉裏克大人的命令,除掉東關五這個逆賊,為申生世子報仇伸冤的。
裏克大人說了,大家隻要鏟除奸佞,迎立公子重耳為國君,就既往不咎。”
那些軍士一聽是要迎立公子重耳,心裏都是願意的,於是紛紛跟隨著屠岸夷向朝堂而去。
梁五聽說東關五被屠岸夷殺了,也趕忙往朝堂去,想把這個情況告訴荀息,讓荀息帶著卓子趕快出逃,卻正好又被屠岸夷碰見,二話不說,也被屠岸夷殺了。
另一邊,裏克、丕鄭父、騅遄帶著各自的家將也趕到了朝堂,見荀息正麵不改色端坐於朝堂之上,一手攬著九歲的卓子,另一手舉著袍袖,掩麵而泣。
九歲大的卓子,嚇得渾身發達,蜷縮在荀息懷裏,隻知道抽泣。
荀息見裏克帶人氣勢洶洶地進來,冷聲說道“你要殺,就殺我一個人好了,卓子是先君的骨血,就給先君留些血脈吧。”
裏克冷笑道“先君的血脈,世子申生現在何處呢?難道申生就不是先君的血脈嗎?”
這時,正好屠岸夷也趕到了,裏克轉頭對屠岸夷說“還不動手?”
屠岸夷聽見裏克吩咐,快步衝到荀息麵前,一把奪過幼主卓子,舉過頭頂,重重地向台階下扔去。
可憐的卓子,不過是個九歲大的孩子,在高大如牛的屠岸夷手上,就像一個無辜的羔羊,被重重扔下台階,隻聽噗嗤一聲,就像一個裝滿水的口袋,破裂了,變成一片模糊的血肉。
荀息見裏克竟然在朝堂上,讓人摔死了卓子,憤怒的大叫一聲,拔出自己的寶劍,就要來和裏克拚命。
可是文弱的荀息,哪裏能傷的了武將出身的裏克,被裏克一個閃身就躲開了。
荀息還想再砍裏克,卻被轉身過來的屠岸夷反手一刀,結果了性命。
荀息死了,為他的忠誠,為他對晉獻公的承諾而死,難道荀息不知道,他所輔佐的奚齊也好,卓子也好,並不是晉國真正的好君主嗎,可是他為什麽還是要拚死守護他們呢,因為這時晉獻公臨終對他的囑托,晉獻公是他君,他是晉獻公的臣。
晉國大夫荀息就是用他的生命,為曆史,為後人詮釋了什麽是忠信,什麽是承諾,什麽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雖然荀息死了,但他的精神長存,為後世所讚揚。
後來晉文公繼位後,又召荀息的孫子荀林父為大夫,任命荀林父任為中行將,所以後來,荀林父的後人就自稱為中行(hang)氏,而荀息的另外兩個孫子,荀林父的二弟荀騅封在程邑,他的後人就是程氏;荀林父的三弟荀首封在智邑,他的後人就是智氏。
中行氏、程氏、智氏都是後來晉國數一數二的大家族,這或許也算是荀息的功德造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