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教學戰
字數:3779 加入書籤
高山民族實驗中學的劍道社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現代劍道和傳統劍道。
前者是標準的現代劍道套路訓練,針對現代劍道比賽,訓練項目包括花劍、重劍、佩劍;後者是以竹劍交手為主的實戰,為有誌超凡之路的同學提供方便。
現代劍道不乏青春靚麗的學姐學妹,套路訓練由社長親自指導和監督。
鄒輕語是中央國術館路平宗師的再傳弟子,也是劍道部總教頭。平日裏基本上不參與實戰對練,主要指導和糾正新生的套路練習。
對練所用的四平劍術,是四季劍館入門劍術。
據說路平早年曾在霓虹學習柳生新陰流劍道,故而一身劍術脫胎於柳生新陰流,其人成就宗師後對自身劍術進行重新審視和歸納總結,四平劍術便是由此而來。
所有傳統劍道修行者都是鄒輕語手把手代師授藝,若在霓虹本土便是免許皆傳。
雖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若有機會走上劍道超凡之路,拜入四季劍館路平宗師門下,鄒輕語便是名副其實的師姐。
不知哪位宗師曾經說過,對前輩最大的尊重就是超越前輩,楊東升深以為然,哪怕鄒輕語是自己踏入劍道超凡的引路人,也不妨礙他立誌超越和努力追趕。
所幸楊母早早將曾安華送出國,才沒有因兒女情長耽誤劍道練習。
楊東升從小打下堅實基礎,在得到學姐悉心指導後,劍術更是突飛猛進,在他劍術超凡後,負責指導古武劍道對戰的擔子便落到肩上。
按照每日例行流程,引導眾人做完熱身運動,便吩咐馬明代自己組織大家進行日常對戰。
獨自走到劍道場角落坐下冥想,當前所用的入門冥想法也是學姐傳授,盡管隻有靜心凝神的基本作用,卻是市麵難得一見的正法,而今千禧年之變已有十數年,高階超凡傳承越發炙手可熱。
楊東升不斷調整自身狀態,為邀戰學姐做最後的準備工作。
自金手指上線以來,雖然被各種吐糟和嫌棄,但也是怒其不爭,目前他探索的已有功能有限,時不時還有驚喜,比如昨日使用相機功能的時候,發現信息頁麵也可以對其他人使用。
當然,其高利貸本質不變,有償服務。
不知過了多久,冥冥之中感應到鄒輕語的到來,楊東升悄然站起身來,目光牢牢鎖定對方,這一刻開始他的視線裏隻剩下對手的存在。
“學姐,請不吝賜教!”
高山f4脾性相投,長期相處下來,相互非常了解,早晨見楊老大開始養精蓄銳的時候,就知道他昨天並不是頭腦發熱,私底下無不暗暗期待火星撞地球,就連對戰都有點心不在焉。
“所有人,都散開”。
大管家馬明指揮大家收起竹刀,擺放整齊後盤坐在道場兩側,靜待他們龍爭虎鬥的到來。
鄒輕語身著白色劍道服,劍眉星目,英氣勃發,一頭短馬尾伴隨腳步輕輕甩動,女生男相渾身上下散發著濃鬱的個人魅力,聞言停住腳步,目光平靜的對視過來。
見楊東升徐徐走到劍道場中央,手持竹刀靜靜等待,確認過眼神,便一口答應。
“好!”
其聲音清脆入耳,人更是幹脆利落,緩緩走到挑戰者對麵,就在他麵前做起熱身運動,其他人的準備活動是屈伸、彎身、擰轉,最多還有幾個簡單的劈刀動作。
鄒輕語的熱身活動是劍術演練,四個平平無奇的劍式使來,正劈、斜斬、突刺、格擋,仿佛被重新賦予生命力,似流水潺潺恬靜而自然。
周而複始,輪轉不息。
其動作之慢堪比公園老大爺晨練的太極拳架,透著一股恬靜和輕靈韻味。
事不過三,前後不過數分鍾,鄒輕語迅速做完熱身運動,站到楊東升對麵距離三米遠的安全線以外,臉龐運動過後透著淡淡紅暈。
“學弟請!”
下一刻,氣勢完全變了,整個人氣質搖身一變,進入道家天人合一狀態,仿佛窗外旭日初升欲衝破重重黑暗阻擋。
“學姐先請!”
楊東升根本不為話語所動,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先動,於嚴防死守中找尋破綻予以致命一擊,防守反擊才是他最擅長的打法。
以己之短搏人之長,智者不為。
鄒輕語惜字如金不再客套,微微提起右腳用力一蹬,一記弓步突刺拉近距離,接敵之際轉瞬變招,劍梢忽而上揚,改平刺為斜斬,借弓步帶來的慣性帶動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記中段兩連斬,分別對準對手的肩部和胸部而來。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這是與楊東升截然不同的打法,一者予攻於守,一者崇尚進攻,鄒輕語將現代擊劍理念完美融入自身劍道之中,不斷在進攻中尋找或者製造戰機,逼迫對手露出破綻一擊而勝。
其核心打法與古柳生新陰流“九個”精髓一脈相承,掌控對手行動,再施以不斷影響以及驅引,最後不戰而勝。
其實,陸平宗師已經打破藩籬,開創了自己的超凡劍道,這樣的結果隻能間接證明一點,所有的修行最終都是殊途同歸。
鄒輕語不斷踏步前斬,上方左右,不斷逼迫楊東升的走位,每一記斬擊都是連斬,深得短平快三個字,攻勢如狂風暴雨般打來,普普通通的連斬被斬出了秘技的氣勢。
原地禦敵固然可以節省體力,但在勢均力敵的較量中,無異於將先手拱手讓人,一旦處於下風,對手有可能打出心理優勢,積小勝為大勝,最後一套連到死一波帶走,所以常有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的說法。
現代劍道講究三個“先”,搶先攻擊,掌握主動為第一先,當攻則先攻為第二先,料敵於先為第三先。
眼下對麵已得前兩先,不動則已,動如脫兔,而鄒輕語搶先攻擊,楊東升隻能緊隨其後,主動迎戰化被動為主動,其每一記格擋都精準至極,主要集中在竹刀不易發力的中後部位。
不停騰轉挪移,不斷禦力借力。
一個先手攻勢如瀾,一個後手滴水不漏,眨眼間交手數十招,轉而陷入焦灼之中。
眾人下意識屏息凝神,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現代劍道非常重視距離把控,加之主流劍術重攻輕守,很多流派的防禦最大程度依賴於蛇形走位,四平劍術“劈斬刺格”四式推陳出新,已與霓虹傳統古流劍術大有不同。
傳統的古流劍術講究一擊必殺,分勝負,斷生死。
鄒輕語的進攻如雨打芭蕉,劍式轉換自如,攻勢異常淩厲無孔不入,如矛之利,於物無不陷;楊東升的格擋如鐵索攔江,守勢牢不可破,三尺劍幕立於不敗之地,如盾之堅,物莫能陷。
一場矛與盾之間的教學戰,直看得圍觀者如癡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