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頗雄壯否

字數:4028   加入書籤

A+A-


    諸葛謹聞言一怔,隨即展顏一笑,道:“世子消息有誤,不是交州,而是以交州蒼梧郡交換子明都督。”
    “哦~~”劉禪沉吟一下,非常認真地探身道,“呂蒙是不是什麽地方得罪吳侯了,以致於吳侯想要置其於死地?”
    諸葛謹剛剛在臉上綻開的笑容,再次僵住,“世子何出此言?”
    “一郡之地,還如此偏遠,呂蒙隻值這個價?”劉禪露出咱們都是老司機你懂得的神情,道,“吳侯如此沒有誠意,結局必然是本世子要砍了呂蒙。”
    “世子言語間處處流露威脅之意,難道便以為江東兒郎怕了不成?”諸葛謹也冷下臉來。
    今天一見到這位世子,便處處受其掣肘壓製,十分被動不爽,泥人還有三分土氣,何況他是東吳使者。
    本來他還想著自己是長輩,又有見識閱曆,而劉禪不過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怱悠一頓就能圓滿完成此次差事,沒想到這位世子一上來便不斷擠兌,看來此行不能善了。
    “若世子害了子明都督,孫劉聯盟將再無可能,兩家必然不死不休,我想這也不是漢中王和孔明想看到的吧。”諸葛謹開始反守為攻。
    “先生休在這裏大言唬人,從孫權與曹賊暗中勾結謀奪荊州之時,孫劉聯盟便不複存在了。”
    劉禪直視諸葛謹,冷笑道,“不死不休?東吳也配?本世子來到荊州後,東吳屢戰屢敗,弱如土雞瓦狗,拿什麽與荊州不死不休?簡直不自量力!”
    諸葛謹沉吟一下,歎息一聲,口氣軟了下來,道:“世子也是聰明人,兩家若是繼續刀兵相見,對誰也沒有好處!”
    麵前這位年輕世子並非口出狂言,自從他來到荊州以後,東吳在他手中屢次吃虧,損兵折將,甚至連水軍都督都被抓了,陸口大營也被燒了,可謂丟人丟大了。
    相信用不了多久,全天下就知道東吳的慘敗了,屆時以曹賊的貪婪,決不會介意落井下石,趁虛而入。
    “本世子若滅東吳,易如反掌。”劉禪盯著諸葛謹,見其眼中明顯露出不服氣的神色,便放聲大笑,起身抓住諸葛謹的手臂,將其拉起來。
    “子瑜先生若是不信,可隨本世子一觀荊州軍容。”說著架起諸葛謹便往外走。
    諸葛謹本想拒絕這種近乎無禮的舉動,轉念又一想,正要探探荊州的虛實深淺,隨他去看看也無妨。
    出得帥府往前便是校軍場,此刻場上燈球火把照如白晝,一排排騎兵肅然而立,全裝慣甲,手執馬槊長刀。
    全場寂然無聲,但是那種撲麵而來的肅殺之氣卻似乎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騎兵!足有數千騎兵!荊州何時屯了如此多的騎兵?
    諸葛謹看傻眼了,從騎兵身上散發出來的殺氣可以判斷,這不是臨時拚湊起來的士卒,而是久經戰陣殺伐磨礪的精銳騎卒。
    東吳步卒若是在旱路上遇到這樣強悍的騎兵……
    諸葛謹不由得打了個寒戰。
    “吾之軍士,頗雄壯否?”劉禪借著酒勁,大笑問道。
    “不輸曹軍虎豹騎。”諸葛謹由衷讚。
    “以此精銳,破東吳之兵,可勝否?”劉禪問道。
    諸葛謹黯然,強作笑顏道:“兵者,凶器也,非不得已不用!”
    劉禪也沒在這個問題多作糾纏,又牽著諸葛謹來到殿後,用手一指,隻見糧草堆積如山,看其規模遠超陸口存糧數倍。
    諸葛謹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
    “吾之糧草,頗足備否?”劉禪哈哈大笑,道。
    “荊州富庶,兵精糧足,名不虛傳。”諸葛謹陪著僵硬的笑容,心中卻在暗自發狠——
    是誰告訴吳侯荊州缺糧少兵的?是誰告訴荊州後方空虛的?此賊當斬,害人不淺!
    “以此糧草,與東吳開戰,可久否?”劉禪道。
    諸葛謹幹笑兩聲,道:“世子知兵,當知勝負在人不在物。”
    劉禪又把諸葛謹帶到江邊,抬手指點,隻見沿江大小戰船密密層層排在一起,船上軍卒點起火把,照得仿若一片水上火城。
    一直連向極遠處,江麵上仍有星星點點的火光。
    諸葛謹徹底看呆了,荊州的水軍也這麽多嗎?從哪兒來的?
    都說東吳水軍天下無雙,但是看這規模,停泊在江陵的荊州戰船數量就超越了陸口。
    諸葛謹打量劉禪,心想這小子莫不是在唬我?
    “吾之水軍,頗浩大否?”劉禪指點江山,問道。
    “遠處燈火也是水軍?”諸葛謹疑惑地問道。
    劉禪看著他,笑而不語,但是神情已經給了答案——你說呢?
    “徹地連天,聲勢浩大。”諸葛謹眼中難掩震驚之色。
    “以此水軍,東進攻吳,可滅否?”劉禪道。
    諸葛搖頭,故作平靜道:“曾聞愚弟孔明說過,孫劉兩家合則兩利,鬥則兩害,一家被滅,另一家也難獨存,當摒棄刀兵,重歸於好。”
    劉禪知道已經將諸葛謹震住,便與其攜手返回帥府,道:“子瑜先生不是外人,又主張兩家和好,本世子便為先生介紹一下蜀漢後起之秀。”
    此乃前將軍關二叔之子關興、關索!
    此乃右將軍張三叔之子張苞!
    此乃虎威將軍趙雲之子趙統!
    此乃尚書令法正之子法邈!
    此乃光祿勳黃權之子黃崇!
    ……
    劉禪一個接一個全都介紹了一遍,道:“蜀漢賢士如雲,才俊遍地,此處不過是幾位少年英才而已,匡扶漢室後繼有人,基業綿綿不絕,不知東吳……”
    “咳咳!”諸葛謹咳嗽兩聲,心虛地打斷劉禪的繼續吹牛逼,道,“我們還是談談交換子明都督之事吧。”
    諸葛謹不想繼續討論後起之秀,作為江東老臣,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東吳後繼乏力,人才缺乏。
    當年孫策當家之時,江東文臣武將雲集,而現在,仍然是靠這些老臣在苦苦支撐。
    就拿水軍都督而言,周公謹光彩奪目,接下來魯肅也能守土安民,到了呂蒙,便感覺在勉力為之。
    而呂蒙之後誰來接任?
    遍觀江東文臣武將,竟然都沒有合適人選,這也是孫權如此急切想要保住呂蒙的原因之一。
    自己十六歲的兒子諸葛恪偶有小聰明,便被吹噓為江東神童,然而在他這位父親眼裏,其根本算不得博學多才,更難負起輔佐天下之重任。
    與在座的蜀漢年輕才俊相比,甚至都略有不如。
    如此……吳侯怎麽和劉備鬥?劉玄德還有鋒芒畢露的世子劉禪,吳侯子嗣……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