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葉驚鴻

字數:9185   加入書籤

A+A-


    他敗了,敗得一塌糊塗,連最後的手段都使出來了,卻如蚍蜉撼大樹一般,一敗塗地。
    “看來我白君朔今日真要死在這裏了,可惜我大仇未報……抱歉了,悶葫蘆、胖子、猴子,我盡力了……”
    望著伸手向他擒來的怒目金剛,白君朔仰天一歎,眼角的血線如似血淚。
    當是時。
    一把巨劍從天而降!
    噗!——
    在白君朔緩緩瞪大的雙目中,那強大不可力敵的怒目金剛,被一把從天而降的巨大光劍劈成兩半,血灑長空。
    此時,黑雲散去,月華如瀑,直插大地的巨劍之上傲然而立的身影偉岸世無雙。
    但見此人:明月作眼有情癡,眉有濃愁化不開,布衣未必紅塵客,寶劍哪堪縛雲台。
    “魔修!”
    劍柄上背負雙手的青年,看向如臨大敵的枯瘦老道,冷冷一笑。
    “你是何人?!”
    枯瘦老道麵色徹底變了,眼中有慌亂之色浮現,不知是因為被戳穿了身份,還是因為來人的修為。
    “封天劍宗,葉驚鴻。”
    來人淡淡說道。
    然而這短短幾個字聽在枯瘦老道耳中,卻如雷霆炸響。
    “跑!”
    枯瘦老道麵色狂變,從轎攆上一躍而起,朝來時的方向逃竄,與此同時,身體在一股炸開的白煙中化為一個脖頸倒掛後背,披頭散發,一隻手的古怪神祇,伴隨滾滾如焰的黑氣,朝遠處激射。
    餘下的八具魔奴似收到他的命令,紛紛躍空朝來人襲殺而去。
    “破軍!”
    來人把手一招,距離破廟廢墟一裏外的枯木林樹洞中,被白君朔藏在此處的長條形木匣,仿佛受到某種牽引,唰唰幾震,繼而衝破樹幹,衝天而起,劃過長長的弧線,從天而降。
    在下降過程中,木匣花瓣般散開,一把銀劍彈射而出,拖著長長的銀色光尾,戛然落在來人手中。
    來人腳下的巨型光劍散開,化為七頭形貌各異的奇獸虛影,匯向銀劍,如同給銀劍渡上了一層璀璨的星光。
    來人懸空而立,並指一抹劍身,一張璀璨星圖虛影在劍身流轉開來。
    “劍華出雲台,紫氣複東來,誅邪!”
    銀劍驟亮,星河流轉,脫手後霎時化為一片薄如蟬翼的銀光劍幕,筆直劃破黑暗的山林,直達天際。
    收劍,入匣,再看前方,八具魔奴落地,各碎成七塊。
    枯瘦老道巋然不動,宛如雕塑,一陣陰風吹過,枯瘦老道的身體從頭到腳碎成七塊。
    但詭異的是,他們並不在同一條直線上。
    白君朔呆愣地望著這一幕,先前還如一座大山壓在他胸口,不可戰勝的枯瘦老道,就這麽被一劍斬沒了。
    咕隆。
    再看那熟悉的長條形木匣,他不禁咽了咽唾沫,感覺有點口幹舌燥。
    他覺得今天可能真的要洗白了。
    “你覺得名字如何?”
    突然,背負雙手站立的背影說道,聲音低沉穩重,透出了無窮的寂寞。
    “啊?”
    “方才那一劍。”
    “額……還不錯……”
    突然,他被一隻大手揪著衣領提了起來,一張平平無奇的臉湊到麵前,此時這張臉陰雲密布,咬牙切齒,再不複剛才的高手寂寞孤寒冷。
    “小子,本少的小母馬滋味如何?我都沒舍得吃,你咳,關鍵你還盜走我的劍匣,說!你想怎麽死,嗯?!”
    “前輩,我……”白君朔苦笑道。
    “前輩?哈,本少看起來很老嗎?我也就二十出頭好吧,睜大你的針眼,再給我好好瞧瞧!”
    白君朔有些木然地看著他,很想說你麵相看起來起碼有三十歲,但是他不敢。
    忽然來人手一鬆。
    “算了,本少何必跟你計較,看在你敢於與魔修鏖戰,正氣凜然,天賦也還算不錯,盡管比不上我哈,但放在其他宗門也勉強算個天才,本少可以不跟你計較,但是……”
    接著他話鋒一轉,說道,“本少今日救你一命,你是不是該想方設法報答我呀?”
    “前……”白君朔剛要開口,見他眼睛一瞪,連忙改口,試探道,“葉少?”
    見他心滿意足,白君朔於是繼續道:“在下白君朔,謝過葉少救命之恩,但我一介散修,身無長物,我……”
    還沒說完,又被葉驚鴻揮手打斷了。
    “你是不是要說,你無以為報,隻能來日再報,沒關係,就一個小忙,很簡單。”
    說著,還擠了擠眼,同時細心地幫白君朔捋了捋衣襟上的褶皺,一副很是關照別人的樣子。
    白君朔直接給整不會了,整個人都是懵的,不知道該如何接話,但是對方帶給他的高人印象卻是蕩然無存了。
    據路上遇到的師弟口述述,蘭芝縣附近疑是有一處魔修的據點,方才那老道定然出自那裏,可見離目標不遠了,待我稍後請七位星宿神在附近一番搜尋,若是尋到據點,便派這小子前去查探。
    從那老道修為看,那處據點中的魔修雖數量不詳,但修為我推測至多五品,甚至隻有六品,以我六品修為,隻要不是遇上四品足以應付,但這樣一來,難免打草驚蛇,因此讓這小賊去查探,我附於其身,可保萬無一失,至於這小賊死不死,關我屁事,本少的小母馬有那麽好吃嗎,哼哼。
    如此想著,見白君朔不說話,葉驚鴻拍上他的肩膀,臉一下子沉了下來,故意恐嚇道:
    “怎麽,幫一點小忙你都不願意?”
    話說到這個份上,他還能說什麽?白君朔隻能忙不迭答應。
    “看你虛的,走吧,先找個地方歇息一宿,天明再出發。”葉驚鴻見他行走都費勁,有些嫌棄地說道。
    “葉少,請稍等片刻。”
    在葉驚鴻疑惑的目光中,白君朔咬著牙步履蹣跚地走到八具碎屍上摸索了一陣,甩了甩手,又去枯瘦老道的碎屍上摸了幾下,然後方才走了回來。
    全程看得葉驚鴻嘴角直抽搐,心中直呼內行,都傷成這樣了,還不忘模屍。
    白君朔盡管累的想倒頭就睡,卻也知道此地不宜久留,於是強忍著疲憊和身上的傷勢,跟著葉驚鴻去尋一處地方落腳。
    一路上遇到幾隻不長眼的山精鬼怪,都被葉驚鴻強勢斬殺,後來又遇到一頭即便在白君朔看來比枯瘦老道還可怕幾分的熊妖,也被葉驚鴻兩劍下去,一命嗚呼,這讓白君朔再次見識到了他的可怕。
    他不由警醒,覺得葉驚鴻口中所謂的“小忙”恐怕不是那麽簡單。
    隨後兩人直接占據了那頭熊妖的洞穴過夜。
    白君朔進入洞穴,找了個角落就想躺平,結果被葉驚鴻喊醒,扔了三個玉瓶過來。
    “接著,去穀丹用於充腹補充體力,食之一粒可保三十日不餓,虎魄丹用於修複經脈和內傷,速法丹用於補足精氣神,恢複法力,先服用去穀丹,再服用虎魄丹,最後服用速法丹,一宿即好。”
    白君朔接過玉瓶,看了看上麵的紅底黑字標簽,果然一個寫著“去穀丹”,一個寫著“速法丹”,一個寫著“虎魄丹”,在字體旁邊還有三個同樣的章印,皆是篆體“長生醫館”。
    他目光一動,正欲掏出先前從肥胖青年那得來的“去穀丹”,但看了一眼葉驚鴻,他旋即打消了念頭,怕引起對方的誤會,以為他不放心要做個比較。
    但是他憑借著強大的記憶力,還是對比出了兩瓶去穀丹的異同,首先說相同的地方,在氣味上兩者都是甜絲絲的清香味,在丹丸大小、顏色上也相差無幾。
    再說不同的地方,葉驚鴻給的去穀丹給他的飽腹感,強於從肥胖青年處得來的去穀丹,前者更真實,隻聞氣味仿佛當真塞了滿滿一大碗飯,而且他也確實感覺到體力瞬間恢複了大半,端是神奇,後者則更虛幻,像一個幻覺,大概也隻有服用後才能具體感受到效果。
    而且前者標簽上有“長生醫館”的印章,白君朔猜測這應該是一種防偽商標,而後者就沒有,看來是山寨品。
    因此,這是毒藥的概率就非常小了。
    雖說葉驚鴻如果有心害他,便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地救他了,但他還是留了個心眼兒,畢竟他想不出對方救他的理由,如果硬要說是為了利用他,那他覺得自己這個修為低微的小術士應該還不值這個價,一抓一大把,那就隻有一個可能,對方是想拿他當炮灰,一時半會兒抓不到合適的人,剛好他這個受了恩惠的就挺合適。
    不過即便是炮灰,那也是有利用價值的,所以現在他放心下來,道一聲謝後,服下了一粒去穀丹。
    一粒翠綠丹丸下肚,頃刻飽腹,當真塞了一大碗飯食一般,而且雖飽腹而不漲肚,那粒丹丸仿佛能根據服用者的飽腹情況而自我控製消解速度。
    白君朔雖能“內視”道田這玄奧之地,卻做不到內視五髒這種具體事物的地步,所以他隻能推測那粒丹丸應該此時停止了消解,隻等他體力消耗一點便補足一點,如此反複。
    “一粒去穀丹就有如此奇效,可以讓人三十日不吃東西,那這方天地還存在著多少我不知道的好東西呀。”白君朔吃驚之餘,不禁暗暗期待。
    隨後他按照葉驚鴻的交代,開始服用虎魄丹。
    一粒紅色丹丸入腹,頓時化為一股暖流流向四肢百骸,所過之處,前胸後背乃至細小經絡的損傷都以驚人的速度修複。
    他吃驚藥效之餘,連忙盤膝坐下,開始煉化藥力。
    他的身體狀態,一旁的葉驚鴻看在眼裏,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在他看來,虎魄丹固然能加快修複內傷和經脈,但還不至於如此神速。
    “不至於呀,後天道田有如此奇效?比之我先天道田也不差了,真是怪哉。”他摩挲著下巴,暗自疑惑。
    但他先前躲藏在暗處,確實親眼瞧見白君朔召喚出了鬼門關這種普通術士不該施展出的本事,而這是擁有後天道田的術士才具備的天賦。
    “這小子身上定然還有別的秘密!”
    葉驚鴻暗自猜測。
    尤其在他看到白君朔服下速法丹,原本萎靡的精氣神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抖擻起來後,他更是堅定了自己的猜測。
    “看來計劃要變一下了,多少是個人才,不能真坑死了他,還是要保他周全,至少留他一口氣,全當坑我的代價,嗯,就這麽辦,趁著空閑,先將星宿神派出去,找到魔修據點再說,早點完成任務,我也好回去交差。”
    不說葉驚鴻在一旁冒著壞水,想著怎麽整他,又不讓他死,單說白君朔隻用了兩個半時辰就恢複了傷勢、補全了法力。
    其中恢複傷勢用了半個時辰,恢複法力用了兩個時辰。
    現在他精氣神完滿,疲憊自消,全然沒了睡意,於是開始煉化起那兩顆奪來的道果。
    一時間,死神道田道蘊流轉,他心中生起層層感悟,異象紛呈,如聞嗩呐伴鳴,如視百鬼夜行……
    兩顆道果不斷有紅霞流彩冒出,如光如雨灑落道田之中,玄妙異常,滋養著道田,死神道果下的根莖又在道田的滋養下茁壯成長,開枝散葉,另辟兩枝,開出兩朵嬌豔的彼岸花。
    不出意外,將有兩顆道果凝結而出。
    然而就在此時,亂葬崗道田中卷起一股邪風,無數黑色的灰燼跨過亂葬崗道田,飄進初中道田之中,在兩座道田之間迅速凝聚成一座黑色的拱橋,橋側有一塊石匾,上書“奈何橋”三個冒著詭異血光的大字。
    成百上千的鬼影在嗩呐聲中,順著拱橋飄進儒聖道田之中,在進入儒聖道田的刹那,化為一道道衣帶翩躚、手握書卷的人影,這些人影在朗朗讀書聲中,步入梓州鎮第一中學的教學樓。
    便在此時,升旗台上的儒聖道果的根莖也開始開枝散葉,兩朵水墨蘭花漸漸成型。
    這一幕看得白君朔錯愕不已,還能這麽玩兒?
    他先前隻知道兩座道田能互相補給神秘力量,卻沒想到還能互相補給奪來的道果?
    沒有想象中的死神道田新增兩顆道果,隻是開了兩朵彼岸花,同時儒聖道田也開出了兩朵水墨蘭花。
    看著這一幕,白君朔吃驚之餘,不禁想到一個他先前就在思考的問題。
    之前他一直分不清自己的修為是九品一果,還是九品二果,畢竟他有兩座道田,兩座道田中都各有一顆道果,直到大瘤子中年人道出他是九品一果,他才想明白,自己應該是九品一果。
    理由有兩點,一個是看一個人的修為,是可以通過氣場強弱對比也就是靈壓來判斷的,對方認為他是九品一果,就證明兩座道田的道果數量不會疊加,從而增加氣場的強度,讓人看作是九品二果。
    因此,在旁人眼中,他的修為隻相當於一座道田的道果品級和數量,也就是說修為不是道果品級數量的簡單疊加
    另一個理由是,道果是對道的感悟進度,從這一點出發,無論是死神道統之道,還是儒聖道統之道,他在九品層麵對道的感悟進度都是一果,所以他的修為是九品一果。
    現在,結合這個觀點,再看兩座道田中各自擁有的一顆道果和兩朵道花,他便看出了門道,既然道果是對道的感悟進度,就意味著那兩顆被平分的道果,其感悟進度被平分了,不再完整,不足以支撐兩座道田各自結成兩顆道果,所以隻能各自開出兩朵道花。
    因此,他現在的修為既不是九品一果,也不是九品二果,更不是九品三果,但絕對比九品一果強,而且他能感覺到道田中的神秘力量有了顯著提升,他猜測在神秘力量總量方麵,也許可以跟九品二果媲美。
    “看來我要真正將修為提升到九品三果,至少還需要奪取一個九品三果才行,不,隻要是九品三果以上都可以,無非到時候又多出幾朵道花罷了。”白君朔心中暗道。
    “隻是路上聽這位葉少說,一般術士九品時所能奪取道果的數量上限是九顆,屆時便走到了九品盡頭,剩下的路便是晉升八品,而據我觀察,一般術士至少目前看來大部分都隻有一座道田,而我卻有兩座,是否意味著我要奪取兩倍數量的道果,才能達到九品上限?”
    “觀今日道田中的變化,恐怕真是如此。”
    得出這個結論後,他不禁有些頭疼。
    因為這意味著他要將修為提升到九品九果,也就是九品圓滿,理論上需要奪取兩個九品圓滿的術士的道果,但這隻是理論上,實際上可能做不到。
    因為首先,他不清楚自己能不能承受跨度如此大的道果道蘊,導致修行出現問題,其次,九品圓滿的術士也不是吃素的,他固然可以憑借召喚第一層地獄鬼王與之一戰,甚至聽那老道的意思,拔舌鬼王的戰力是超過九品圓滿的。
    但是九品圓滿的術士能修到圓滿之境,鬥法經驗何其豐富,絕非他可比,而且他目前所接觸到的九品術士大多都是散修,那些有門派傳承的絕對又不一樣,實力絕非散修可比。
    所以他要走到九品盡頭,穩靠的打開方式應該是一步步奪取,直到九品圓滿。
    比如先是九品三果,接著是九品五果,然後是九品七果八果,最後才輪到九品九果。
    “說是這麽說,具體如何,也不是我能決定的,要是真遇到一個九品圓滿,且有機會奪取,一步到位也不是不可嚐試,就是不知道風險大不大。”
    “話說回來,我這兩座道田著實怪異,連道果都能共享,不知我先以死神道統晉升八品之時,這種情況是否也會發生?那是好是壞?還是說我應該連著兩個道統一起晉升?”
    想到這裏,白君朔又感到一陣頭疼。
    有些問題他也不好去向葉驚鴻請教,因為會暴露自己有兩座道田的秘密。
    他現在算是弄明白了,僅僅是被枯瘦老道認出死神道田是後天道田,對方就像打了雞血似的,勢要把他變成什麽魔奴,若是被他知道他其實是有兩座道田,並且其中一座是天生自帶的,恐怕對方連最後一點矜持都不要了,會直接下場來抓他。
    由此可見,天生自帶的道田是極為少見的,甚至經過這幾天的觀察,他發現見過的所有術士都隻會請一個道統的神,也就是說一身雙道田這種情況應該也是不多見的。
    那他就有必要保守秘密了,絕不能讓別人知道他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