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世英雄周武帝,無可奈何立天元

字數:4802   加入書籤

A+A-




    周武帝行事極為縝密,他精心設計了一個局。
    在多年的政治鬥爭中,宇文護已經百毒不侵,在朝堂和日常生活之中,他被衛隊保護得滴水不漏。
    但隻要是人,就會有弱點。
    宇文護唯一的弱點,就是他還有親情。
    在皇宮內苑之中,還有一個德高望重的太後,那是宇文護在這個世上,為數不多的長輩。
    每次宇文護參見太後,都會被賜座,聊一聊家常。
    武帝也會執家人之禮,站立在旁邊聽他們講話,這形成了一個傳統的家風。
    隻有在太後的麵前,宇文護才會卸下所有的偽裝和防備,這是他唯一的弱點。
    太後也有一個弱點。
    她有一個並不那麽上得起台麵的愛好。
    她酷愛飲酒,酒品讓人不敢恭維,逢喝必醉,醉後也有一個固定的套路。
    耍耍酒瘋,胡言亂語,那是小兒科。
    深宮內苑,其實就是一個大牢籠,也許是憋久了,如果不釋放下,也會發瘋。
    但太後是一國之母儀,於公於私,都需要從旁勸誡。
    散朝之後,又到了宇文護探望太後的時間。
    武帝對宇文護說:“(太後醉酒)喜怒之間,時有乖爽。……兄今既朝拜,願更啟請。”
    他從懷中掏出一篇早就準備好的酒誥,遞給宇文護說:“以此諫太後。”
    當宇文護聚精會神地在太後麵前,朗誦這篇要命的酒誥時,武帝突然發難。
    他從背後用玉珽猛擊宇文護頭部,一擊便中。
    撞擊的力量非常大,玉珽發出一聲清脆的碎裂聲,似乎象極了宇文護即將到來的命運。
    宇文護完全沒有防備,隻覺天旋地轉,痛苦倒地。
    這純粹是一次私人的刺殺行動,以命搏命。
    武帝擔憂太後不支持自己的行動,因而,他沒有調動任何衛士,以免打草驚蛇。
    宇文護還沒有斃命,躺在地上痛苦哀嚎。
    事起倉促,深深宮禁之中,一時之間,無法找到幫手。
    隻有一個叫何泉的宦官,操起一把禦刀來幫助武帝,但他膽戰心驚,心慌氣亂之下,竟然無法傷到宇文護。
    事情緊急到了極點。
    幸好預先躲藏起來的衛王宇文直跑了出來,撿起地上的刀,才結果了宇文護。
    剩下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武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繳了宇文護集團之中的幹將,旦夕之間,就一鍋端掉了製掣自己的宇文護。
    周武帝並不隻是一個精幹的宮廷陰謀家,他做成了第二件讓他名垂青史的事。
    他是優秀的統帥,他身先士卒,在馬背上親自征服北齊。
    他重新統一了中國的北方。
    正當他想要躍馬長江,完成南北大一統時,天不假年,一生戎馬倥傯的周武帝,36歲病死於出征突厥的路上。
    周武帝雖然也是倉促而死,但他留下了一個穩定的政治局麵,還有一批忠心耿耿,有意願也有能力的輔政大臣。
    如果繼位的周天元,能老實守成,北周皇朝必將續寫自己的傳奇。
    可惜,曆史沒有如果。
    武帝犯了一個明知是錯,卻也不得不犯的錯,那就是立天元為皇太子,並將他扶上帝位。
    其實,周天元的皇太子位置,從一開始就不穩定。
    對於其人品和執政能力,朝廷大臣之中,一直存有疑慮。
    一心為公,從不考慮私人利益的王軌,在武帝麵前就曾經說過無數次,他認為天元不過是庸人之資,不足以托付天下。
    甚至有一次在大庭廣眾之下,他口不擇言地將他與賀若弼,私下對天元的評價,告訴給了武帝。
    他們一致認為,“太子非帝王器。”
    武帝大驚,立即召喚賀若弼對質。
    因為賀若弼是當世名將,他代表的武將集團,若是公開談論太子儲位問題,就是一個嚴重的政治事件。
    麵對武帝的質問,賀若弼心如明鏡,他知道天元皇太子之位不可動搖,便矢口否認了此事。
    為了免禍,他還對天元違心地大肆讚揚。
    他說道:“皇太子德業日新,未睹其闕。”
    王軌平白無故做了小人,心氣難平,便譏諷賀若弼說:“平生言論,無所不道,今者對事,何得乃爾翻複?”
    賀若弼不慌不忙地回複他說,“此公之過也。”
    賀若弼進一步指出了,其中的危險和厲害關係。
    “皇太子,國之儲副,豈易攸言。事有蹉跌,便至滅門之禍。本謂公密陳臧否,何得遂至昌言。”
    王軌默然良久,才說道:“吾專心國家,遂不存私計。向者對眾,良實非宜。”
    王軌雖然承認反對立天元為皇太子會招來不測之禍,但他以身許國,再不顧身。
    在宇文邕的生日宴會上,他盡了最後一次努力。
    借著酒醉,他用手拉著周武帝的胡須,半真半假,半醉不醉地說:“可愛好老公(武帝),但恨後嗣弱耳。”
    話已經說到這種地步,武帝能聽懂,他心中也認可王軌的看法,但他卻隻有深深的無奈。
    因為,他沒有別的更好選擇。
    他另外的一個兒子漢王讚,雖然已經長大成人,卻比天元更加不堪,至於其餘的兒子們,又過於年幼。
    天元,是他沒有選擇的唯一選擇。
    朝臣之中,誰都知道天元不能承受社稷之重,但反對天元成為皇太子的聲音,終止於宇文孝伯一番無可奈何的話。
    “父子之際,人所難言,臣知陛下不能忍情割愛,遂爾結舌(不說話)”。
    武帝聽後,沉默良久,他知道天元始終不得眾心。
    他一生英雄,卻生下如此不肖的兒子,武帝隻覺萬念俱灰,意興索然。
    但他身為一國之主,隻能振奮心神,他對宇文孝伯言辭殷切,無限期許地說,“朕已委公,公其勉之。”
    武帝一世英明,對於天元的才性心知肚明。
    但為人父,為其君,即使明知不可為,他也必須勉力為之。
    為了讓天元不至於喪國滅家,武帝對天元的管教頗為嚴厲。
    他慎重地選擇輔佐天元的官僚們,希望天元能在賢臣的輔佐下,能成為齊桓公類型的君主。
    齊桓公論才幹資質,不過是中人之資,但輔以管仲則成就王霸之業。
    武帝要做的,就是杜絕他的身邊不出現豎刁之類的嬖臣。
    隻要天元身邊全是直臣忠臣,那天元做一個守成之君,綽綽有餘。
    這當然是一種美好的希望。
    但現實非常殘酷,他雖然是英雄老子,奈何兒子卻過於草包。
    武帝知人知己,但他想與天爭勝,希望能勝天半子。
    他還有最後一個希望,那就是自己能夠多活十年。
    如果上天能多給他十年時間,說不定天元在武帝和一眾忠臣義士的調教之下,也能做個太平之君。
    但人算不如天算,武帝絢爛的生命之花,刹那凋零於36歲,他離開過早。
    本不該屬於天元的時代,提前到來。
    天元誌得意滿,但於國家而言,這並不是一種福氣,反而成了災難的開始。
    天元不是一般的作,他硬是要往死裏作。
    他究竟把自己折騰成哪一類謎之一樣的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