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追風神劍13-14

字數:2844   加入書籤

A+A-


    允冠百王劉秀傳!
    3713
    第二天,馮異早早就趕到宣德殿參加早朝,馮異久未回朝,見很多人已完全不認識,想著中傷自己的人也許竟是彼此不知,不禁暗生感概。在眾人議論聲中,隻見劉秀走進殿來,一邊說笑一邊盤坐到短榻上,馮異見劉秀還是像以前一樣樸實無華,內心頓覺踏實安定。
    劉秀和群臣議完奏報,見馮異一直默然不語。劉秀突然起身,走到馮異身邊,拉著馮異走到眾人前,對眾臣道“諸位,這是征西大將軍,是朕起兵時的主薄,一直追隨朕南征北戰,當年為朕披荊斬棘,如今為朕平定關中。”
    眾人都用驚詫的眼光看著馮異。
    劉秀看見鄧禹、朱佑、王霸等人,笑道“你們幾個還記得蕪蔞亭的豆粥和滹沱河的麥飯嗎?”
    鄧禹幾人嗬嗬一笑,其他人不知何意。
    劉秀道“當初我們被王朗的兵馬追殺,一路上饑寒交迫,逃到蕪蔞亭時,正是饑餓難耐,危困不堪,不知公孫從哪裏弄來熱豆粥,讓朕饑寒盡除。後來我們輾轉過了滹沱河,又是饑寒交迫,不知公孫又從哪裏弄來麥飯。從那時至今,朕再也沒有吃過那麽香的豆粥與麥飯了。”
    劉秀感慨萬千,情真意切。
    劉秀招了招手,就見兩名黃門侍郎送過來珍寶、衣服、銀錢、帛等物。劉秀對馮異道“蕪蔞亭豆粥和滹沱河麥飯是公孫對朕的恩義,朕一直不曾報答,希望這點薄物能表達朕的一點心意。”
    群臣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馮異。
    馮異叩首謝恩道“昔日管仲對桓公說‘願君無忘射鉤,臣無忘檻車’,君臣同心,齊國終成霸業。我亦願陛下無忘河北之難,臣不敢忘巾車之恩,使漢室福祚永久長存。”
    劉秀扶起馮異,對眾臣道“朕與公孫相遇於父城,而後共赴洛陽,又同往河北,一路相依為命,艱難至今。朕不會忘公孫之忠心,也不會忘諸位之厚意,更不會為任何流言傷害我們君臣之義。朕願與諸位上下同心,共治太平。”
    散朝後,劉秀大宴群臣,招待馮異。宴後又請馮異到便殿詢問關中之事。
    馮異道“如今關中百姓安寧,但西北的隗囂與公孫述一直對關中虎視眈眈,臣雖擊退公孫述入侵,但他賊心不死,不會放棄關中,聽說一直在遊說隗囂,臣隻怕隗囂不會安分。”
    劉秀道“隗囂一邊向洛陽稱臣,一邊又心存異誌,恐怕謎底不久就要見分曉。”
    馮異突然道“陛下,臣有一個請求。”
    “公孫有什麽想法,盡管說。”
    “這次我帶家眷來京師,想將他們留在洛陽,拜托陛下照顧他們。”
    劉秀笑道“你如果真想讓朕照顧他們,就該讓他們陪在你身邊,一家人相親相愛。否則哪裏是照顧呢。天下豈有拆散屬下家庭的領導,何況你是為朕開疆拓土的大將,你是想讓朕做暴君還是做仁君呢?”
    馮異不語。
    劉秀又道“隗囂讓他兒子來洛陽作人質表忠心,不過是他心中猶疑不定的表現,他若真有忠心,朕又哪裏需要他骨肉分離呢?你是朕忠心無二的將領,又怎能不讓朕做寬厚仁愛的君主。”
    馮異叩頭謝恩。
    劉秀請起馮異,又問道“以你判斷,隗囂是否會有異心。”
    “臣愚陋,不敢妄斷,但臣會為陛下誓死守住關中。”
    劉秀道“有你鎮守關中,隗囂縱有異心,朕又有何憂。”
    “陛下,臣以為隗囂不會有進擊關中之誌,但恐怕會有據險自守之心。尤其是公孫述一直不放棄遊說隗囂。”
    劉秀點頭道“你且為朕守住關中,這幾年百姓辛苦,朝廷艱難,讓軍民稍作休整,朕自會引兵西進,實現天下一統。”
    “馮異會日夜操練,等候朝廷大軍。”
    劉秀留馮異在洛陽休息半月有餘,屢設歡宴,讓群臣作陪。
    馮異返程之日,劉秀親自將馮異一家送出洛陽,君臣揮淚道別。
    3714
    送走馮異,劉秀分別給隗囂和公孫述寫信,給他們分析利害禍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希望能和平統一。
    公孫述早已冥頑不化,對劉秀書信置之不理。
    隗囂心存觀望,對劉秀來信也不置一詞。劉秀極力爭取隗囂,至少不讓他與公孫述聯合。
    劉秀沒有得到隗囂與公孫述的回應,卻收到了岑彭送來的報急文書。
    江洲、夷陵與夷道被公孫述的軍隊包圍,情況危急!
    劉秀沒想到公孫述竟然主動出擊,看來想修養生息已由不得自己,公孫述的回應方式,劉秀並不意外,現在需要的是知道隗囂的態度。
    建武六年春天,劉秀正式下詔隗囂,朝廷軍隊需要經隴西進擊公孫述,要求隗囂給予支援。然後派遣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漢忠將軍王常、征虜將軍祭遵、捕虜將軍馬武、驍騎將軍劉歆、武威將軍劉尚向隴西出發。又派來歙出使隴西,對隗囂再次進行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