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糶糧食
字數:3060 加入書籤
幾天後的一個早上,楊家康扛著一袋穀子趕往沙河鎮,他打算把穀子賣掉後買二斤大肉和一些日用品。
土改以後,由於要照管自家分到的幾畝良田,又加上辛洪老兩口分得的幾畝田地也要他們來打理,楊家康和小秋幾乎不再外出賣藝,他們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對那兩塊麥田的管理上。
辛洪夫婦每天在家看著兩個小孩、洗衣做飯,楊家康小兩口就下地幹農活。麥收之前,家康沒有造場,他和小秋把麥稈割下來之後就把它們背到辛洪夫婦住的那個院子裏。麥稈和麥穗曬幹後,家康和辛洪就用棒槌捶打。麥收結束,他們家竟然也打了八百多斤小麥。
小秋高興地合不攏嘴,“家康,到時候咱再多下些力,明年咱這兩塊地得管打一千斤麥子。”
楊家康笑了笑,“今年是今年,明年是明年。一年一年的事,明年還不一定管打七百斤哩!”
“那因為啥啊?”小秋不解地問。
“今年打這麽多的糧食可不是咱倆的功勞啊!”楊家康說道,“種、管都是人家的,隻不過收是咱的。就我種地這個半半竅,明年打的小麥不比今年的少太多就謝天謝地了!”
小秋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啥都會啊,自己不中就跟著別人學唄。咱倆哥種地都是行家,好好跟著他倆學種地不就妥了,你還怕他倆不教你啊?”
種秋的時候,家康就學著兩位哥哥,他們種什麽莊稼,他也種什麽莊稼。在管理莊稼的過程中,有不懂的地方,他就向兩個哥哥和別的行家請教。
到收秋的時候,雖說家康家的收成沒有家安、家平兩家的好,但他已經非常滿意了。
麥子種上以後,小秋說這陣子幹爹、幹娘都很辛苦,想給他們改善一下生活,家康立刻就答應了。
來到鎮上的集市上,楊家康發現來趕集的人真不少,有賣糧食的,有賣魚的,有賣家禽的,還有幾個賣羊的,討價還價聲不絕於耳。家康就把自己的那袋穀子放在了幾個賣糧食的人旁邊一塊空地上。
過了一會兒,一位老漢過來看了看家康袋子裏的穀子,二人談好價錢之後,家康就借了一杆秤賣給了這位老漢二十斤。
家康正在和旁邊的那幾個人說話,忽然,他聽到不遠處有人喊他的名字:“家康,你也來集上賣糧食啊?”
循著聲音的方向,楊家康看到李隊長從南邊走了過來,他站起來笑著說:“我賣些糧食換點油鹽。李隊長,你到集上來看看啊?”
“是的。”李隊長笑道,“我到集上轉轉。你還沒吃早飯吧?”
“還沒有,等賣了糧食回去再吃。”
“今年的糧食都沒少打吧?”李隊長又問家康旁邊那幾個人。
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笑著答話:“托共產黨的福,今年的糧食收成好得很!”
李隊長笑著點了點頭,“你們幾個忙吧,我去北邊看看。”
說著,他就朝北邊去了。
“這個老李天天早上都來集上轉轉,他真是一個操心人啊。”那位四十多歲的男子說道。
旁邊一位二十多歲的小夥子說:“老李是副鄉長吧?”
“李天明是咱鄉的副鄉長兼民兵連長。”那位四十多歲的男子笑著說。
“是的。俺村分地,就是他們幾個去分的。還有一個小遲,他是鄉長的助理,他寫的字可好了。”楊家康笑道,“把啥事都安排停當,他們就回鎮上了。”
“老李也去過俺村。”那個小夥子接著說,“收麥的時候,王麻子站在那一塊麥地裏,誰去割麥他就跟誰拚命。老李帶著幾個人把王麻子抓走帶到鄉公所關了一天,回家以後王麻子就穩當了。”
“他是不明白事理。”楊家康說道,“蘭玉成不比王麻子家的田產多啊,收麥的時候,也沒聽說蘭玉成下地不讓人家收!”
“以前是他們那些人的天下,以後就是咱老百姓的天下了!”那位四十多歲的男子開心地說,“再賣幾回糧食,我手裏的錢就管買一頭小牛犢了!”
不久,楊家康帶來的那袋穀子就全部賣完了。他和旁邊那幾個人說了一聲就拿著布袋往沙河鎮上那條南北方向的主街去了。
楊家康到雜貨店買了幾斤粗鹽和一包紅糖,又到肉鋪買了二斤大肉,最後到一個賣早點的攤子前買了五角錢的煎包就回家了。
回到家裏,小秋已經燒好了稀飯,辛洪夫婦和兩個小孩正等他一塊吃飯。家康讓小秋把煎包給兩位哥哥家各送去了幾個。
早飯後,辛洪夫婦領著兩個孩子回家了,小秋在灶屋剁餃子餡,家康拿著板胡去河邊練習。
一場寒霜過後,天漸漸冷了起來。每天清晨,路上多了一些拾糞的人,因為村裏的牲畜多了起來,那些勤快人就?著籃子到路上拾糞將來做地裏的肥料用。
楊家康也不願意閑著,他和幹爹一塊去附近的幾個村莊唱道情。
十一月初的一天夜裏,招娣又做了一個夢,再次夢見克功向她訴說自己冷得難受。
第二天吃早飯的時候,招娣就把這件事跟克儉幾個人說了。
“十月裏我去墳地燒過紙了。”克儉說道,“要不然我一會兒再去燒一回。”
早飯後,克儉就?著紙籃子去了墳地。
半上午,招娣牽著克儉的女兒去柳紮根家找胡氏和龔氏聊天,她就把夢裏的事跟婆媳兩個講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