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大明大富!積銀數億兩!

字數:3325   加入書籤

A+A-




    祖大壽聽到自己的判決後,直接暈倒在了地上。
    吳襄和祖大春等則是哭喊著饒命起來。
    但哭喊自然是沒有用的,大明已經不再需要他們,甚至他們還成了大明中興的絆腳石,就注定要被踢開。
    祖大壽等遼地將領被剮的時候,許多在關內安頓下來的遼地漢民都來觀了刑,且直呼剮的好。
    因為作為遼地漢民,祖大壽這些遼地官將給他們造成的迫害,很多時候不遜於建奴。
    因為,這個時代的漢人官將也不可能指望他們有什麽民族意識,如果能搶掠百姓十分,他們絕不會大發善心的隻搶九分。
    所以,遼地漢民們在見祖大壽被剮時,自然會大呼叫好。
    吳襄則在被剮時,瞅了在人群中的何可綱一眼,他現在很恨何可綱,因為何可綱背叛了他們。
    一同受刑的還有遼地將領的後輩吳三桂。
    吳三桂自然不知道他在原曆史上會在大明滅亡後成為大清入關奪取漢家江山的急先鋒,並斷絕了明季政權在大陸的最後一點希望,而用弓弦勒死了永曆帝。
    他現在隻是覺得自己很倒黴,從一開始突然要去建奴做旗人,到現在居然跟著自己父輩們成了被朝廷處決的罪犯。
    吳三桂苦笑了起來,他不由得感慨,蒼天不給自己一個好的命運,讓自己不能做一個建功立業的忠臣良將,隻能被迫以反賊的名義去死。
    無論如何,遼地將門被鏟除,於國於民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首先,天啟總算決定下詔停征遼餉。
    本來遼餉早就應該停征的,畢竟國帑早已充盈。
    但停征遼餉的阻力還是有,而最大的阻力就來自於這些遼地將領和在背後支持他們的勢力。
    而如今遼地將門被鏟除,代之以朝廷直屬的官軍鎮守遼地,停征遼餉的阻力自然也就不再有。
    其次,遼地將門所兼並的良田開始被均分於遼民,使遼民不至於再因為沉重的盤剝,而不得不背井離鄉。另外,朝廷也增加在了遼地的田賦收入。
    除此之外,因為在遼地鎮守官軍是中央朝廷的直屬官軍,皇帝和兵部都願意更大方的動用內帑國帑發餉銀賞銀給到遼地,使得這些官軍不用再因為餉銀不足而導致軍紀敗壞,乃至欺壓當地百姓。
    同時,這些官軍也因為直接由朝廷控製,又是客軍,且家卷多控製在朝廷手裏,乃至收入也是靠軍功多寡來評判多寡,也都不像遼地將領一樣,因為是本地地主,田租收入不遜於朝廷所給餉銀,所以不怎麽熱衷於建立軍功,隻希望從朝廷身上多撈點好處,而現在的官軍們隻是積極作戰,使得遼地邊患也減輕不少。
    新任寧遠總兵馬祥麟就因為是客軍,而不熱衷於奪當地遼民之田,隻熱衷於去殺劫掠遼民的蒙古遊騎,以換取軍功。
    故遼地將領被鏟除對於遼地百姓而言,無疑是正反饋。
    遼地將領被鏟除使得大量遼地耕田為百姓所有。
    德王、衡王、荊王、晉王這四王也因為弑君被誅滿門後,其王府田產也被分給了百姓。
    這些人昔日所占田地都不是小數目,故而在分田給百姓後,直接體現在朝廷田賦收入上的,都不是一筆小數字。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yeguoyuedu安裝最新版。】
    不過,這是後話,擺在大明朝廷麵前的問題已經不是缺錢的問題,而是錢太多和糧食太少的問題。
    “內帑已積財折銀達三萬萬兩以上!國帑各倉藏金銀等物折銀也有一萬三千多萬兩!另有存糧兩百餘萬石。”
    新任戶部尚書畢自嚴此時就在製策司向天啟等奏報著朝廷積蓄,且道:“這些皆是曆年抄沒各家和追繳稅賦乃至清丈田畝後增加的稅賦所得,更有在東西廠經營官店以及西廠在海外打擊走私所得。雖說很是充裕,但糧食開支甚巨,每年近三千萬石糧賦還沒運抵進京,就因分撥工業司使用和兵部使用而消耗大半,另外再加上內廷、官衙、學校等消耗以及賑災等,所以剩不下多少。”
    “但人終歸是不能直接吃銀子的。存糧隻兩百餘萬石,也就是說朝廷還不能足以支撐起一支大軍於今年內去徹底剿滅建奴。那存這麽多銀子的意義何在?”
    天啟因而擰眉沉思著說了起來。
    張貴則在這時言道:“陛下不必過於憂慮,銀子雖然不能直接吃,但他能換來糧食。”
    “皇明雖然是產糧大國,但也是耗糧大國。要想讓糧食不成問題,一是提高自己國內糧食產量,二是向外夷要糧。而這都離不開銀子!”
    “畢竟提高自己國內糧食產量需要花銀子興修水利,研發高產的農作物。”
    “向外夷要糧,無論是用派兵去征,還是派人去買,也需要花銀子。”
    “所以,如今最大的問題還是怎麽花的問題,銀子得花起來才能變成糧食,才能強國惠民。而不是像民間的地主老財一樣存起來。”
    “是這個道理。如今的大明的確和國初不一樣,白銀太多,人口也太多,相對而言,就顯得糧食太少,反而依舊很難開疆辟土。諸位愛卿,得趕緊想想,怎麽把銀子花起來,花的恰當好處,花得能變更多糧食出來。”
    天啟說道。
    “是!”
    張貴繼續說道:“花錢提高國內糧食產量這個不說,真金白銀的砸下去,肯定會有效果,但隻是可能增加的糧食產量有限。新的高產農作物也不是那麽容易就能出現,從培育到試種推廣,都需要數年。”
    “其實,最快的還是找外夷要糧,而這就需要在認知上打破以前我天朝上國地大物博不需與外夷言利,而隻論禮的理念!無論是重商鼓勵商販出海購糧,還是崇武,發兵讓外夷獻糧,皆需要更改眼下睦鄰友好、以禮待夷的認知!”
    “這個自然。禮部義不容辭。禁海是不能再禁了,得允許番船或本國商船運糧來賣。”
    禮部尚書陳子壯這時附和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