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國潮風
字數:4670 加入書籤
“喂,您好,這裏是陸氏博物館。”陸言接通了電話,開始電話麵試。
電話那頭傳來一個略顯清冷的女聲:“您好,我在人才招聘網上看到博物館的招聘啟事,所以想打電話過來問問情況。”
招聘啟事剛掛出去沒多久就迎來應聘者,陸言大感滿意。
剛才和楊楚楚了解過,這個月賣票的錢,已經將近十萬了,博物館經濟狀況已經不是捉襟見肘,所以再加一個員工對陸言來說,完全負擔得起。
不過招聘啟事上寫的是兼職,就是不知道對方是要全職還是要兼職。
如果兼職的話,大概隻能周末的時候來上班,作為老板的支出是要少一些,但同時增加了不確定的風險。
兩相權衡之下,陸言寧願多花一些錢讓對方全職,以此節省他的時間成本,餘下的精力能去做別的事情。
短短一兩天時間,陸言的思想就變了,之前明明還想做個周扒皮來著。
“我們這邊確實在招聘引導員,需要一定的文史基礎,同時需要隨機應對,對曆史感興趣。不知道您是想全職還是兼職呢?”
“兼職。”對方說。
陸言瞬間大感無趣,把楊楚楚的聯係方式給應聘者:“你去找我們博物館的hr麵試吧,她比我更專業。“
說著陸言就掛掉了電話。
回過頭,對楊楚楚說:“楚楚,一會兒有個麵試者會給你打電話,你好好了解一下啊。畢竟是你未來的小弟,我就把挑選的權利留給你了。”
楊楚楚高興壞了,並沒有意識到,她隻拿了一份工資,但又幹了hr的活,反而覺得老板給她放權,老板真好。
“知道了老板!我一定會好好幹的!”
楊楚楚又問:“對了老板,薪資待遇你還沒說呢。”
“兼職一天150,不包食宿,沒有五險一金。全職讓她和我談。”
交代完應聘的事情,陸言就走了。
接下去,他還要去把兩道菜的商標給注冊下來,占個先機,免得日後吃官司扯皮,為他人作嫁衣裳。
陸言辦事周全,走了一步就要想後麵的十步,心思早已在一次次死亡之下,變得比之前縝密不知多少。
跑了工商局,等結果大概需要一個星期左右,接下去的流程就是急也急不來的了。
而挑選合作夥伴更是重中之重,同樣也輕率不得。
陸言需要好好篩選決定。
目前來看,他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挑選已經有規模有口碑的現有商家合作,這樣做的好處是品控問題得到保證,上遊下遊不需要操心太多,基本上就等著分紅賺錢就行。
但也有壞處。
比如說,對方店大欺客,再比如說,陸言可能需要交一筆高昂的費用;再再比如說,這驢肉黃麵和杏皮水的配方最後可能變成對方的。畢竟食譜可沒有版權,陸言的權益不太能得到保證。
如果最後扯皮撕逼,對方拿著陸言打出來的名氣和口碑,另起爐灶,陸言拿他們毫無辦法,打官司也打不贏。
個人和資本對抗是沒有勝算的。
陸言隻是個小老板,不是資本,風險自然也大。
另外一個選擇,則是找一個有手藝但沒有身價需要打工求生的人來給陸言打工。
這樣一來,打工人就隻是打工人,哪怕他薅去了菜譜,損失於陸言而言,也是不大的。因為個人能造成的影響有限,陸言的生意也不會受到影響。
總體來說,陸言更偏向於後麵這個辦法,但實操難度反而比上麵一個選擇要大得多。
畢竟上麵加盟最多拿錢就行,後麵這個,讓陸言上哪兒找一個有手藝還老實本分,願意打工的人呢?
難,實在難。
陸言想要在下次換上新的主題展覽之時,想要把麵館也給開上,時間瞬間變得緊迫了起來。
猶豫再三,陸言決定在博物館附近考察一番,看有沒有什麽可以發掘的人脈。
博物館附近是有一條小吃街的,以前也曾經繁華過,熱鬧過,不過現在隨著城市中心建設的轉移,也逐漸變得門庭冷清,人聲不在。
要說客流量,那就和以前的博物館遊客一個待遇,大哥不說二哥,一樣差。
至於要怎麽知道老板的手藝和為人,道理和行動十分簡單,把這條街上的麵館全吃過去一遍就行了。
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嚐出來老板的手藝,還能嚐出材料的好壞,看一看對方的為人底線如何。
如果有合適的,就開始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服對方和陸言一起紅紅火火搞事業。
陸言想得也很簡單,如果挖不動老板,就挖師傅,挖夥計。
一般來說,誘之以高薪,就沒有挖不動的牆角。
陸言一路從街頭吃到街尾,吃得快吐出來了,終於讓他吃到一家味道還算不錯的麵館。
老板的手藝很好,麵條勁道十足,湯汁給料也算實誠,吃起來算是這條街上最好的了。
這是一家夫妻店,夫妻兩人人到中年的模樣,看上去蒼老而疲勞。
一詢問才知道,夫妻兩人是從外地過來開店的。
夫妻兩人勤勞肯幹,為人做事也踏實,一開始開店還能掙著些錢,把錢往家裏寄,給上學的幾個孩子生活費,供養父母。
但是漸漸的,材料物料都漲價,還有房租像坐了火箭一樣,嗖嗖的漲,夫妻兩人的麵也漲價,但這一漲價之後,本來客流就不多的店,就更少有人來了。
畢竟來這裏消費的人,圖的就是個實惠。
他們又不敢多在用料的源頭上克扣敷衍,這店就入不敷出,逐漸開不下去了。
陸言來得正巧,這家麵館,下個月就要關門大吉,夫妻兩人打算回家種地算了,也免得提心吊膽的,總害怕倒閉。
夫妻兩人唉聲歎氣,因為沒有客人,清閑,所以也樂得和陸言嘮嗑,訴一訴苦水。
聽完後,陸言一顆心就動了起來,暗想人果然就是要多做好事,這不,正愁沒有手藝,資源就自動送上門來了嗎?
“是這樣的。”陸言放下筷子,努力讓自己笑起來和善一些,因為經常佩戴“信服”天賦,讓陸言對於怎麽說話能取信於人更得心應手。
“我最近想開一家麵館,正好缺一個做麵的師傅和一個洗碗打雜的員工,我看你們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等著吃飯,工作一天都不能斷。不如這樣,你們先去我那裏打幾個月的工看看?”
陸言眯了眯眼,心裏已經算好了一筆賬,笑著說:“我不僅包食宿,還包五險一金,也算給你們一個保障,比你們單幹要穩定得多了,還不用承擔房租這麽辛苦。”
夫妻兩人一聽,頓時瞠目結舌。
他們隻聽說過自己出去找工作的,沒聽說過老板找上門來的,他不會是騙子吧?
陸言仿佛看破了他們的困惑,笑著說:“我是陸氏博物館的館長,你們或許知道,就在附近不遠的地方。你們有空可以過去看看,我家博物館很不錯的,每天都有客人,在裏麵賣麵要比外邊更貴,也更穩定。”
說完,陸言就離開了。
上趕著不是買賣,他知道這個道理。
路和信息已經給他們留下了,一對已經走投無路的夫妻,但凡還想繼續在城市裏留下去,就必定要思變。
麵對陸言拋出的橄欖枝,隻要不是個蠢的,就不會拒絕。
陸言所料果然沒有出錯。
三天之後,這對夫妻果然來博物館了!
既然肯來,那事情就成了一半,到時候先和他們簽一個勞動合同,讓對方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跑路,餘下的事情再慢慢籌謀。
陸言相信,這隻是一個開始而已。
從文化到生活,他會讓國潮風吹遍這片大地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