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比爛

字數:5045   加入書籤

A+A-


    遷都北京就會好起來可不是亂說的。
    是多爾袞經年操弄政治管理國家的養成的經驗對時局的判斷,以及滿清蓄謀已久的想要入主中原的野心驅使下所得出的結果。
    沒錯。
    李自成是在京師大肆劫掠的一番。
    可是他卻留下了滿清真正想要的兵員,人口,土地,以及大明士族,地主,地方官員與文人。
    這就給了多爾袞巨大的操作空間。
    首先,滿清入關時打出的旗號就是為崇禎複仇。
    這名號倒也不重要,隻是讓人聽著頗為順心而已。
    入關之後清軍的作為才是真的在眼下博得了京師一代從官員到百姓所有人的好感。
    至少在這短時間內,那軍紀嚴明的,沒話說。
    多爾袞更是直接對前來歸降的大明官員說道:“昔為敵國,今為一家,我兵進關,若動人一株草,一顆粒,定以軍法處死,汝等分諭大小居民,勿得驚慌。”
    這一頓安撫過後,滿清也沒有亂改什麽規矩,而是立馬為崇禎轟轟烈烈的舉辦起了葬禮,無論是歸降的還是大清這邊的官員都到場祭奠,幹嚎兩嗓子。
    轉眼又頂著偽善的麵具,對那些歸降的文人士族官員拍著胸脯保證,咱大清是久慕漢家啊,必須狠狠的擁立儒學,也就是時候不對啊,不然科舉說開就開啊!
    什麽?
    保障官員士紳利益?那必須保障啊!
    這一套操作下來,堪稱是萬民歸心,官員士紳更是歡天喜地,一個個就差直呼救世主降臨了。
    可真說起來這也沒啥。
    收攏人心的一係列常規操作嘛。
    但這就得看和誰比了。
    李自成妥妥的反麵教材。
    大西正窩在四川。
    所以剩下能在此時和大清做對比的,也隻有大明,南明。
    大清在京師上演救世主戲碼的時候。
    南明在幹什麽呢?
    在振興經濟?
    在遏製朝中官員黨爭內耗?
    在從大大小小的地主手裏扣出土地,緩解土地兼並?
    在與自然災害做鬥爭?救黎民百姓於水火?
    在進行軍事改革,重振大明雄風?
    都沒有。
    南明頂著這些毛病,打算對四川動手動腳,活像一個八十歲還身患重病的老人顫顫巍巍的要和鄰居家上小學的娃子碰一碰。
    隆武皇帝朱聿鍵性子就閑不住。
    或者說沒辦法。
    雖然打著坐看闖賊與建奴對耗的想法,但也不能眼睜睜看著一步步淪陷的四川不管不顧吧。
    也就是七月,重慶府淪陷,瑞王朱常浩為大西軍斬殺之後。
    朱聿鍵急令兵部尚書張煌言動兵。
    同時也任鄭成功為四川總兵兼四川水陸提督。
    (之前有讀者說應該用鄭森這個名字,但鄭成功這個名字是隆武賜的,本文隆武提前上位,所以沒問題。)
    務求鎮壓起義,收服四川。
    這得到了朝堂之中文武官員口頭上的大力支持。
    鄭成功也是雄心壯誌。
    打算為效死力,把這一陣子在王承恩處得來的軍火也都準備上,作為大殺器使用。
    然後,在張煌言與鄭成功聚兵之時。
    問題就來了。
    起初在南京聚兵,沒了兵部尚書職位,但卻成了應天府尹的史可法就來了。
    表示你們聚兵可以,但能不能換個地方。
    南京城外頭哪兒都可以。
    鄭成功兩人也沒啥意見。
    畢竟南京可是現如今大明的京師。
    可出了南京城後,在一個地方呆了沒兩天,管轄該地方的官員又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來了,說大軍能不能換個地方呆呆,理由也是諸如咱們地方小百姓膽子也小之類的屁話。
    此時兩人頓時醒悟過來。
    大明律規定,大軍出征或換防停駐之處,當地城鎮官員就有義務為大軍供應部分糧草軍資,且必須從大軍抵達後第二日就開始供給。
    兩人是被遛了。
    而且這種操作在大明內也是常見的老手段了。
    崇禎二年,沒錯,就是李自成起步的那一年。
    也還是京師告急這檔子事兒。
    急調四方軍隊赴北京防守。
    時任山西巡撫耿如杞與山西總兵張鴻功接到命令後,當即就帶著大軍前往救駕。
    可到了京師之後一天都還沒待滿呢,第二天京師官員就來趕人了,說是讓他倆帶兵去通州。
    兩人也明白,四方大軍都來救駕,京師裏頭缺糧嘛也可以理解。
    好,咱們走。
    到通州拿點糧草再回來好好護駕。
    可到了通州之後屁股還沒坐熱呢,當地官員又要求他們立刻轉移到良鄉縣去。
    此時,兩人已經帶著大軍在京師周圍繞了三天。
    每到一個地方都待不到第二天。
    因為一旦到了第二天,地方官府就有義務給他們的軍隊提供糧草了。
    那麽,一個三天內都不斷跑路還連一頓飽飯都沒混上,餓的前胸貼後背的大兵在被要求接著往下一個地方跑的時候,會怎麽想呢?
    很顯然,還是李自成能忍一點。
    這夥士兵當場就反了,化身惡魔大肆劫掠一番後大多都投了起義軍。
    可您猜怎麽著。
    領兵前來救駕的兩人卻沒有反啊。
    崇禎一紙詔書兩人就乖乖進了大牢,東林眾正是一句公道話沒有啊。
    崇禎四年時,倆人就被拖去京師西市斬首了。
    也沒有什麽六月飛雪的戲碼。
    因為這一年的天災比飛雪什麽的狠多了。
    南北多地大水。
    一月大雪,深二丈餘。
    六月天甚寒,人多衣棉。
    江蘇高淳,冬樹冰成甲胄,越旬解。
    江西景德鎮積雪自十月至次年正月,行路斷絕,凍餒死者無算。
    河南冬十月,黃河結堅冰如石,流賊二十餘支,乘冰竟渡,若不知有黃河者。
    禹縣,冬異雪彌旬。
    全陝旱蝗,耀州、澄城縣一帶,百姓死亡過半。
    而現在。
    鄭成功看著那小心翼翼賠笑的官員,胸中寒意直達心扉。
    “滾!”
    官員心知這位得當今陛下賞識,更是背景雄厚,隻能連連退走,心底暗暗叫苦,隻道是要出點血。
    可身後一聲怒吼傳來,頓時讓他樂開了花。
    “鄭某不要你們的糧草!”
    不敢回話觸黴頭,官員飛也似的跑了。
    留下鄭成功氣的牙齒都快咬碎。
    可一想到重任在肩,他又不得不坐下來喝口茶順順氣,打算先用自己的錢頂著,其他的之後再說。
    剛長舒一口氣。
    門外家丁又來報。
    以為又是那該死的地方官,額頭青筋剛炸起轉瞬又聽到說是那位前任大太監派來的人。
    喚進來一聽。
    那位大太監居然給送糧草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