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你也是平西王?

字數:4362   加入書籤

A+A-


    本以為吳三桂歸降大清,今後那什麽關寧鐵騎和咱們是一夥兒了。
    可一轉眼陰差陽錯,最後還是對手。
    黑旗軍中的滿人有時也醒悟一下。
    哦,原來咱已經不是大清正黃旗的爺了。
    想想反叛正黑旗重新回到大清的懷抱吧。
    可黑旗軍連戰連捷,本就在黑旗軍中人數不多,還被刻意分散的滿人根本沒能力也沒時間,沒機會密謀給城內的鼇拜與博洛兩人送去密信什麽的。
    至於在正黑旗中獲封佐領,章京一類滿人。
    他們的忠誠度倒是尚可。
    粘杆處盯著呢。
    於盛京擴張的粘杆處,內部核心依舊是錦衣衛十人,但下屬緹騎飛速擴張了起來。
    雖然多是混雜在軍中負責情報的外編人員,但正黑旗就是一有個國家名頭的軍隊而已。
    吳三桂抵達後,前線哨探就不時能聽到吳三桂大營中時不時響起鍾鼓之類的嘈雜,偶爾還有空炮聲。
    與之前阿急格麾下八旗,嶽樂部八旗兵排兵布陣不同,吳三桂指揮麾下綠營與關寧軍按照的全是明軍的章程。
    明軍指揮大多依賴旗號,就連駐紮也是如此。
    升帳炮一響,各部隊開始安營紮寨,隨後各部隊調動,兵力安排也有鍾鼓號角旗號之類的配合。
    作戰之時士兵也多要遵從旗號行動。
    老愛家也差不多,但由於初期軍備相較於明軍劣勢,動不動就放炮為號有些奢侈,於是就成了響箭和吆喝。
    而吳三桂抵達後,一連兩日都在修造營寨,各類防務,戰壕,拒馬都到位後,這才開始調動兵力。
    調動兵力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兵北上渡河,陳兵於錦州西部並打通了通往錦州的道路,一時間吳三桂部與錦州城仿佛成了半個包圍圈,將其中的黑旗軍包圍。
    錦州城因此活躍了起來,鼇拜領兵出擊與黑旗軍,朝鮮李淏部交戰,妄圖解錦州之圍,乃至反攻小淩河城。
    消息傳到戰壕,朱由檢第一時間本以為金揚武與李淏被擊退了,可沒想到他們在戰壕還未成型的情況下正麵與鼇拜所部打了個不相上下。
    戰報中黑旗朝鮮甲兵與朝鮮甲兵對上滿清重步兵打的難分難舍,最終以甲士傷亡五十七,戰兵傷亡五百多的代價斬首二百多級,俘虜二百多人。
    其中朝鮮火銃手打出的壓製效果也異常不錯,從日本傳入朝鮮的葡萄牙火繩槍,比明軍中廣泛使用的鳥銃一係槍族還要先進一些。
    有此一戰,李淏也是打出了點自信,請求朱由檢將他調到戰壕主戰場,他想和在他心中導致大明京師陷於清虜之手的吳三桂碰一碰。
    在盛京做質子就指望著大明來救呢,一晃眼清虜占領了大明京師!
    這可比殺了他都難受。
    如今牽製錦州算什麽事兒,咱要在陣前痛斥吳三桂背棄大明!不忠不孝!
    朱由檢見他殷切,也知道朝鮮現在想要通過李淏在前線反清,打出點成果長長誌氣,幹脆就遂了他的願,轉而安排一位遊擊將軍去頂替他在錦州的位置。
    ......
    “正黑旗......”
    吳三桂安坐大帳之中,翻看著麾下送來的關於黑旗軍的情報。
    對於這個初次遭遇的敵人,吳三桂自然是不滿足於手頭滿清給他的情報,想要通過自己麾下的關寧軍接觸並試探對麵的正黑旗。
    但隻從目前入手的情報來看。
    吳三桂隻覺得一股子怪異之感。
    隻能說很像。
    這正黑旗除了錦州博洛部與鼇拜部傳來的,掌握了一種在近距離火力格外凶猛,爆炸效果格外驚人的重型火炮外。
    還真就和建奴......和咱大清的八旗幾乎一模一樣。
    再一看情報。
    謔。
    軍隊裏還混了朝鮮人,甚至朝鮮國都出兵協助作戰了。
    這就讓吳三桂有些哭笑不得。
    曾幾何時,他在錦州與大清作戰時,大清內部的部隊配置也是這樣,強行讓朝鮮出兵做投名狀,又從不讓朝鮮兵上正麵戰場,隻在後方放炮,生怕朝鮮兵陣前反水。
    再一看整體戰局。
    大小淩河城,錦州被威脅。
    這局勢也很眼熟。
    區別就是大小淩河城都是被攻破,而不是主將以城池歸降了那正黑旗。
    “唉......”
    想到這兒吳三桂心中甚是複雜,輕歎一聲,轉而喚人來研墨。
    情報裏說那黑旗兀兒特雖然外表高大粗狂似熊虎,但其人智慧,精通滿文不說,放在漢家也是個知書的。
    總之先去信勸退一下吧。
    關寧軍最近幾年多苦戰久戰,減員太多了。
    原本總丁三萬的部隊,如今能擠出五千精銳出戰就已經是竭盡全力了。
    剛在順天以南作戰,又轉到北方,將士們長途跋涉,眼看又是要入冬了,行裝都沒怎麽換呢。m.
    “武備單子整理出來就往京師遞吧。”
    信件擬好後,吳三桂口中說的卻是另一件事,將信件擱置在一旁,轉手又喚來了麾下將領。
    吳三桂與滿清打交道太多了,之前賣命謀求認同與利益是一回事,眼下這正黑旗分明就是一個硬茬,繼續苦戰把底子敗光了,可就是任人魚肉了。
    所以他下達的命令是讓麾下將領們在錦州以及山海關一帶征兵。
    好不容易回趟老家,自然得多多回血。
    大清的名頭也得好好利用,蒙古人與滿人也得放在征兵的隊列裏。
    務必將關寧軍總丁數回升一下。
    不然目前就一萬五千多戰兵,五千多精銳,實在是讓吳三桂心下不安。
    至於錦州?
    這不牽製著嗎?
    “遣使......與正黑旗旗主,讓他退回錦州以北,順道把這封信送了。”
    本想說的正式一點,但吳三桂一想到大明給這兀兒特的封號,與他如今的封號是一樣一樣的。
    平西王。
    遼東總兵。
    還一下占了倆。
    如果說之前在山海關給南明送去的密信沒有回音使得吳三桂心頭憋屈,那麽這個王位封號,就讓吳三桂徹底明白如今的大明對他的態度了。
    那位唐王登基之後,雖然在武功上無甚大突破,山東一帶吳三桂與明軍交鋒,明軍表現出的戰鬥力也並沒有因為這位新皇登基而一下子突破性爆發。
    但大明對他表現出的態度。
    讓他心底寒徹骨似的冰冷。
    想到頭頂少了大片的頭發。
    更冷了。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