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五章:朝貢?可太棒了!

字數:4958   加入書籤

A+A-


    巴牙喇營向東北進發的同時,一隊隊全副武裝的使者也在這冬日離開了錦州,奔著錦州西北去了。
    滿清虎踞沈陽時,周邊蒙古部族不是被收編入蒙八旗,就是遣使前來朝貢。
    朱由檢自然不會放著周邊蒙古不管。
    即便正黑旗麾下眾牛錄之前就已經開始對周邊蒙古進行壓迫與襲掠,但若是能讓呼倫貝爾與興安盟中的大部分蒙古部族歸順,那麽正黑旗兵力定然更為強盛。
    屆時朱由檢也能盡起漢蒙滿朝四族丁口十來萬大軍圖謀南侵了。
    至於讓諸部臣服朝貢這事兒會不會樹敵......
    當然不會。
    這可是正黑旗在對外釋放親善友好信號。
    此時就又不得不說李氏朝鮮對大明的忠誠了。
    朝鮮為啥這麽忠誠呢?
    原因其一是儒學,倭亂再造之恩之類的。
    其二就是朝貢。
    最高等級的結盟方式。
    朝鮮的絕活。
    沒有國家比朝鮮更懂得朝貢。
    朝鮮的曆史都可以說是一部朝貢史。
    而對於和朝鮮一樣的大明朝貢國來說,不管你對大明是什麽態度,是愛是憎,朝貢是絕對不能少的。
    因為伴隨著朝貢的,是一次能夠深入大明腹地進行大規模商業活動的機會。
    更別說大明的回禮較之貢禮,其價值不知高出幾何。
    也因此。
    自高麗時期,高麗就熱衷於向大明朝貢,洪武朝時大明要求諸番邦三年一貢,高麗哭著喊著表示一定要一年一貢,實際平均下來高麗更是一年兩貢。
    到了李氏朝鮮那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永樂年間,朝鮮朝貢每年平均四次,有時候一年來個五六次。
    來的太頻繁給朱棣都整煩了,規定每年就倆次,多了不行,而且必須走陸路,不許走水路。
    陸路艱澀啊一千多裏,朱棣尋思這樣你們能少來幾次了吧。
    可惜根本不管用。
    朝貢利益太大了,在朝貢行動中大明的回禮反倒隻是小頭,真正的大頭其實是貿易。
    說是朝貢,其實是我烏壓壓幾千人拖家帶口,帶著大量商品來趕集進貨來了。
    區區一千裏窮山惡水怎麽能擋得住賺錢呢?
    所以這才重回大明膝下沒多久,朝鮮又鼓搗著朝貢了,一年四次恨不得在這年末一個月就補上。
    還因為朝鮮出兵與正黑旗共討清虜,估計朝鮮以為兩國結下了深厚友誼。
    朝鮮方麵找了過來,說是希望正黑旗與朝鮮一同渡海向大明朝貢,結個伴兒。
    朱由檢欣然應允。
    雙方一通氣,朝鮮非要拉上正黑旗一起的原因也找到了。
    朝鮮海貢之前背著大清偷偷幹過,雖然延續了朝貢,但來來回回有風險,貢品就那麽點沉了也無所謂,可要是隨隊的貨物沉了那就是要了親命了!
    主要是朝鮮板屋船遠海安全性不達標,走渤海風險都挺大。
    他們是看上黑旗寶船和黑旗水師的鳥船了,大船安全又能裝,帶的人和貨更多,你個朝貢新手浪費容量,不如給咱們帶帶貨。
    什麽?朝貢限額?
    朝鮮表示根本不需要遵守,仁慈的大明為了麵子會裝作看不見。
    “寶船當貨船使?他們想得美!”
    林旺這個還未掌握水師總督職位精髓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
    但朱由檢卻是同意了。
    非但是同意了,而且還打算給那些還沒個影兒的蒙古部族一點好處。
    “合作不行,但租借雇傭可以,他們給銀子黑旗水師就能給載貨載人,但寶船隻允許載貨不許載人,且不單是朝鮮可以,日後那些蒙古部族若有意,向我正黑旗朝貢的同時,黑旗水師也可接受他們的雇傭,幫助他們對大明朝貢,享天朝恩庇。”
    說著朱由檢對林旺笑道:“朝貢可是門人人都滿意的好生意啊,正黑旗可不能錯過,據王大伴所說,糖廠一立,大量的白糖讓南京的商業別提有多鼎盛了,繁華勝以往數倍啊!
    通知下黑旗諸部吧,讓他們也準備些貿易通商的玩意兒,有什麽想采購的單子也可以遞過來,咱們組建一個朝貢使團,規模越大越好,廣世你也能回大明過個年。”
    “什......微臣不願做這使者,惟願伺候在陛下左右!”
    朱由檢擺擺手道:“非你不可!大伴在隆武麾下已經開始試製新銃,你此行非但要主持朝貢,還需確保將南京往我正黑旗的大規模海陸運輸渠道,打點一番,不能全靠王大伴。”
    焦伯慶聞言隻能跪地領命。
    隻受雇傭的消息給到朝鮮使者,朝鮮使者不憂反喜,當即表示要和黑旗水師商議傭金,立下字句,簽訂官方合同。
    也正是這會兒功夫。
    尤守龍與孫欽兩人抵達了蓋州,征調當地旗丁與披甲人護送著船上貨物快馬奔向盛京。
    朱由檢也很快收到了他心心念的褐貝斯銃樣品。
    一拆開,通紅的模樣就很讓人滿意,檢查一番後,朱由檢朝著跪在地上的尤守龍兩人一招手:“走!帶上其他樣品隨朕去靶場一試!”
    “遵命!”
    一行數人,負責盛京守備與政務的裴伍,張廣金兩人也被特意叫上。
    燧發褐貝斯入手,紅裏還帶著金色雕紋,看著可比龍嘯銃都精致了,不過對眾錦衣衛來說也不是特別新鮮的玩意兒。
    燧石發火銃,生火銃,大明亦引進並製出過,錦衣衛摸過這些新鮮玩意兒。
    隻不過近年國家不景氣,並未量產。
    再者都是使火銃的老手,燧發槍與火繩槍的大區別也就隻在點火方式上,所以眾錦衣衛一上手,什麽通條,槍機,裝藥方式一看就懂,頓時躍躍欲試。
    朱由檢也很期待,讓尤守龍等人將彈藥分發了下去。
    這彈藥也不簡單。
    米尼彈。
    如果說燧發槍加線膛能領先當世火槍一百年,那麽米尼彈能再把這個差距拉高到近三百年。
    “平的帶木塞子的一麵在後。”
    錦衣衛入手這半橢圓帶螺紋的金屬彈頭,新奇歸新奇,被朱由檢一提點就熟練的裝藥,填入彈丸,再用通條壓一壓。
    朱由檢手頭也不閑著,裝好了之後就舉槍瞄準。
    眾錦衣衛效仿,專心瞄準等待朱由檢下令。
    “放!”
    “嘭嘭嘭!”
    一聲令下,朱由檢與眾錦衣衛齊齊放槍,輕煙彌漫中,對麵靶子邊上的幾名旗丁急忙去看靶子。
    “王爺神射!正中靶心!”
    “博勒果紮薩克大人亦是正中靶心!”
    “達得大人中了靶心!”
    幾個旗丁齊齊跑過來跪地傳話。
    “抬過來!”
    “嗻!”
    焦伯慶久事公文,如今好不容易放了一槍就想看個仔細,朝著旗丁一吼,旗丁們直接把幾個靶子一起抬了過來。
    眾錦衣衛一看,他們使用褐貝斯銃射擊的靶子,皆中靶心。
    朱由檢此時麵上也滿意的笑了。
    線膛加上米尼彈。
    精度與威力都有了保障。
    這樣的火銃,才會讓瞄準的效果體現出來,而不是排隊槍斃看運氣。
    “看出來了?”
    “奴才們想再試放一次。”
    “多多試放!我也想看看伱們的射術如何!”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