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九章:倭人的新選擇

字數:4644   加入書籤

A+A-


    折子快馬奔來,後頭的人也慢不了多少,估計很快就能到盛京。
    朱由檢也沒想到趙現怎這麽快就能找到一百浪人武士,且據他說其中披甲的有四成,甲胄相對齊全牢靠的也有六七人。
    “給倭人也在沈陽外城劃一塊地吧,在裏頭派駐點人,時刻注意區域內的人口流動,然後......等那些倭人到了,從裏頭挑幾個裝備精良的,朕要看看他們。”
    浪人武士的數量比朱由檢最初想的要多不少。
    本以為隻是能支撐起一營,但根據趙現所說,便是招募浪人組成一軍也未嚐不可。
    看來一戰征募十萬浪人並不空穴來風。
    四十萬武士因削藩而淪為浪人,其中不乏擁有甲胄的。
    隻能說倭國的削藩政策要是換個地方啊......m.
    既然這股力量如此巨大,且倭人武士天然具有不錯的服從性,那麽朱由檢就得正視一下這些倭人了。
    個頭矮點也沒啥。
    小小的也不是很影響殺敵。
    如何更好的使用與管控他們才是朱由檢需要下心思的。
    “且倭國這一塊兒也該有些章程了,廣世啊,三國翻譯進度如何了啊。”
    “上一次奏報時據說隻完成了兩成,啟心部裏懂倭語的就隻有一人懂得書寫倭國的文字,所以進度緩慢。”
    “那就......等這夥人來了讓他們中會寫倭人文字的也加入翻譯工作當中吧。”
    這年頭三國在倭國還沒流傳到倭國下層,隻是高層有一些漢文本與雜亂的譯本,正式流傳開的譯本要等到數十年後才出現。
    等那群倭人武士就位了,必須狠狠灌輸純正的漢文化。
    考慮到一個對馬島就能有千餘浪人,那麽今後能招募到的浪人可能奔著萬人以上走了。
    教化他們的優先級得排在其他族類之上。
    最後嘛......浪人遊走四方,對如今的倭國境內現狀應該有些認知見解才是......
    朱由檢對此很是期待
    ......
    “一木閣下所言非虛啊。”
    黃土泥路上頭,一支與遼東這片土地風格全然不相同的隊伍正在徐徐向前,牽頭的是錦衣衛趙現與黑旗武士相川一木。
    而兩人身後的一大群浪人武士正不斷嗡聲交流,對自己的所見所聞都驚歎不已。
    預想中最糟糕的畫麵並沒有出現,比如被女真野人視作奴隸,抓去吃肉什麽的。
    時節也正好,苦寒沒覺得,反倒把一些個穿甲的熱的夠嗆,心頭忐忑又不敢脫,身處異地為了有點安全感隻能憋著受罪。
    那位漢官登陸之前是什麽態度,登陸之後就還是什麽態度。
    甚至在上岸後對他們的管製還略有放寬。
    而所抵達的第一座城池也並沒有讓他們生出抵達了蠻荒之地的感覺,當然,目光所及的當地人大多泛著一股粗獷氣。
    披毛冠獸的野人也不是沒有,算是符合了他們出發前的暢想。
    遇到的人一個個盯著他們猛看,多是看個新鮮,讓一些武士十分擔心他們會不會吃人。
    殊不知一些朝鮮人見了他們後已經嚇的不行了。
    離開九連城之後,趙現就領著他們直奔盛京。
    沿途所見堡壘田地之類,落在這些浪人武士眼中也十分獨特。
    遼金時期興建的造物與元明掌控時造就的混雜在一起,給他們一種自己身處文明與蠻荒的交界地之感。
    正黑旗恰好也是如此。
    在武士們眼中,正黑旗那儒雅文明的漢官,彪悍野蠻的女真人,在地頭勞作的朝鮮人,騎著馬從身邊奔騰而過的蒙古人。
    無一不給他們帶來巨大的衝擊。
    也讓他們明白一個道理。
    如果正黑旗能接納這些人,那也能夠接納他們。
    “是一個好地方。”
    “希望能隨著一木閣下在此立足吧,在下隻是想不負一身武藝。”
    “黑旗國主大人應該和之前看到的那些野蠻人不一樣吧。”
    “那些隻是獵戶而已,一木閣下之前說黑旗國內的町人和部落民等賤戶能前往荒野隨意狩獵是真的。”
    “有一些很不錯的土地啊。”
    這邊正盤算著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立足,另一邊盛京城內的李承文已經盤算著要不要上書了。
    收編倭寇倭人本就有些不妥,如今更是直接去倭國本土,將窮凶極惡的倭人帶到這盛京來。
    黑旗國內的朝鮮人如何能不在意?
    滿清是自創了一個滿族出來,算是和黑旗兀兒特所率領的女真部族切割了,朝鮮人除了對那些歸降的滿人有意見之外,其他還好。
    少數倭人隻要低頭做小也好,可倭人武士就讓朝鮮人有些躁動了。
    這順應民意的做法很快遭到了李承文老爹李世晉的製止。
    因為李家早在正黑旗攻破盛京時就被朝鮮查出暗通野人了,即便野人是友軍,這也是不能容許的事情。
    所以李世晉自然迅速罷免了,隻掛了個小閑職。
    他幹脆就跟著倆兒子跑盛京來了。
    論起來倆兒子如今的職位可比他之前的縣監要大出不知道多少去了。
    這可是京官。
    而這回他出言製止的原因很簡單。
    “招撫倭人乃是黑旗王擬好的國策,此時順應民意,可就忤逆上意了啊,說不出個理來,隻說是民意豈不荒謬?”
    而且要說,那也該是金揚武去說。
    暫且先憋著。
    所以,朝鮮人看了咬牙切齒,大明人看了也自然想到倭寇二字而生厭,女真人和蒙古人看了也覺著一個個有點矮小的倭人武士們抵達了盛京。
    因這百來人還穿著具足,就更是引人注目。
    “怪模怪樣的。”
    “這些就是王爺特意去倭國找來的人?”
    “倭人......”
    各種打量的目光對這些武士來說也算習慣了,眾人就跟在趙現的馬後懷著忐忑的心情進入了盛京城池。
    決定此行命運的時刻終於到了。
    “爾等先在此等候片刻,我要去粘杆處述職。”
    丟下一句話後,一百多倭人被留在了盛京外城的一處牛錄校場之中。
    “演武場嗎?”
    “這座城市比不上京都,和大阪差不多。”
    “對馬島尚且沒有我等容身之所,京都和大阪又怎敢奢望?來時的路上見到了很多不同族類的武人,這裏對我們而言,遠勝京都。”
    “這是明人的牛錄校場,外城根據族類劃分城區,每一個城區街道都歸屬於某個牛錄,其中必定有一處校場......”
    “明人和女真人用的弓,和我們常用的弓不一樣,現在不要動,以後可以買來一張試試。”
    “一木閣下,請問城內可以打造十文字槍嗎?”
    武士們三五成團閑聊,更多的武士匯聚在相川一木邊上,在校場之內遊走的同時相川一木也不斷解答著身邊武士們的疑惑。
    幫助他們熟悉在正黑旗內的生活。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