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六章:兩麵開花

字數:4591   加入書籤

A+A-


    保護奴隸。
    其實是保護奴隸主。
    也能順道保護下地方治安。
    現在擺在正黑旗麵前的,致使對人口,奴隸渴求的原因很簡單。
    來自朱由檢給出,粘杆處和地方官員的生產技術試行。
    來自周邊以及內部膨脹的市場需求。
    以及窮兵黷武的戰爭。
    都讓正黑旗迫切的渴求著勞力,產出更多的資源,支撐膨脹的市場需求,更大規模的戰事,攝取更多的財富,繼續擴大市場,然後以此循環滾雪球。
    而既然寫下了保護奴隸的法令,那麽朱由檢自然是沒有扼製這雪球的想法。
    所以一轉眼,他在以凱茂林等返鄉黑旗諸族為首,羯拉瑪,納泰等目前還在外作戰的首領亦有著名,連焦伯慶都被說動了簽上名字的折子上寫下了一個‘可’。
    折子的內容倒也不是直接和朝鮮開戰。
    隻是輕描淡寫的請求王爺讓正黑旗內的旗丁可以在鴨綠水北麵,海參崴以北,搜尋野民,然後讓粘杆處快點給這些野民上奴籍,然後快點做公證過流程瓜分掉。
    這事兒他們早就在幹了。
    如今特意上折子求一個‘可’字。
    說是隻在鴨綠水以北活動。
    誰信呢。
    聯名的黑旗部落和諸位將領都知道兀兒特看得出來他們想幹什麽,朱由檢也確實看出來了。
    但敦促一下還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朱由檢又提筆在折子下多批了一行小字。
    ‘取奴而不取民,取賤而不取貴,各軍到處,當與人為善,勿要驚擾官民,並於鴨綠衛設監察一人,奴人司試行,遵奴典待入境之奴。’
    奴隸不算是人。
    隻取奴隸而少霍霍朝鮮的士大夫階層,與朝鮮的矛盾就不會被激化。
    頂多被嘴兩句而已。
    而且這些地主士大夫活著,他們就能接著蓄奴。
    這樣就能可持續性發展。
    搶之不盡。
    “發回去吧,剛才你說我兒媺娖到遵化了?”
    “嗻,稟陛下,公主所部黑藍旗兵馬半個時辰前剛到,正於城外聽調。”
    “那事不宜遲,今天也是個好日子,換身衣服吧,走一遭思陵。”
    “嗻。”
    春日,大明平西王攜王女與黑旗軍中將領前往昌平州思陵祭拜崇禎皇帝,平西王下拜長泣,王女亦久泣不止,待歸,尚落淚。
    “作秀頗有些過了啊。”
    消息送大明大明右僉都禦史陳貞慧這兒,讓他為之咋舌。
    吳三桂在昌平州就大營就駐紮在思陵邊上了,據說剛到時天天祭拜天天哭。
    但人哭好歹還有個緣由。
    你一野人就聽說一下,也頗有陣仗的哭一場。
    “不過由此,可見黑旗王對我大明忠謹。”
    “不好說,總之先記下吧。”
    “對了,那澡堂子?”
    “修的差不多了,招點工就能放開。”
    “那挺好,諾,大人瞧瞧這個,那黑旗王那邊要在通州地方募工,把閑散民夫和流民之類都招到遼東做工,等遼東春耕後又發回來。”
    陳貞慧聞言眉頭一皺,接過文件。
    “遼東內真像朝中說的那麽安穩嗎?”
    真是募工也沒啥,河北京師蒙難,大量的百姓要麽南逃,要麽就順著正黑旗開的口子奔通州而來避難。
    這就導致通州內部有很多的流民。
    地方消化一批,之前黑旗國號召返鄉就帶走了一批,如今若是還能帶走一批,反倒能減輕他們這些接手了通州政務的禦史團的擔子。
    但問題是。
    送羊入虎口的事兒他們可是不能幹啊。
    可看著看著,陳貞慧拍板道:“那就幫著他們募吧。”
    文件上說是他們能派人監管呢。
    正好他們禦史團也能往遼東走一走。
    畢竟錦衣衛可不為他們服務,他們對遼東的信息,僅僅隻來源於朝廷,如今又孤懸海外與朝廷隻能通過天津前線和水路交流,自然對遼東缺乏了解。
    “對了,那些投了黑旗的漢官真就一個有回音的都沒有?”
    “沒有,無論是唐通之子還是那些漢人將領,都沒有,有的還直接把信件和禮物送回來了。”
    “嘶.....”
    ......
    “是個人就要啊是個人就要!男丁一月一兩五錢!女人一月一兩!十歲以上未及十三歲的男一月八錢銀子!女一月五錢銀子!管吃管喝管住!能幹活就有錢拿啊!”
    悠長的吆喝聲在通州城外不斷響起。
    很快就引來了長長的隊列,以及大量看熱鬧的人。
    “真不要命啊,工錢能給這麽厚,去了有沒有命花還不知道呢!”
    “怎麽敢往野人窩裏鑽的!”
    “別看!你看什麽看,難不成你也想去!可不敢啊!”
    這些言語就讓被招工吸引來的流民乃至通州百姓為之躊躇。
    也使得輔助招募的漢人旗丁嗤之以鼻。
    “別聽風就是雨,他們又沒在遼東幹過知道個啥,啥都是野人野人,哥哥我告訴你,盛京那塊兒眼下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
    去了也是給王爺做工,農場裏管事的都是漢人,咱們自家人,除了會坑你工錢外還能拿伱怎麽著呢?”
    “啊?”
    “啊什麽啊,跟你說實話呢,不愛聽扭頭走就是了,下一個!”
    “後天就走了啊後天就走了!再不來就撈不著了啊!”
    “叫什麽名兒?”
    但無論流言蜚語怎麽說。
    人都是流民了。
    之前號召返鄉他們沒動彈,如今招工是管吃管住,且從記上名字就開始管吃管住,對流民來說就算先記上名字混上幾頓飯那也是救了大命了。
    而通州這邊用錢換勞工人力以救官營農場之急的時候。
    鴨綠水邊上,一支‘民間巡邊隊’已經組建完成了。
    這支隊伍誌在解決在朝鮮與黑旗國邊境不斷出現的朝鮮邊民進入黑旗國領土狩獵采集遊蕩的現象。
    成員共一千兩百人,裝備有大量鳥銃,輕型火炮,人人披甲,主力武器卻是長短木棒子,身上掛著細鎖鏈和繩索,當日就開始乘船渡河。
    先是小規模部隊進入對岸,肅清邊界地帶後,大軍隨即開動,渡江進入對岸。
    隨後分作四個牛錄各自分散,沿著由朝鮮旗丁合力繪製的地圖,開始奔著朝鮮北部的村鎮進發。
    “記住啊!隻能搶穿的差的!沒鞋子的!有好衣裳的不能搶也不能奸!抓起來讓啟心郎看管著!”
    “能不殺人就不殺人!多用棒子少提刀子!抓一個男丁就是二十多兩銀子啊!都給老子記好咯!!”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