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七章:好歹還有一個半

字數:3969   加入書籤

A+A-


    所以吳三桂知道了正黑旗正在和滿清勾結。
    不管是玩最高等級的養寇自重,還是正黑旗這個大體量的國度要以合並這個方式吞並已經處於絕境之中的滿清。
    至少在這個春天。
    吳三桂是不敢動的。
    封鎖了昌平州與通州的交流,隻是為了自保而已。
    處在一位野心勃勃的雄主臥榻身側,且這位雄主已經有了吞並關寧軍的動作與想法,吳三桂此舉不過是想盡量拖延,等到京師以南的戰場打出個結果而已。
    南軍勝了,就同南軍一起節製野人。
    隻不過......
    南軍就算是勝了,這勝利果實就放在一頭凶獸的臉上,屆時京師時局還真不好說。
    但是。
    吳三桂到手的信息評估結果,和已經在天津一地完成匯合,四鎮主力集結完畢即將向著京師進發的大明北伐大軍有所不同。
    “養寇自重亦是大罪,反正等收複京師後啊,本將參他一本少不了。”
    大帳之中,明軍四鎮眾將領於其中議事,一名八字山羊胡的高瘦中年將領抿一口茶水後發言,語氣輕鬆,看上去對戰事的態度很是樂觀。
    邊上另一位麵相敞亮和氣的將領也笑道:“明輔兄所言極是,聽說還開了市集,這已是實打實的通敵之罪,好在那野人還算識相,將麾下大軍散去,隻留下了數千精銳駐守通州,不然咱們還真提防著點。”
    “無論如何,眼下大軍誌在收複京師,剿滅韃虜,不能與平西王部下起戰端,但確如鶴洲兄所說,需提防平西王真的生出反意。”
    黃得功開口,那麵相和善的劉澤清便拱手道:“全憑大將軍意思,不如這樣,提防野人就由末將來做,如何?”
    黃得功擺擺手:“何敢讓鶴洲兄勞心,存古!”
    “卑職在!”
    “這是兵部尚書陳大人之高徒,兵部左侍郎夏大人之子,夏完淳,其作為監察禦史在通州監察兵事時,受皇命征募三千精卒,如今正好聽用。”
    “哎呀呀!”
    這名頭擺出來,別說新抵達的劉良佐,劉澤清兩鎮,就是已經知道的高傑,也不由得心頭腹誹。
    什麽叫人比人氣死人啊。
    老子似他這年紀,還活不下去造反從賊呢。
    他就直接一個‘我的兵部尚書老師和兵部侍郎父親’統精兵三千。
    四鎮圍繞著年輕有為的話題聊了一陣子,就夏完淳委以重任到一個不容易出事的地方,轉頭就開始商議起了真正的作戰方向。
    可以說在隨時都有可能打響的明軍第二次北伐戰爭中,正黑旗成為了一個穩定的第三方。
    大明在部署在領有征北大將軍銜的黃得功帶領下開始劃定進攻方向。
    大清也在前線諸王的盤算下,準備禦敵之策。
    而朱由檢把這些消息看在眼裏呢。
    粘杆處與錦衣衛之前的牽扯雖然被南京察覺了出來,但在王承恩的運作下,終究是藕斷絲連,該有的情報還是會送到朱由檢這裏。
    老葉家估計是被盯的緊了,最近都沒有消息傳來,但城南也參與到了那市集之中後,粘杆處自己也能打探到關於戰事的情報。
    兩手消息如今就擺在朱由檢的桌案前。
    這個信息差,自然得好好利用起來。
    “擬信。”
    “嗻。”
    尤守龍聞言執筆伏案,朱由檢一手一份情報,微笑道:“敵有四鎮之分,皆為明國重臣,領精兵良將來襲,大軍三十萬,我大軍不過七萬餘,若與之正麵交鋒,則必敗無疑。
    然既分四鎮,則明軍亦分四股,且未必心齊力合,大清尚有三順王與眾多綠營兵可用,或可效田忌賽馬之法,引三順王拒明軍勁旅,八旗軍速擊其弱旅,如此,或可解此難。”
    說完朱由檢將手頭的情報遞往正好落筆的尤守龍:“最後,附上寶貴的情報,以及我正黑旗對大明四鎮侯爵麾下兵力與軍備的評估。”
    江北四鎮,每鎮給餉銀四十萬兩,糧米二十萬石,四鎮初建時,每鎮額兵三萬,並且在朝廷的敦促下不斷擴員。
    且四鎮設立之初,由於朝廷沒錢,隻能對四鎮臨時放權。
    給予他們‘一切軍民聽統轄,州縣有司聽節製,營衛原存舊兵聽歸並整理,荒蕪田土聽開墾,山澤有利聽開采;仍許於境內招商收稅,以供軍前買馬製器之用’的權利。
    基本等於裂土封王了。
    就連朱由檢也沒讓隆武在這方麵兜著點。
    因為當時江北確實需要四個軍閥來鎮場子,且這四個軍閥其中一個半有用的,兵力也是真的算不上強,需要更多的資材來增兵與武裝。
    並且京師陷落,大亂之下朝綱在南京重振,如果沒有這些軍閥的支持,大明也沒法對江北做到實控。
    如今這局麵倒是好了些,隆武有錢了,該給的餉銀照給,下方的權利也就一點點回收。
    至於這些權利被濫用導致地方政府製度的崩壞......就得等之後再說了。
    至於為什麽說是一個半有用的。
    高傑算一個。
    黃得功算半個。
    高傑人品吊差,但他是真有實力,也是真出死力要北伐收複中原,意向非常堅定,什麽驕悍荒淫狠毒,就他有實力且肯出力這一點,在南明就已經是人中龍鳳了。
    至於為什麽黃得功算半個......
    ‘得功粗猛不識文義,江南初立,王詔書指揮,多出群小。得功得詔紙或對使罵裂之。然忠義出天性,聞以國事相規誡者,輒屈己改不旋踵。’
    以戰功一路晉升,做到京營總兵,為世人稱道的是他的個人勇武,作戰風格彪悍,喜持鐵鞭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因殺起來不顧生死,不計利害,被稱為黃闖子。
    忠勇二字確實是被他貫徹了。
    但這般作戰風格,作為江北四鎮之一顯然是不合格的。
    所以隻能算半個。
    而餘下兩個。
    自然是爛的。
    但無奈的是,四鎮皆是有兵力才被提拔,而不是被提拔後才成為了統兵的四鎮。
    為了穩定隆武政權,沒得選。
    好在這回,朱由檢擁有選擇權。
    “讓嶽樂送過去吧,他們知道該怎麽選的。”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