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蟬鳴
字數:3251 加入書籤
“知了,知了——”
酷暑難當,窗外樹上知了的叫聲也愈發尖銳起來。
“去!快走開!”兩個丫頭在樹蔭底下揮舞著各自手裏的網竿要將這煩人的知了趕走,嘴裏時不時地嘀咕著。
裏屋當中,正睡得沉,王攸忽地覺得鼻中一陣刺癢。
“啊——嚏!”一個噴嚏猛地從睡夢中醒了過來。屋外趕知了的兩個丫頭聽到屋內動靜,立刻扔掉手中的網竿,匆匆進了屋。
王攸睜開惺忪的睡眼,瞧向窗外,刺目的光芒讓他眼睛有些脹痛。他用手輕輕的揉了揉雙眼及太陽穴後便掀帳下地。
此刻,兩個丫鬟也恰好進了裏屋,一個端了盆涼水,另一個手裏則是捧著新換的衣裳。
“紫鵑的病可好些了?”王攸一邊淨手洗麵,一麵詢問道。
“得虧咱們府上西洋藥多,兩三劑下去她也就好個七七八八了,更不用說身邊還有個會治病的紙岫。”收攏簾帳準備收拾床鋪的瓊玉笑答道。
王攸將濕巾敷在臉上,仰著頭,伸展雙臂由潤竹替他穿戴好衣服及腰間配飾。
“筆箐近來在做些什麽?”
瓊玉手上的動作一頓,細想了一會兒,便說道:“沒什麽特別的,左不過有些時候閑得悶了會和紙岫兩人出府采買些東西。”
“什麽好東西還需要派人跟著?”
潤竹看了一眼瓊玉,眼中露出掙紮彷徨之色。瓊玉見已瞞不住,便據實說道:“是太太的意思。”
“又是個奉命辦事的。是不是改天再來個大姑娘的意思?”王攸取下臉上的濕巾,往桌上一擲,冷著臉說道,“想必是我素來對你們沒個主子樣,你們反覺得我好拿捏了。又或者你們覺得自個兒伺候了我幾年,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分出裏外來了。紫鵑是你們奶奶身邊人,又是榮國府賈家出身的,你們自然不敢得罪;筆箐,紙岫她們出自林家,林家沒了人就由著你們合起夥來欺負,反正你們奶奶就算清楚也不會和我訴,更不用說這其中還夾著太太的意思。”
瓊玉一下就聽出了王攸話中的‘你們’代指的是誰,不由地麵紅耳赤起來。
“有沒有這回事你們自己心裏最清楚。”
瓊玉被這末了一句話堵的霎時眼淚就落了下來,掩麵哭著跑了出去。
“潤竹,你去將筆箐給我叫來,我有事找她。”王攸命道。
一旁潤竹早已被唬得六神無主,直到出了房門,才堪堪回過神來,不免又心生感動,心想果然當初老爺沒看錯人,姑娘也沒看錯人。
雖說姑娘嫁到這王家成了名正言順的攸大奶奶,可那些小人中傷的言論非但沒有減少,反倒變得更多了。
尤其是攸大爺被朝廷削官罷職後,府上就又多了一種言論,說是有不祥的東西將攸大爺絆倒了,若不是攸大爺有官運護身,隻怕連性命難保。而每每說起那不詳具體為何物時,那些多舌的小人就會暗中作梗。
大爺在府上的時候,那些人不敢怎麽樣,可大爺出府後,那就是判若兩人,恨不得都離得遠遠的。
久而久之,連帶著影響了不少人,就連青雲軒自身也受到了波及。
筆,墨,紙,硯,竹,梅六人更怕那些個不好的言論傳至林黛玉耳朵裏,因此都相互幫襯隱瞞著,至於外頭要辦的事情也多是靠紫鵑雪雁才勉強完成。
至於為何不尋清影瓊玉,主要原因就是怕激出更大的矛盾。
且說瓊玉一路哭著跑回自己的房間,情狀自是被有心之人瞧見,不久便是傳到了石夫人的耳中。石夫人本沒放在心上,可轉念一想清影跟著林黛玉去了賈府,紫鵑又在病中,剩餘的丫頭當中也就數瓊玉辦事不馬虎,周到細致。
“疏影,你去瞧瞧,看看出了什麽事。”石夫人心中好奇,是以派疏影前去查探。
“是!”
正當疏影準備出門時,忽然聽外頭傳來一陣騷亂,像是婆子的求饒聲和丫頭的哭鬧聲摻雜在一塊兒,吵吵嚷嚷的。
“算了,我已經知道了,你別去觸黴頭了!”石夫人好似早就預料到會有此事發生一般,當下便攔住了疏影,然後命道:“你去吩咐盧衝之家的,讓她帶人將那些哭喊的,求饒的全部打上一頓板子,外加掌嘴,再有說情者,一並處置。”
疏影聽罷,不由擔憂道:“這牽扯太多了,隻怕前頭院裏......”
“前頭院裏?”石夫人冷笑不止,“那和我有什麽幹係,不服的讓他們去找老爺去!我倒要看看他們要玩出什麽花樣來。”
原來王攸見到筆箐,在驗證了自己的想法無誤後,便直接領著她往石夫人所在的壽華堂討要個說法,順便讓筆箐挨個指認亂嚼舌根的人,因此才會鬧出這般動靜出來。
毒日頭下,偌大的院中烏泱泱的跪了幾十號人,就連王子騰的兩房姨娘,王仁媳婦,王信媳婦及一眾侍妾聽著消息也是匆匆趕了過來。
“說啊,平日裏不是都挺能說會道的嗎?我倒想聽聽!那不祥的東西究竟是個什麽玩意兒?”
“......”
“大爺,太太吩咐你進屋去,外頭天熱,這兒人多怕醃臢著你。”疏影前來傳話道。王攸撇了撇嘴,石夫人此舉明顯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這一切她心裏都清楚,隻是她卻沒管。
冷眼看著地上跪著的這幾十號人,以及站在院門口陰涼處神色不一的那幾個主子,王攸隻覺得無比厭惡,原本他還以為王家相較於賈家要好上許多,未必沒有辦法拯救,可現如今看來是一丘之貉。
“坐山觀虎鬥”,“借劍殺人”,“引風吹火”,“站幹岸兒”,“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掛子的武藝,這句話用在此刻一點也不帶假的。
“哼!”王攸冷哼一聲,一甩袖袍徑自進了屋。
“誰敢亂動,我一劍活劈了她!”臨進門前,王攸又補上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