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溫特沃斯莊園

字數:5815   加入書籤

A+A-




    邢承恩問了下兩家公司的情況,蘇雨涵說兩家酒廠還沒有合並,如果有想法的話咱們可以委托瑞銀幫忙收購一部分股份。
    邢承恩交代有閑錢的話可以委托收購一些,合並的時候咱也做個順風車。
    這兩天優先清點英國金邊債券,這個變現快。
    發現的5英鎊和10英鎊居然是伯恩哈德鈔票,二戰後就不在流通了。
    這些偽鈔在收藏品市場上反而很受歡迎,可是量太大也不能放出去。
    現在隻有把清點出來的債券變現,沒有全通過瑞銀,華美銀行有自己的辦法。
    倫敦金邊債券在市場上很受歡迎,變現很快。
    歐美小說中經常出現主角的親戚給主角留下的一筆遺產很多就是這種金邊債券。
    蘇雨涵保守估計這批債券價值在2億米金,並不比黃金價值低多少。
    而且目前發現的不少地契是英國的。
    邢承恩這才找到二戰第三帝國不滅了英國就去打蘇聯的原因。(臆測)
    感情英國是第三帝國的後路之一啊,畢竟當時英國還是霸主。
    真要敗了換個身份去英國當地主也不錯啊。
    假鈔把英國當提款機,買下土地當後路,玩的挺花啊。
    一戰之前英國政府為了支持工業化,也收緊了對本土農副產品的價格保護政策。
    這導致,到了19世紀末的最後三十年,以小麥為代表的農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並連帶著土地的價格也隨之瘋狂貶值。
    此情此景下,前陣子瘋狂囤地的貴族們的產業,開始不斷縮水。
    更悲催的是,英國貴族們的政治地位也大不如從前,新出台的《秘密投票法》、《重新分配席位法》等法案,不斷削弱著貴族權力。
    也正因如此,貴族們再也無法通過立法的手段,從國家層麵維護自己的利益。
    但他們為了維持“體麵”,又不肯改變老輩子傳下來的奢侈排場和生活習慣。
    這導致,20世紀初的英國貴族圈子,負債破產的老爺們,比比皆是。
    為了挽救祖產,一些走到了破產邊緣的貴族們,開始放下身段,迎娶漂亮國富豪家的女兒——拿妻子的嫁妝繼續著自己“體麵的生活”。
    漂亮國人富起來以後要追求地位和聲望,但共和製的美利堅沒有貴族——這時候,英國政體的“優越性”就及時體現出來了。
    於是,大量從小被按照貴族淑女教養的漂亮國富家女出現在了英國上流社會的各種社交場合,來幫家族實現“漂亮國人的貴族夢”。
    以至於王爾德曾經辛辣地點評道——“對倫敦社交界來說,漂亮國人都是女的,我們就沒見過男漂亮國人。”
    比如,後來大名鼎鼎的丘吉爾首相的老媽詹妮,就是漂亮國大富豪,《紐約時報》股東之一的倫納德·傑羅姆的掌上明珠。
    更何況,漂亮國的富家女,數目也是有限的,眼光普遍都不低,光指望靠找女人結婚來改善生活狀況重振家業,機會並不是隨時有的。
    所以也有貴族女子下嫁漂亮國富豪,換的一筆豐厚的嫁妝來挽救家族。
    怎樣?泰坦尼克的感覺有沒有?
    但是富豪也是有限的,或者家裏女兒不夠漂亮的,隻能賣祖業了。
    這些土地應該被第三帝國撿了便宜了,現在成全邢承恩了。
    但是想拿到手有些麻煩,那些土地都簽訂購買協議的,這些名字的化名不可能是一個華人。
    現在事情有點僵,倒是蘇雨涵比較了解英國的情況,說這些協議好在是永久擁有不是後來出台的租多少年的協議。
    慢慢想辦法吧,要是有機會能在英國買個古堡莊園就好了。
    邢承恩把自己的想法和蘇雨涵溝通了一下,蘇雨涵說她現在有辦法解決這件事了。
    菲茨威廉家族的湯姆伯爵,因為溫特沃斯莊園裏的煤礦被收歸國有毀了莊園,正和英國政府打官司。
    他認為溫特沃思—伍德豪斯莊園和豪宅遭到的損失應該由政府負責。
    他還說,由於挖掘煤炭造成地基下沉,導致廳堂房間開裂,全部要由曼尼.欣韋爾負責。
    曼尼·欣韋爾是工黨激進成員的代表,仇視擁有特權、占據能源資源的封建貴族,讚成廢除爵位世襲製。
    1946年4月欣韋爾頒布的命令稱,為獲取國家急需的燃料,他們要一直挖到莊園主宅的後門。
    就這樣,莊園入口處那些300多年的古樹被連根拔起,壯觀的林蔭大道消失了,莊園裏寬闊的草坪被一片片掀開。
    泥土、碎石、植物在莊園主宅前堆成一座高達15米的小山,“山頂”正好與彼得臥室的窗戶相平。
    為保護家園,彼得不甘示弱,發起反擊。他委托一批地理學家和采礦工程師向政府證明,莊園地下的煤“不夠優質”,“沒有開采價值”。
    同時,約克郡的礦工們、勞工組織、甚至當地一些工黨領導下的政府機構,都自發站到彼得這一邊,抗議能源部門破壞莊園。
    然而,欣韋爾不為所動。他不相信這些請求和抗議是發自人們內心,反認為這是彼得在“蓄意興風作浪”。
    最終,一切努力均告失敗。莊園美景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英國最大的露天煤礦。
    bbc拍過紀錄片《揭秘鄉村別墅》(t101nove.comed,2011)第四集說的就是這個莊園。
    這個彼得和凱瑟琳·肯尼迪,兩人的戀情也是鬧得滿城風雨。
    1948年5月,彼得和凱瑟琳在一個雷雨天乘坐私人飛機前往法國南部,結果飛機墜毀,這對相愛兩年的情侶不幸身亡。
    看看有了這個先例,肯尼迪家族魔咒誕生了,同時某人前妻的車禍也被英國民眾揪住不放,大家都覺得巧合太多了吧。
    名人的事先不管,蘇雨涵說可以聯係湯姆伯爵,咱們入手這個莊園引入漂亮國傳媒打這個官司。
    作為交換,可以把地契和湯姆伯爵交易,讓他當引路人咱們才好拿地。
    英國執政黨現在很不得上議院貴族的心,但是沒辦法下議院才有權利。
    但是有引薦人,就算貴族不支持,地契在手,起碼拿地不會被貴族反對。
    咱們有了進入的機會,要知道英國人可是很不待見漂亮國人的,何況還是個華人。
    這件事情倒是能先聯係接觸下看看情況,如果能成最好不過。
    英國這事兒也是之前圈地圈狠了,一戰之中大量貴族精英死亡,給一些民眾掌權趁機報複貴族。
    也就是資產階級清算封建貴族階級,等收拾的差不多了,又開始轟轟烈烈的私有化,玩呢?
    文特沃思—伍德豪斯莊園隻是雙方較量下的犧牲品之一罷了。
    1909年,下議院通過了對富人征收重稅的條例,由貴族們組成的上議院拒絕通過這項法案。
    不過到了1911年,上議院失去了否決權,從此貴族們再也不能說不,最多隻能把下院通過的法案推遲兩年執行。
    被剝奪了權力的貴族,被迫分享的財富越來越多,除了收入稅,遺產稅也越來越高,1940年時竟然達到了65%,也就意味著每傳一代財產就要減少一半。
    莊園從往日權利的象征變成了老牌貴族們的燙手山芋,除了高額的遺產稅,莊園的日常維護也開銷龐大,很多貴族不得不出售莊園宅地、家藏藝術品,以彌補財政虧空。
    而選擇堅守莊園的繼承者們往往苦不堪言,守著豪宅與滿屋珍寶,卻背負著巨額債務,過著清貧的生活,有的甚至自稱比乞丐還窮。
    1900年起,光是英格蘭就有1200座莊園被拆毀。
    1950年,莊園被拆毀的速度達到了曆史之最,全英國每五天就有一座莊園消失於人間。
    有些幸運的莊園主把自己的物業全權移交,改裝成了博物館、學校、醫院、或者監獄,算是對祖上有個不太糟糕的交代。
    起初英國的文物保護意識也不強,民眾對莊園被拆毀並不覺得可惜,可能還有種舊地主被打倒的喜悅。
    然而在1974年,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一次名為“毀去的莊園”的展覽,讓英國人開始意識到莊園的曆史意義。
    在這種輿論氛圍下,保護英國文化遺產的慈善機構國家名勝古跡信托成為英國莊園的避難所。
    邢承恩也準備入手後已毀去的莊園做借口,聯合貴族打官司。
    同時把基金會或者公司引入莊園管理,基金會一直存在,怎麽收遺產稅,或者公司不倒閉,你還是收不了遺產稅。
    其實關鍵是維護費,遺產稅反而不重要了。
    莊園是被基金會或者公司買走了,後世英國就開始這麽做,讓你收遺產稅,我換玩法了。
    或者我幹脆城堡廢棄了,或者就賣了,我隻留土地在手,沒有城堡維護費,我還有土地收益在。
    遺產稅解決了,城堡維護費要想辦法通過官司解決,能不付最好,反正是你執政黨的問題。
    說我家有礦你要挖,可以,挖壞我家你還讓我每年掏錢維護,強盜邏輯如此明顯,看我後世鍵盤俠怎麽噴你。
    把當年的報紙,影像資料收集好,我就咬死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是不是你們基本共識。
    雖然知道是扯淡,可也要喊啊,後世毛熊多少富豪資產被凍結,這是遮羞布都不要了,明搶啊。
    後世感謝我們的黨和政府讓你生活在一個和平家園吧。
    把媒體拉進來,就是炒作你執政黨的問題,英國的投資風險極大,看誰敢來投資。
    你買了資產就扒你家,看你敢不敢。
    其他國家肯定高興啊,資本都跑你家我們怎麽辦,你家投資風險高,快來我家吧。
    都來參觀你家的熱鬧,看看有沒有機會,拉資本來我家,70年代哪個國家好過,都是一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