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自然課
字數:5210 加入書籤
提起自然,也許大多數人想起的是森林、曠野、山川、河流,亦或沙漠、隔壁、懸崖、深淵,但是這裏講的自然不止如此,還包含人類社會。
分院更名,意味著該學院所處的城及陸地進去相對穩定狀態,正式列為天上避難所在地麵開展活動的根據地之一。
麒麟學院解封後會接納許多因災難躲避在天空或者流浪在陸地各處的人們,針對學院內年滿13周歲及以上學子,在外出或接任務前必須接受統一培訓,初步了解時下學院外部的複雜環境。
韓小早、馬鳴駿拉著年差一歲的趙佟趁一起去聽課,趙佟趁平日話不多,這次卻因心中不平,嘟嘟囔囔了一路,無非就是:學院規定不合理,十二歲和十三歲也差不多嗎,你看那小子個頭還沒我高,憑啥他能出去,我不能……等等埋怨。
韓小早馬鳴駿因心情不同,心境不同,正沉浸在即將出學院的興奮之中,哪裏聽的進趙佟趁的埋怨。
趙佟趁見二人敷衍,少有的發了小孩心性,竟捶胸頓足,大呼交友不慎,說好的同享福共患難呢?這若讓當初送他狠人張稱號的人看見,定會懷疑自己的眼睛。
韓小早馬鳴駿見趙佟趁停止了腳步,也不生氣,也不規勸,一個向另一個眨了眨眼,另一個在趙佟趁耳語了幾句,偷笑而去,若無驚喜,二人豈不無趣。
留下趙佟趁待在原地,臉色一會兒青,一會兒白,顯然不是第一次被馬鳴駿拿捏。
死胖子你給我等著!趙佟趁心中發狠,嘴上卻很實誠,笑著說道:“馬哥,你等等我!”
自然課,雖有些學子會涉獵,然而為防範風險,查缺補漏還是有必要,畢竟這些孩子關係到人類的未來,任重而道遠,不可不慎重,能少折一個是一個。
聯盟學院大部分孩子都是在聯盟學院裏土生土長,又是第一批,這批孩子的質量和能力如何,誰心裏也沒太大把握。
外出或探險是學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聯盟學院選能任賢的重要手段。
自然課講的不僅是自然還有人類近代的發展史,取名自然,有暗含向自然低頭的意思。
為何如此,這要從人類社會的發展說起,在大自然,或者生命史中,很難說人類的出現是意外還是必然。
自人類文明產生以來,人與自然相當程度上放在了對立麵。在人類出現之前,無論何物種,無論億年萬年,它們都屬於自然的一部分。唯有人類活出了格,初時弱小,再而相爭,後而常克之。特別是繼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之後,人類社會已經相當繁榮,自命主宰,上至繁星,下至九泉,身所處,心所念,皆欲掌控。更有些人,早脫離自然,從出生到死亡都生活在高樓大廈之中,瀝青混凝土之上,既不見老虎之猛,也不認葡萄之滕,更不識麥禾五穀,心心念念不過職位高低,利益寡少,醉生夢死。早無自然之念,直到全球變暖,臭氧層空洞,海平麵上升,地震、海嘯、颶風一股腦襲來,才念起人與自然一體,生生相息。
瑪雅人曾預言,毀滅人的不是其他而是人類自身。
在億萬年的生命進化史中,無論哪個時代,越複雜越高級的生命存在的時間越短。世界即無神仙,也無永恒,看似擺脫了命運的束縛,等待的不過是陷入另一個漩渦。
動物世界同物種也存在自相殘殺,但從未像人類那樣,引起大規模的自我傷亡,人類從來就不是鐵板一塊,即使災難重重後的今天,全球聯盟下也散落著不同的勢力,為了各自的利益做著不利大局的事。
韓小早對曆史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聯盟學院十分重視發覺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在韓小早的自選課上自然有些偏重推薦,在加之米粒的深入講解與拓展,韓小早的曆史知識算的上淵博。
興趣人類最好的老師,自然課上乙烯話,勾起了小早的遐想空間,三維世界。無數觀念畫麵在韓小早腦海裏翻湧,其無序也有序。
先一念地球還是電閃雷鳴下的原始海洋,繼而遍有單細胞草履蟲的蠕動;後一念,便變成了鱷魚、烏龜、蜥蜴、恐龍;再一念,便出現了從一隻樹上猴逐漸演變成直立行走的元謀人、山頂洞人;最後便是人類幾千年間的和平與戰爭的縮影。
天災人禍一直是製約人累與發展的主要因數,然而天作孽猶可違,人作孽不可活,一句古詩詞道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千年艱辛:“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如果說自然課引發了韓小早的遐想,那麽不愛學習的馬胖子確實是第一次聽課聽的如此認真。教室前方有聲音、有畫麵、有視頻,特別是在虛擬現實技術的加持下,具有很強的帶入感,如身臨其境。旁邊還有一位年過花甲的老學者進行補充與解疑答惑,更是錦上添花,本枯燥嚴肅的自然課,竟然有些妙趣叢生。
胖子愛說話,愛玩笑,但認真起來的模樣,確實也那麽幾分正兒八經。教室一批三十上下,既所以這麽安排,一是平常學子都在人工智能教學的輔助下單獨學習,自由發揮,功課完成的好壞,全在慎獨,在一心。
每個人有所同,有所不同,課程也一樣,除了寥寥幾門必選課,其他都隨學員興趣所定。百子百師,有教無類,可以說聯盟學院每個學員都算個單獨單位,其素養、品德、能力都因人而異。
他們有的知識淵博,有的能力強勁,有的偏愛冷門,有的專攻一科,全才者少,奇才者多,時代為因,俗世為果。
21世紀中期中華國的一位啟蒙思想家伍吳越達曾說過,我之所以教育為畢生之誌,矢誌不渝,是因為我發現我泱泱華夏,國力之強,人口之多,學子之眾,傳承之久,卻困於資源不均,教育之弊,拔尖者少,仲永者多,空有底蘊,而不見其峰。
伍越達,21世紀著名企業家、思想家、教育家,三十歲之前默默無聞,後在自媒體時代以一篇科幻小說迎來人生第一桶金。
伍越達以第一桶金創建越達(雷澤)科技有限公司,搭建虛擬生活平台。該從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傳統的職業方式;讓人在滿足基本生活的方式上,擁有了更多的時間成本和空間成本。其後,伍越達又創建了伍越達(雷澤)機械公司,研發十二生肖係列車係和機械。
十二生肖中牛、馬係列重農耕市場;雞、兔係列為兒童市場;龍、蛇為成年汽車市場等。十二生肖係列是人工智能與機械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解決了人類大部分勞、累、苦、繁瑣職業的工作量,促進了社會結構的改變和文明的進步。伍越達的財富積累也因此水漲船高,成為了著名的企業家。
那時伍越達才年近四十,風頭正盛,他卻激流勇退,把企業交給了年輕人打理,自己過上了退休生活。
在世人的驚歎和惋惜中,伍越達帶著家人周遊世界,訪問列國,是期三年,回國建宗祠興學堂,外稱為其父遺誌。
宗祠建築為三,一主殿,二輔,主殿供奉先人宗親,追懷思遠,左輔殿供奉異姓恩人,知恩圖報,右輔殿供奉親朋外戚,重情重義。伍家有創一代卻無富二代,伍越達把巨額財富化為家族基金,以贏其息。
贏息得利,一佑後人基本的生活保障,萬世輪回;二為家族學堂提供教育資源;三麵對落魄人事,隻雪中送碳,絕不錦上添花。
傳言伍越達興建的私家學堂,光基礎建設就花費了三十多個億,軟件設施投入更多。學堂收人及其嚴苛,除嫡庶旁親友人及為公司做出巨大貢獻的子嗣外,隻從全國選拔個位天賦極佳的孤兒做學子。孤兒寄伍越達名下,算是伍越達養子。
為優化教育,也給孤兒一個家,伍越達每年隻收三至五名做養子。為孤兒追思懷遠,不忘來處,不用改姓,也不必稱子,叫他為先生即可。他悉心教導,不圖回報,待養子成人成才,回歸社會便心滿意足。直到他去世,親子加養子有兩百餘人,多有出息。
伍越達,在長期的實踐和抱負中發現,不是國人不如人,國力雖勝,人均不足,教育也是如此。
從開始創業就開始了他的的百年大計,長遠抱負。隻不過這裏的富,是教育的富,是頭腦的富,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他創業,事為的教育積累基金;他出遊世界,是為考察各國教育,他建宗立祠,一是為先人遺願,二是為樹立信仰,世上信仰雖多,但緬懷先人總歸不錯。他建立私人學堂,收納養子,不過是集中手中資源優先培養,走在世人的前麵,為教育之試驗田。
他的教育理念在一為真、知、善、美,二為仁義禮智信,三為興趣為先,務實為主,因材施教。
這教育理念也為後來聯盟學院的創立打下理論基礎,伍越達認為真、知、善、美皆為人之天性、赤子之心,且都符合孟子的性善論。
之所以把知也作為一種天性本能,源於人非生而知之者,然而人求知欲,從嬰在腹中已經開始了,可以說與生俱來。
人常拿不知者不罪來開脫,然而知之分為生而知之,和學而知之,該知而不知,該懂而不懂,即使無心之過,也應受到懲處。比如現在的課堂,如果馬鳴駿,因為懶惰之心,取巧之便,沒好好聽這次培訓,外出遇到了風險,那就是活該,如果因此連累韓小早,那就是罪過;如果本節課該講到的沒講到,該培訓的沒培訓,那麽孩子因此在外多出的風險就應該學院來承擔後果。
仁義禮智信,則是為了塑造後天良好的行為品質,希望經過自我雕琢的璞玉,更加精美與價值連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不經意間犯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中的一種,嚴學深教,固然重要,然而嚴於律己則顯得更為突出。
至於興趣為主,務實為先,因材施教,確實因為人口銳減和科技發展為聯盟學院的每位學子,提供了基礎條件。為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聯盟學院建設很多作坊,有加工食品的,有製作玩具的,人工智能教育係統負責提供方案,學子自己負責到親自動手,讓孩子在動手中觸類旁通,終至汪洋。韓小早的第一個玩具,馬鳴駿的第一杯可樂,張佟趁的第一把剪刀都是自己親手做的。
為防公共資源浪費,學院還衍伸了伍越達另一教育理念,隻雪中送碳,絕不錦上添花。學員若不自幼學著自立自強,長大後就很難攻克生活中遇到的諸多困難,。
孩子們的好奇心重,課業又以各自為主,分班分批,一方麵方便管理,比如韓小早就是一批七號,編號為000001007,另一方麵讓其為一個團體,在日後外出任務時候能相互團結。班上32名學子有31名學子在好奇的驅使下都沉浸其中,唯有一位學子,東張西望,好不安生,他就是差幾個月不滿13歲的張佟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