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宇宙大觀(一)

字數:4060   加入書籤

A+A-




    等了不知多久,老人終於大了哈欠,緩慢的伸了一個老腰,他實在是太老了,虎頭奔忙在一旁伺候著,唯恐其出了意外,這老人是韓小早見過最年長的人。
    見韓小早禮貌而不失微笑的望著自己,老人感覺陽光照耀般的溫暖微微一笑。
    “開始吧。”
    韓小早還沒明白,眼前的全息投影就不見了,一向冷靜的小早早抓狂的撓著頭發:“這是什麽事啊!什麽,什麽就開始了,好歹說些什麽,給點提示也好啊!等了那麽久就等來一句開始?”
    嘴上不罵不代表心中不說,鑒於那麽老者大年紀也沒想的太那哈,大概意思:這是不是有點太過分,這老者是不是有點為老不尊。
    正值韓小早胡思亂想,身邊場景一變,韓小早已站在渺渺太空之中,望著太陽恒星與它的八大行星。
    韓小早心也不慌,明白這是虛擬現實跟全息投影結合的正常手段,其實人還在樓閣之中。隻是不要亂動,現在眼耳於現實不過耳聾眼瞎,無論出現如何場景隻要穩重心性,不妄動即可。
    會那麽簡單嗎,如此氣象非凡的地方,底蘊是何其雄厚,怎麽會那麽簡單。當韓小早自以為是時,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迷失了自己,就像陷入了夢中夢,景中景,渾然不覺身已入局。而這種手段,不僅需要虛擬現實、心理學研究極致的催眠術,夢中不知身是客,就像周莊夢了蝶。對身負氣運之人叫大夢春秋,對於平凡人叫春秋大夢。
    此玲瓏塔,可謂耗盡年邁老人及其兒其孫三代人畢生心血;不知韓小早、馬鳴駿、楊苑誰是那個幸運兒,夢醒之後,是遺忘,還是脫胎換骨。
    韓小早隻道守住本心,任外風狂雨驟,或鬥轉星移,都不關己事,結下的變化卻讓他措手不及,宇宙深處有人影不斷走來,對他的身軀,自報名號,施禮而入。上有先賢聖哲,後有雄圖霸主,無論是孔孟老莊,還是秦皇漢武,在或現代的吳韓白許,都曰:小友有禮,如果隻是坐而論道,小早誠拜禮受也可,可這些人,幻影綽掉,全進了小早的身體,仿若前世今生。
    韓小早本心還知我是我,卻已經不清楚韓小早是誰,我是孔子,我是孟子,我是老子,我是莊子,我是嬴政,我是劉徹,我是伍越達,我是白首羨慕,我是韓思洛,我是許應觀,我是……,一個名字一個夢,一個夢一個人生,所有的觀念人生,仿若親生經曆,都在韓小早的腦海心底翻湧。他不是他,他就是他,我是誰?韓小早又是誰?天不生夫子,萬古如長夜;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麵對浩瀚宇宙,渺渺人生,即使偉人智勇,也不得不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韓小早在各種人生中化身千億,又由千億化一身,這種感覺如時光溯流,又如醍醐灌頂。
    短短數個時辰,九九八十一個人生,所有主題都是對未知宇宙的看法與探索,韓小早即使站在聖人的肩上,對宇宙真知的理解也隻能窺難一鱗半爪,片紙隻言。醒時,韓小早渾身是汗,方識自我,但意猶未盡,猶如夢中。
    人有五官九竅,耳遇成聲,目遇成色,口得成味,已染這萬道世界,繽紛嫣然,人沉浸其中,不知有耳不得之聲,目不遇之色,口不品之味,五官不至,不為人所覺,為曰:不知之域。
    韓小早不知幸運,或不幸運,得了別人人生,也接了別人疑惑。
    伍越達八九歲時,小學二年級,自然課最後一頁,關於宇宙邊界的說法,迎來第一次人生茫然,本以為隨著年齡增長能存疑解惑,誰至死無終。
    宇宙有邊嗎,有的話,邊外邊是什麽,沒有的話,何物無邊際?伍越達自描自畫以為第一次解決的時候是初中地理,學習經緯度,發現一個貌似能解決的答案:地球是圓的,終點可以說就是起點,地球沒有變,那麽宇宙也是個圓嗎,是圓也不行,地球雖沒有邊,卻有內外,有內外也有了邊,邊內是地幔,邊外是大氣,宇宙呢?
    近代以前,先哲尊天敬鬼,或遠之,或求長生,近代科學迅猛發展,延伸了眼耳口鼻,然而什麽是真理呢?
    真理是在人的理解範圍內,對現有事物合理客觀的解釋,對於不能理解或言語的描繪的不知之域,卻隻能猜測而妄為。離開了前提條件,世界本無什麽絕對的真理,所以有了韓思洛猜想。經濟學裏兩條曲線的交匯可算出一個項目的利益最大化,而現實中因為韓思洛猜想,卻超出常理,一經出現,永不能停息;例如一國猜想,國國軍事,國是相對安全了,地球卻危險了。
    白首羨不明白,古代生產力低下,天災人禍,尚有太平盛世,安居樂業,一家合歡。現在經濟發達,物質豐厚,有革命先烈奮鬥的和平,有科學技術帶來的安寧,為何大部分還是疲於奔命,苦於生計,四海為家?難道現代比古代差?何時才能闔家團圓,父慈子孝,因材施教,各有所長。
    雜亂無章的各種觀念在韓小早腦海裏交迭衝刺,在心底激蕩,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全是各路先哲的未解之題,困惑之機,最終韓小早得出一下幾點:
    1、宇宙萬事萬物的生成與發展,是一切皆是意外,還是所有的發展都是精心刻畫,刻意安排?
    自我釋疑:a如果一切皆是意外,對人類危害最大的是人類本身,從生命誕生,以及王朝的更迭,生產力越弱,生命或王朝的延續越長,即使到了現在,人類文明也不過昭彰了五千多年而已。在已萬億年為單位的發展史中,五千多年的時間連白駒過隙都不是。人類近二百年的生產力發展速度與破壞能力早超過了生命史任何時期的總和;也就是說在韓思洛猜想引導的發展體係下,來自於人類自身的威脅已遠大於來自外界的威脅,如果人類不能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等不到外星入侵,人類文明已消匿於曆史長河。最簡單的例子,以現在科技發展速度與利益糾葛,人類是否有自信再延續萬年。
    b如果一切皆是意外2,星球自誕生生命起就已經麵臨著外星的入侵與觀察,而從漫長的生命史來看,還是地球土族發展占主導,如果有外星滿足入侵,所求的不過也就是個生存環境,蓋不會等著人掌握了能毀滅本身環境的能力再動手;如果外星生物與人類拚個同歸於盡,豈不是得不償失。亦或其外星科技還沒發展到控製地球的能力,即使能來或者已來,也不能地球構不成威脅或心懷友善。再或者在所有文明中人類的文明屬於前列。
    c如果一切皆是安排,那麽人類威脅確實就在眼前了,不說相似的宇宙發展環境或生命產生的條件,但說地球互無關聯的而幾乎同時崛起的古文明,還有近代西方殖民和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隨著科技的發展,文明與文明的碰撞勢必成為必然,就看誰發展的快,存在的久。若彼此差不大,必然形成對持,若相差巨大,必然弱肉強食,侵略戰爭的目的不是生存環境就是資源掠奪。
    d如果一切皆是安排,生命本身恐怕才是最稀有的資源。幕後黑手,讓文明的碰撞的目的一促進文明的進步,二衍生更高等級的生命。所以有些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2、維空間源於人為定義還是源於人的認知?
    自我釋疑:a二維空間和三位空間是人類最常提及以及最能理解的,而降維打擊也是很多科學小說裏津津樂道的,小早並不反對現在對維度的認知,質疑的原因是韓小早理解能力的不足而在腦海裏產生的另一種個人見解,這種理解源於對一維的定義和四維的難以想象。一維空間的定義:由一條線內的點所組成的空間,它隻有長度,沒有寬度和高度,隻能向兩邊無限延展。韓小早認為這種線或形狀是對腦海對感官反應後抽象的描繪,也就是說任何承載線或形狀的本身都有高度、寬度和長度,也就是他們講的三維。有人可能會覺得海平線是多寬,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是你又如何能證明他沒有寬度,麵對大海你能看到那條線,背對著呢?
    b降維打擊,動機何在?在人的理解中,人與人感知的世界為三維空間,那麽人怎麽對已存在的二維世界進行降維打擊?一維空間與二維空間可有生命,降維打擊的意義又何在?若果身為三維的我們無法掌控一維空間和二維空間,那又怎麽能證明四維空間的超能把有生命的三維空間打擊成沒有生命的二維空間,甚至一維空間,這麽做又有什麽好處?
    c如果一維空間和二維空間成立,那麽存在於人腦海想象那個世界又屬於幾維空間,或者更簡單的說,意識,精氣神屬於哪個空間?
    韓小早思緒到這裏,頭都大了,按不知之域的思路,理解的未必是對,不理解的未必是錯,受五官六識所知所限,總有太多色彩視而不見,總有太多聲音聽而不聞,寄未來科技於任重道遠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