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一得一失
字數:4178 加入書籤
小說是否能夠通過審核,林陽不太在意,他溜達著出了門,在大街上東看看、西逛逛,開始轉悠起來了。
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覺中,林陽來到了廣東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的門口。
本以走過去的理由,轉身有返回來了,這是因為,他想起了一件事。
九十年代中期之前,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的主要業務裏,就是有一項是向國外銷售,符合出國規定的文物。
大門口旁邊就是他們的門市部,林陽想也沒有想就走了進去。
店裏的麵積雖然不是太大,但是,卻分為了兩個區域,林陽看到外賓接待處幾個字時,本來不想過去的。
可是,突然間,他櫃台上的一個瓷器,吸引了他的目光。
“我想看看那個瓷瓶?”
“我們這裏是接待外賓的地方?”
工作人員一句話,就把林陽給頂回來了。
“外國人能給你們的錢,我也可以給,你看看?”
林陽一伸手,從包裏拿出了美金。
“哎呦,原來你有這個呀!要是這樣的話,就沒有問題了,我們是認錢不認人,你等一下,我給你拿瓶子?”
看著此人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林陽並沒有說什麽,他明白,這是人家的工作職責。
“這個瓶子多少錢?”
林陽一眼就認出來了,這是一件元青花,與自己從橫縣撿到的那件差不多。
“70美金?”
“這東西叫什麽名字?”
林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玉壺春瓶,我們縣區的收購點剛剛送過來的,你看,這東西高低、大小,我覺得你買回去插花最合適不過了?”
林陽一聽對方這樣說,心裏麵就笑了,自己今天的延期不錯,遇到了一件寶貝。
“那你就給我包好吧!這是一百美金,給你?”
“你要不再買點其他的東西,我們這裏是不找零錢的?”
“有書畫?我想再看看書畫?”
“有、有、有,不在這裏,在那邊?”
工作人員手一指對麵的櫃台。
林陽看了好幾幅畫,都覺得一般般,就在他準備放棄購買書畫的想法時,突然間,看見有幅畫上畫著個老頭。
“這是什麽人?什麽怎麽連個名字、印章、題跋也沒有?”
“我聽收畫的人說,這個人叫王澤邦,乳名阿吉,是清末人,再具體一點的信息就是,他發明了王老吉涼茶。”
“啊?這是真的嗎?”
林陽心裏一下子就激動了。
“這個嘛?我也不敢確定,你自己要是喜歡,可以買回去,不過,我先說明,這幅畫不值30美金?”
“你們這裏的消息多,我想問你一件事?”
“什麽事?”
“這王老吉涼茶秘方,如今在什麽地方,你知道嗎?”
“嘿嘿,你還真是問對人了,我還真的知道這方麵的事,這秘方現在是……”
十來分鍾之後,林陽從門市部裏出來了。
此時,他手裏麵不僅僅是多了幾件東西,最主要的是,他問清楚了王老吉涼茶秘方的下落。
“中藥九廠、中藥九廠,誰能想到,涼茶秘方竟然在中藥廠裏。”
沿廣花公路向北行了17公裏,林陽站在橫跨流溪河的江村橋上。
從這裏往東北方向望去,他看到了紅白色石頭砌成的長圍牆,牆裏麵一座高聳入雲的傘形水塔,挺立於萬綠叢中,分外引人注目。
建國後的五十年代,王老吉藥廠與其他幾家藥廠,成立了聯合製藥廠。
後來經過數次變遷,1979年10月,王老吉涼茶的秘方被轉移到了廣州中藥九廠。
目前的中藥九廠,最主要的產品是保濟丸,這也是王老吉當年研製出來的,屬於非常暢銷的一款藥品。
林陽在廠長辦公室,見到了李之江。
“李廠長,你好,我從花城雜誌社過來,聽說你們這裏有,流傳下來的王老吉涼茶秘方,我想創作一部關於關於這件事的小說?”
林陽沒有說實話,他找了一個借口。
“噢,是這樣啊!實在是不好意思,你所說的涼茶,準確地名稱叫我們叫涼茶精,由於虧損的太厲害,正考慮將它停產呐?”
李之江的話讓林陽大感意外。
“李廠長,為什麽?”
“你不知道,我們從1970年開始,就對涼茶秘方進行了現代化研發,這是為了擴大產量才實施的。”
“從提取原料,到煮製、濃縮、幹燥,再磨成粉末,我們包裝成了每3克一小包的產品,但後來發現,這種涼茶粉劑有著明顯缺陷。”
“什麽缺陷?”
林陽不清楚,中間還有這麽多的屁事。
“這種涼茶包,溶解性差、味苦、易受潮。”
李之江說出的問題,林陽聽著有點不相信,要是這樣的話,那後來的王老吉涼茶是怎麽一回事?
“小夥子,不是我給你潑涼水啊!你的想法是好的,這裏氣候炎熱,涼茶是許多人需要的東西,可王老吉涼茶如果寫小說,我個人認為不合適?”
“李廠長,那你覺得寫什麽好?”
“你可以寫王老吉研製出來的保濟丸,還有我們廠裏麵的霍膽丸、痰咳淨啊!這些產品在市場都是供不應求的。”
“李廠長,既然涼茶要停產,是否可以考慮把秘方轉讓給其他人?”
林陽隨口問了一句。
“這個東西暫時先不說值不值錢,我們就算是想賣了,也得有人想買啊?再說了,就算是真的有人想買,賣秘方我也做不了主,這需要請示上麵的領導?”
“李廠長,我認識一個港島的朋友,她非常有錢,正在考慮來國內投資,你可以請示上麵的領導,如果他們同意,你就跟我聯係?”
“是嗎?這太好了,我肯定會匯報這件事的,你把聯係方式留下吧?”
林陽知道這件事不能急,再說了,這涼茶包到易拉罐之間,究竟是怎麽一回事,他現在還不清楚。
想利用重生的優勢來投機取巧,但是,林陽也不願意,花錢買來個不能下蛋的母雞。
李之江此時不知道,他引以為豪的暢銷產品,再過幾年,因為成本的問題而遇到麻煩了。
八十年代中期,為了破解困局,李之江方才重新想起了涼茶,是不是有可能在市場上讓藥廠突圍。
這中間,就不得不麵對一個問題,也就是林陽麵前費解的事,對衝服涼茶進行工藝、劑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