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還有希望
字數:3649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路仁傳 !
一日後,風星文屋內。
還是和一天前的布局,路仁盤坐在矮桌前,桌上《逍遙遊》攤開。
“記住,若是覺得不對,立馬停下。”風星文聲音微沉,注意力大多都放在徒弟身上。
一天前的意外讓他明白自己這小弟子身懷隱秘,修煉天璣山的《逍遙遊》恐怕很難,但再怎麽樣風星文還是想讓路仁再試一次。
點點頭,在經曆了之前的吐血昏迷,路仁也是緊張。
可和風星文想的一樣,他也想繼續嚐試,他發現自己現在是越來越喜歡輕功了。
一定要學會。
抱著這樣的念想,路仁第二次閱讀《逍遙遊》。
內容不過三十張頁,可結果還是和一天前相同,前麵非常順利,到後麵差不多隻剩下十頁內容時,腦海裏就會逐漸浮現出藍色巨龍的身影。
並且他再次覺得胸悶氣短,脈絡之中有神秘的力量在複蘇,喉嚨湧上腥甜。
於是路仁趕緊停下,用力甩頭摒去《逍遙遊》的文字,身心的不適感才消失不見。
“呼,呼……不行,師父。”路仁喘著粗氣,胸膛一起一伏,“還是讀到後麵,我腦子裏就會出現一個奇獸朝我大吼大叫,非常憤怒,並且覺得身體裏有什麽東西要出現。”
聽完弟子的講述,從一開始就皺著眉頭的風星文此時更加困惑。
一個奇獸朝路仁大吼大叫?身體裏的東西應該就是前天他體內的那股蠻橫力量。
這麽說應該是有什麽東西平時沉睡在路仁身子裏,可參悟《逍遙遊》讓它覺得不安,所以才出現阻攔?
“那個奇獸,兩次都是一樣的?”風星文沒有問具體的模樣,路仁既然不說就表明暫時是秘密。
點頭承認,路仁回答:“是的,它瞪著兩雙大眼睛看我,我能感受到,它很生氣很憤怒,好像不讓我修煉《逍遙遊》。”
說到最後,他感到有些失望,好不容易拜入風師父門下,有自己想追求的東西。
如今就差最後一步了,卻無法完成,讓路仁心急又束手無策,隻能期望師父會有辦法。
“《逍遙遊》講究忘卻自我自身,存於天地自然,無所待後可遊無窮。但卻有什麽東西在阻攔你徹底放空自己,丟掉依賴。但話又說回來,你能依風隨行,踏入《逍遙遊》門檻,又證明你能修煉。”
沉穩有力的聲音從風星文口中傳出,根據事實的分析讓路仁很快就鎮定下來。
“隻是……也許你體內的那尊奇獸不願意你忘卻自我,因為這樣等於忘掉它,失去對它的依賴,這是它不願意看見的。你說過這事關你的身世,並且自己也還沒有揭開。”
“可能奇獸就是在提醒你不能忘掉,要去揭開,所以才這般不惜傷及你也要阻攔。”
聽完師父的分析,路仁睜大雙眼,有些不敢相信,可仔細一想或許真有這個可能。
根據他的猜測,自己很有可能是眷臨人,還是龍族公主海焱兒的後代,傳說中的神獸龍族,怎麽可能允許後裔學《逍遙遊》這樣的功法,忘掉自己的形體,忘掉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而存於天地呢?
龍,自能遨遊世間,無需外法。
越想,路仁的心中就越有個聲音在告訴他這是對的,並且渾身激顫,微微有鳴聲自體內響起。
聽見認不出的動靜,風星文意外地看向他,發現路仁衣衫發蓬,仿佛被氣吹鼓。
心中竟是也生出來一絲好奇,修煉《逍遙遊》之後,他已經很多年沒有好奇了,這樣於功法不利。
然而如今發生在徒弟身上的事情好像過於匪夷所思,堪比那些傳聞逸事。
問題得到了一個看似合理,然而實則大部分都是猜測的答案,路仁卻難以高興起來。
因為這意味著他無法修煉《逍遙遊》了,這對於路仁是很難接受的。
本來他拜入天璣山,就是為了習得一身好輕功,甚至被師父垂青收為親傳弟子。
可是才僅僅過了兩三天自己就因為身世原因無法修煉功法,這不僅讓路仁很受打擊,也覺得誤了師父的眼光。
眼中的光彩愈加黯淡,無論如何路仁都想不到好的解決辦法。
看著對麵低著頭沉默不語的徒弟,風星文眉毛一挑,知道他感到失望。
於是說明道:“莫要灰心,現在看來你隻是《逍遙遊》的高層境界無望,那個階段需要逍遙與遊合一,忘掉自我,即可縱遊世間。”
“但前麵的你還是能修煉,你之前依風而行著過橋下山就是最有力的證明,並且是偏於‘遊’派。”
聽見師父說自己還有希望,路仁猛地抬起頭看向他,眼中也重新煥發出亮光。
嘴唇微微顫抖,確認道:“師父,我哦,我真的還能修煉嗎?”
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風星文從路仁眼裏看出來對修煉的渴望:“隻要有心,萬事不怕難。”
說完眼神示意桌子上的功法,語調重新恢複成往日的淡然:“再看一遍,這次就讀到剛才的前麵一點結束,細去品味感悟。《逍遙遊》的大概意思我已經告訴你了,實際能解出什麽要看你,這樣領悟出的輕功才是最適合自身的。”
“嗯,我知道了。”
這回路仁回答的語氣都要明快了一些,隻要還可以修煉,那他就有信心能夠學會。
自從兩年前身體發生變故之後,無論念書還是修煉他都得心應手,至少在領悟和理解這一方麵絕對有信心。
轉眼間一上午便過去了,很快就到了午初。
路仁卻依舊沉溺在《逍遙遊》的文字之中難以自拔。
確如師父所說,初讀覺得匪夷所思,再看就能想到點皮毛,閱讀多遍才能看懂個中玄妙。
“如何,可有什麽想法?”倒了杯茶給徒弟,風星文問道。
道了聲謝,前者先舉起杯飲了一口,然後回答:“有所體會,弟子雖不能無所待而遊無窮,但有所待而遊天下似乎可行。禦風而行猶如水中魚,林中虎,皆乃依勢活動。”
“遊於風中,便能去到風能抵達的任何地方。然而風無常勢,水無常形,弟子以為‘遊’最重要的是自己想去何處,不能完全順著所賴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