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僧道衍
字數:3424 加入書籤
子陽子對四人拱手回禮後,看一眼楊善澄,略指向和尚,道:
「道友是說道衍啊!這年輕人雖當了僧人,但對各類絕學都很有興趣,聽聞貧道略通易經八卦與陰陽術數,是特地來跟貧道學習的。」
這僧人約莫二十出頭歲,正值青年有為時期,卻出家當了個僧人,不過那像三角形的眼眶,頗令人特別注意地再多看一眼。
邱玄清道:「子陽子不用在意,我這同修說話直了些,沒惡意的。」
接著又說:「多年不見,道友主持有方,這道觀規模又擴大了。」
子陽子道:「不在意!不在意!這道觀得以發展,要感謝玄天上帝保佑,信眾們虔誠啊。」
說完對著道衍說:「道衍,這四位是江湖人稱的『太和四仙』,是武當山太和峰的修真高人,有機會也跟四仙多請教請教。」
道衍對著四人行僧禮後,道:「阿彌陀佛!貧僧道衍」
接著說:「學涯無邊,不應自限於佛儒道,況且三教在中原皆傳承逾千年,早也相互交流,各有內化;師傅精通易經八卦等絕學,名聞江左、江右,賢者為長為師,況且《論語.裏仁》:『見賢思齊焉』,道衍自當謙心向學。」
雖然道、佛不同,但道衍以賢者為師,況且真心想學,所以稱子陽子師傅。
邱玄清心想,孔子的「見賢思齊」下句,是「見不賢則內自省也」,可稍有暗諷楊善澄不禮貌之意思,不過當下也不說開。
對著席應珍道:「道友喜獲高徒傳承絕學,真是可喜之事。」
「貧道就直說了,此次我們四人來此,其實是有件不請之請之事,想麻煩道友。」
把心裏準備好的說詞想好後,接道:「貧道四人,隨吳山龍陽子過訪青田劉基,相談甚歡,劉施主想日後若有機會再與我們四人論道,可卻沒聯絡方法,玄清過去曾與道友修練過『千裏傳音』道法,是以推介道友,若劉施主有事聯絡,來白鶴觀尋您子陽子,煩請道友略費心力,施此道法與玄清知悉。」
席應珍聽後,心想你們四人未先通知來訪,即匆匆到此,便為了此事,想是禮貌上先親自來知會,況且這也是小事一樁。
便答道:「道友相托之事必當盡力,況且這隻是小事,道友盡管放心。」
正準備交換符紙、施上道法,此時席應珍看了道衍似有話說,但忍不出口;心想這不算徒兒的徒兒,又要說甚麽了,便看了道衍一眼,示意可說。
道衍看師傅似示意自己可發話,便對四仙道:「這劉基貧僧也聽過,據聞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留侯張子房之輩,有武侯諸葛孔明之能;聽說也精通易卦、五術陣法,不過卻躲在青田小山村裏,貧僧看來,應該也來向師傅學習學習。」
張善澄此時插嘴道:「不錯,這劉基對天文地理倒是厲害,但要說有留侯、武侯之能,可能就過譽了,看起來年紀應該有半百了,還屈居山村,如此也厲害不到哪裏!」
「我們是沒和他談論及易經、術數,但這應該與專研易卦數十年的子陽子道友,預料相差甚遠吧!」
楊善澄突然來這段,倒是讓子陽子、道衍,以及邱玄清與盧秋雲都瞠目結舌。
盧、邱兩人是詫異這善澄同修,還真是心地善良,沒意會道衍先前暗酸的話語,竟還跟他沆瀣一氣的評論起劉基來了;雖然先前說他是劉基眼裏的「崇蒙」,讓他很有意見。不過,才說一起與劉基相談「論道」,此時來這麽一出,會很令人見外。
這也正是子陽子詫異的地方,你們四人不是與劉基論道甚歡嗎?怎麽好像很看不起人一樣?而原本來擔心「徒兒」道衍年輕氣盛,怎麽就在此得罪人了,但這麽一鬧,看起來還不至於。
道衍卻是詫異這個年紀比自己大的道士,與自己雖不算是知音難逢,倒也是意氣相投。
便接道:「師傅子陽子,在易卦上專研了幾十年,應該有『半百』火候了,對易卦的理解,相信當今無出其右,確實是各方有識之士拜師的對象。」
道衍這麽說,一方麵是自傲已拜明師,一方麵也再貶抑一下「半百」的劉基。
席應珍此時回道:「道衍不可胡言亂語,易經博大精深、玄奧神奇,對易卦之運用與理解,不是以時間長短來衡量的。」
「況且,若要比專研時間多寡,這位劉施主年幼時就接觸易經,且據說是個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神童,光就僅憑這點,就讓他在易學研究上多了一甲子功力,加上精研幾十年,少說在易學上也有百年火候,貧道幾十年的經驗算什麽!」
席應珍這些老一輩的人,經曆過以前比較太平的日子,現在兵荒馬亂的日子,見過較多世麵,深知禍從口出,雖然平江一帶,相對其他地區安定許多。
而且,與龍陽子認識多年、也算熟識,早就聽聞劉基的本事,所以趕緊補充,以免這個青年徒兒,又造了口業、惹出麻煩來。
道衍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正要再說話,此時席應珍看了他一眼,讓他一時語塞。
盧秋雲接話道:「劉基施主,過目不忘、思緒敏銳,著實讓人印象深刻,且一心為民謀福祉,甚是令人欽佩;也許是時運未到,所以暫時隱居在青田,不過此處也是道家的洞天福地。」
「相信在這動亂時期,在不久的將來,應該有機會,看到劉施主出山運籌帷幄,展現出他傳聞中的才能吧!」
邱玄清也補充道:「學問各有千秋,易理各有體會,很難去比較,且修道人修心修性,也不用太在意。但相信子陽子在易學方麵,一定有很深的體悟,來日有機會還是要多多請教一番。」
「隻是今日我們四人,還要趕路回太和峰,就不再多有打擾了;也麻煩未來若有需要,能夠請道友幫忙傳音。」
席應珍道:「邱道友客氣了,有機會也要跟道友請教道法、仙術,至於傳音小事一樁,道友不用在意,若劉施主來日有所請托,必會傳音給道友,盡管放心。」
說完便與邱玄清交換道符,並施上道法;互相客氣幾句後,四仙便向子陽子告辭,離開白鶴觀,動身回太和峰了。
隻是此時的道衍,卻是目光閃爍,心想著這劉基傳聞像是多厲害般?
諒想也隻不過是個山村小民,算哪一號人物,能讓師傅這般自謙。
要不是近日蘇州城內,馬上就要舉辦文壇盛會,無法分身,我道衍必要找個時間,到青田去踢他的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