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章 太平城

字數:4906   加入書籤

A+A-


    至正二十年,五月甲寅(1360/6/12)
    大江上,天僅微微亮的清晨時間,大量舟師遍布江上,滿滿都是大艦小船。
    天完朝徐壽輝麾下大將,自封為漢王的陳友諒,用他超乎一般常理的兵法,遠從江州(九江)率大批舟師,直接跳過江北所占有的安慶城,也不理會安慶對岸,朱元璋屬下據守的池州城,沿江直下直接進逼…
    不是朱元璋根據地應天府的建康城(今南京),而是上遊不遠處的太平城(今馬鞍山)。
    太平城內,舟師進犯消息傳入,事出突然,形勢緊急,城內頓時一片混亂。
    由於大江上遊沿岸的蕪湖、無為、銅陵、池州城等,都在朱元璋勢力的掌控下,且太平城與建康接近,所以城內現駐守兵士不滿三千,平日所備糧草也不多。
    而據探子回報的消息,陳友諒的舟師遍布大江之上,一眼望去滿滿都是大艦小船,少說也有十幾萬人,雙方兵力極為懸殊。
    太平府衙內,知府許瑗正找人四處奔走,張貼公告,準備戰爭器具、各項後勤事務,府衙內大小官員一陣忙亂中,看見領安遠大將軍印的行樞密院判花雲進來,急問:「將軍派人通報主公了嗎?」
    注:花雲,最早期就跟隨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將中的一員驍將,曾經連續追殺千餘盜寇三天三夜,衝鋒陷陣無人可敵,驍勇非凡;更在戰場上多次親身護衛朱元璋,甚受信任。此時正與朱元璋的養子朱文遜等人,奉派駐守太平城,建康城上遊的重要屏嶂。
    花雲回道:「水路、陸路都派出傳令兵了。」
    接著歎息一聲說:「水路這邊的可能來不及了,剛在城牆上看見陳友諒的舟師大軍已停靠碼頭,傳令兵大概凶多吉少了。」
    許瑗聽了沉吟一聲,道:「既然陳友諒大軍來的這麽突然,我看陸路應該也被封鎖,陸路這邊的傳令也機會渺茫,隻是舟師行進快速,且又趁夜襲來,怎麽會選擇這太平城,而不是直搗建康?」
    花雲道:「據廖永安(朱元璋的舟師大將)曾言,大江上每段的水文不同,皖江(安徽南麵段)這邊的,和荊江(武漢至九江段)那頭的江水流速不同,我猜陳友諒舟師應該是趕不及天亮前到建康,既然無法出其不意,所以轉而先攻打太平城。」
    接著說道:「大人,既奉主攻之令守城,事已至此,也隻能拚死力敵,盡量拖延時間,太平距離建康不遠,待建康那邊探知消息,主公派大軍來救,方能保住城池。」
    許瑗聽了後沉吟道:「確實,希望建康那方盡快探得消息,武器軍備我已令下屬開庫放行準備,各城門的調度防禦,就要拜托將軍和元帥朱文遜了。」
    ………
    早上,大江上
    陳友諒坐在混江龍大艦的重樓上,看著就在不遠的太平城,說道:「前鋒已經攻到城下了吧!其餘大軍趕快登岸,本王要盡快拿下太平城。」
    張必先回道:「大王,前鋒已兵臨城下,中軍正停泊下船整軍中。」
    「先前還在江上時,便已派出快舟在下遊江上攔查,早前登陸的前鋒也派出了小隊,先去攔截城內所派出傳令,短期間內建康城裏,應該得不到我們攻打太平城的消息。」
    陳友諒道:「好,要不是夜晚風向不順,來不及清晨到建康,本王定要直搗黃龍。」
    「不過先打下太平城也好,此處是建康的上遊屏障;聽說常遇春是癩痢頭下江南時,打下太平城的頭號猛將、占首功,看本王如何打下你常遇春的太平城。」
    城下,城門都已緊閉,整個城池在陸地這邊,已全部被包圍,城內城外箭矢密如飛蝗,交互對射。雙方進擊的鼓聲、衝殺聲、喊叫聲,此起彼落。
    攻城的士兵扛著雲梯接踵而上,守城的將士掀翻一架架的雲梯,砍落一批批的敵兵,也被射來的箭雨紛紛射中倒下,再接續另一批上來,喊殺聲、血腥氣彌漫整個城邊。
    將士們浴血奮戰,攻城戰從上午一直打到傍晚,才鳴金收兵,雙方暫時都休整中。
    城內這邊清點人馬,元帥朱文遜已戰死,將士死傷近千人,知府許瑗早派人招募義兵補上,城內婦女也幫忙救治傷員。
    花雲的戰袍更早就染紅了鮮血,也分不清是自己的血、戰友的血,還是敵兵的血,正加派百戶長帶人將幾處崩裂的城牆缺口重新堵上,為即將到來的第二波攻防戰準備。
    ………
    第二天,五月乙卯(1360/6/13)
    一早,雙方繼續鏖戰,雖然漢軍一波一坡如潮水不斷進攻,但太平城城堅、濠深,花雲領軍守著城門,知府許瑗和另一行樞密院判王鼎,也帶領著將士守在城牆上,雙方持續進行激烈地攻守戰鬥。
    應天府衙,申時
    平日裏建康城與太平城之間,都互有文書往來,昨日突然斷了訊息,建康城這邊一早就派出探馬出去,朱元璋與劉基正在府衙內談論軍情,也在等著消息。
    門衛大喊:「報!探馬回來了。」
    探馬兵:「稟報主公,小的是派出去太平城的探馬,在接近太平城約十裏的大路上,見有士兵攔查,但看他們的軍服不太像咱們的,小的便遠遠地轉向小路前去,發現也有士兵巡邏,之後更有騎兵追射過來,小的趕忙逃脫;後來便無法再靠近,所以未能探得其他消息。」
    朱元璋道:「你是陸路這邊的探馬,那水路的呢?」
    探馬兵回說:「這小的不知。」
    劉基道:「太平城出事了。」
    ………
    陳友諒軍與太平城守軍雙方一直戰到晚上,才又暫時鳴金收兵。
    這日,城內的傷亡更是慘重,城中守軍已不足一千,且負傷累累,早疲憊不堪,士氣低落,已瀕臨絕望時刻。
    夜晚,混江龍艦上的陳友諒正在發脾氣,大罵道:「打了兩天了還打不下來,探出這守將是誰了沒?這麽硬骨頭!」
    張必先道:「已探得是朱元璋手下驍將,黑將軍花雲,據說驍勇絕倫,不下於雙刀趙。」
    陳友諒道:「怎麽這些功夫好的,都這麽死腦筋,明知守不住還硬撐。這都兩天了,明天癩痢頭的援軍大概就到了。」
    張必先回說:「我想最慢在下午時,朱元璋那方應該就已探得消息,援軍不久將到。」
    張定邊則說:「大王,據我觀察,太平城牆這邊緊靠江岸,沒人駐守,現在正是黃梅季節,上遊連日下雨,我看今晚江水的大潮會到,不如我們趁水位高,巨艦船頭與城牆接近時,再搭上棧橋,趁夜讓將士們攻入城內。」
    陳友諒拍桌叫好,道:「定邊這方法不錯,就照著做;今夜,本王定要打下太平城。」
    ………
    第三天,閏五月丙辰朔(1360/6/14)
    淩晨,天還暗著
    城內突然火光四起,到處喊殺聲,守軍由於連日奮戰,疲憊不堪,又集中精力守在陸地這麵的城牆上,靠江的城牆那邊防守鬆懈,以致讓由巨艦搭棧橋過來的敵兵,賺開了城門,已待在城外呼應的陳友諒大軍,此時更一舉攻入。
    花雲雖驍勇絕倫,仍帶著親兵提刀左右衝殺,不過清晨時城即已破,陳友諒大軍湧入,寡眾懸殊,最終仍被縛,連同許瑗、王鼎等人被送至已被占領的府衙。
    陳友諒看著花雲說道:「聽聞將軍武功高強,驍勇善戰,堅守城池兩天兩夜,算是盡忠職守。倒是朱元璋對不起你們這些將士,明明建康就在不遠處,且不說舟師,就算陸地行軍也不用一天、大軍即能到達;這都第三天了,卻遲遲不來支持你們,來救你們,有什麽理由好再為他盡忠。若黑將軍你能投靠本王,本王定當重用,加官封爵。」
    花雲破口大罵道:「哼!主公必是尚未得到消息,你們絕不是我主公的對手,要投降的反是你們,不趁早投降,等我主公大軍一到,必將你們粉身碎骨、剁成肉醬。」
    接著大喝一聲,用盡全力掙脫在押解路上已稍鬆弛的繩索。
    眾人被花雲大喊一聲,一時一呆,花雲乘機奪下看守士兵的刀,接連砍殺五六人。
    陳友諒也一時大驚,張定邊在旁本就一直看著這驍勇的黑將軍,立即提刀接過花雲砍過來的刀,餘下兵士們繩索、刀槍齊上,才又將花雲縛住,花雲仍不停地大罵狗賊。
    陳友諒氣道:「這不識好歹的家夥,把他綁在戰艦的桅杆上,用亂箭射死。」
    看著也綁縛在旁的許瑗和王鼎,生氣地道:「全部都砍了。」
    聽聞城破,花雲的妻子郜氏,帶著年僅三歲的獨生子花煒,祭拜花家祖先,悲傷地對貼身侍女孫氏說:「城既已被攻破,以夫君為人,必定盡忠赴死,我一個人也無法獨活,更不能讓亂兵壞了貞節,但花家不可沒後人,花家平日待你不薄吧!」接著跪下又說:「請你,一定要好好撫養我們三歲的煒兒。」說完,便投水而死。
    孫氏來不及阻止,此時也淚流滿麵,匆匆瘞葬了花夫人,趕緊收拾包袱,帶著三歲的花煒,在兵荒馬亂中,夾躲在逃難的人流,僥幸逃出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