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章 稱帝.大義
字數:4353 加入書籤
此時,門衛大聲報:「五王到。」(陳友諒的四弟陳友仁,外號「五王」)
陳友諒一聽,說:「好,來的正是時候。」
隻見一身材與陳友諒一般,帶著獨眼罩的大將進來,道:「徐壽輝的船已靠岸,說要讓大王前去迎接。」
陳友諒嗤笑一聲,道:「這空殼皇帝還以為他是『真』皇帝了,要本王我去迎接!」
接著說:「四弟,你來的正好,我正與必先、定邊討論舉大事。你也來商量商量。」
陳友仁回道:「大王終於要舉大事了,小弟一定全力支持,我等這時刻等很久了。」
「況且我們實際上,已占有了荊北、淮西,以及湖廣、江浙等江南大半片領地,早就有稱帝的本錢,而那徐壽輝隻不過是個空架子。」
張定邊接道:「大王選定今日舉事,要殺了徐壽輝,創建漢朝,建立我們漢族天下。」
陳友仁大呼道:「好!今日就今日。」
又道:「我們舉事,就是要推翻蒙族的大元,建立我們漢族天下;那個白癡徐壽輝,我也忍他很久,殺了好!」
陳友諒說:「既然四弟也支持,那我們就這麽說定,今日舉事。」
張必先道:「殺徐壽輝事,大王不方便親自出麵,由我們來幹。」
陳友仁道:「就由我來,我剛從他那邊過來,回去他不會注意。」
陳友諒道:「不行,殺皇帝的事我讓那五個隨扈來做,他們五人先前已經被五通神賦於神力,殺皇帝不打緊。」
陳友仁道:「五通神嗎?好吧!那我跟在旁監軍,一定要當場讓他們殺了徐壽輝。」
張定邊說:「這樣也好,有五王監軍,不怕大事不成,徐壽輝死後,其他人等,要嘛臣服,要嘛也一起殺了。」
陳友諒道:「四弟,事情處理好,帶著那群文官,直接到岸邊小丘上的五通廟,我要在那裏登基,讓他們來覲見。」
張必先問道:「大王也要選在今日登基?」
陳友諒道:「既然今天舉大事,當然就今日登基。」
陳友諒此次挾持徐壽輝一起前來,除了擔心他趁機在後方搞事外,本來也是準備要舉大事。原本是要直搗黃龍,打下建康城後,在那六朝古都中,登基稱帝,隻因為江潮延誤耽擱,轉而先攻下太平城。
而據說建康城內沒有五通廟,此處正好有,且請示過五通神後,更加強他稱帝的決心,為防事情有變,便一心地想要盡快稱帝。
張必先道:「今日上天助大王舉大事,但登基要不要再準備妥當,另選個良辰吉日?」
陳友諒道:「天助之日就是吉日,就今日登基,良辰就選在『日正當中』的午時。」
張必先原先認為的今日「舉大事」,先要徐壽輝禪讓退位,待大小事項都準備好後,再擇日登基。然而,陳有諒卻決定弒主,而不是逼退,現在又這麽匆促就登基,心裏覺得實在不妥。
便回說:「大王,據聞登基儀式繁雜,過程冗長,還要去準備,況且登基台、龍椅、儀隊等也需要時間,今日可能來不及,可否擇日再行登基大禮?」
張定邊也覺得今日登基過於倉促,說道:「今日舉大事殺徐壽輝,天完朝剛滅,我覺得同日登基,有接續天完朝意思,況且今日初一月朔,我們是趁著『月黑風高』之時攻下太平,在月黑風高日登基,聽了不太好,何不改日?」
陳友仁在旁也說:「大王在我們陳家眾兄弟間排行第三,何不改到初三?容個幾日?」
陳友諒聽了覺得有道理,便道:「確實也要些時間準備,必先,你處理事情比較妥適,此次登基能簡就簡,趕快去籌辦。本王訂閏五月初三午時登基,屆時,必先,你就是丞相,定邊,你則為太尉,四弟,你便是個封國的親王。」
張必先回道:「謝大王!我立刻去準備。」
陳友諒又道:「定邊,軍隊方麵你比較在行,既然本王即將登基為皇,你去把我們的部隊、舟師,按照皇朝體製重新整編、命名。」
張定邊及張必先兩人都甚講義氣,且效法桃園三結義故事,認為陳友諒如同劉備,他兩人是關、張,絕對忠於陳友諒,所以也遵照指示,回說:「謝大王,我這就去處理。」
陳友諒接著叫來先前的隨扈五人,對著五人及陳友仁道:「你們五人跟著五王,去做大事,殺掉徐壽輝,放心好了,五通神已賦於你們弒皇之力,好好幹,本王登基後,不會虧待你們的。四弟,此事就交給你去處理了。」
陳友仁道:「好!我這就去辦。」說完,帶著陳友諒指定的五人,又一起出去。
………
大艦上,徐壽輝已被五人拿鐵撾從後擊碎了腦勺,屍體躺在甲板上,血濺了滿身。這幾日都是陳友仁監看著天完朝的文官們,徐壽輝被五人擊殺後,五王道:
「陛下是暴疾而死,眾位都知道了吧!」
接著對鄒普勝言道:「太師若臣服漢王,那漢王登基後仍是太師,眾位若不臣服於漢王者,這徐壽輝就是榜樣。」鄒普勝自知目前已無後路,隻能先臣服。
瑟瑟縮縮的眾文臣們,哪裏敢抗拒,連太師都已臣服,也盡都趕緊臣服於漢王之下。
………
大元至正二十年,閏五月戊午(初三),午時(1360/6/16,11點)
采石.五通廟
由於事出倉促,張必先雖然已盡力地去采買、整備,並找來工匠臨時搭建登基儀台等,整個規模仍太過於簡略。且此五通廟本來就不大,更顯得有些擁擠,完全沒那種皇帝登基該有的場景與氣勢。
午時一到,禮官喊:「恭請漢王,圜丘祭告上天…」
小小的五通廟,小廣場上擺設各類儀台、裝飾、旗幟,又擠入了儀隊、樂隊,文武官員大部分都被擠到廟外頭,一直排到岸邊,整個祭天登基的儀式,也草草結束。
穿上了冕服的陳友諒大笑,大聲道:「今日創立漢朝,朕是皇帝,是開國皇帝。朕為我們漢族,起義於沔陽,多年征戰後,承蒙上天垂憐,將取得天下,為我們漢族重建皇朝,為我們漢族創立太平盛世,如此『大義』之舉,即日起改元,朕年號即為『大義』。」
「今年,為漢朝,大義元年」
禮官喊道:「進殿,行覲見禮…」
陳友諒正大步往廟殿裏走,張眼一望,殿內還有五通神等神像,張必先早先來準備時,也沒敢去動神像,且籌備過於倉促,所以殿內根本沒多少位置。
此時五王道:「陛下既然已登基,皇帝乃承天之命,還怕這五通神?不如先搬出去。」
陳友諒聽了心裏猶豫一陣,想想也對,先搬出去應該也無礙,況且朕既已是皇帝,難道還讓眾文武官員也拜這五通神。
便道:「搬出去吧,對了,神像正麵記得要朝向外頭。」
一切就緒後,陳友諒進入行殿,剛坐上「龍椅」,正等著文武官員覲見朝拜,此時突然震天雷響,烏雲密布,下起了大雨。
陳友諒道:「不是日正當中,天氣好好的嗎!怎麽突然下起大雨來了?」
將被任命為太尉的張定邊,在旁回道:「秉陛下,現在是入梅季節,江邊午時前後,常會有大雷雨,而陛下登基時,日正當中,坐上龍椅後普降甘霖,此是應天時之象。」
而將被任命為丞相的張必先,擔心陳友諒去想那什麽五通神的,也接著回道:「這是陛下登上皇位,坐上龍椅,上天以震雷回應陛下,乃上承天運而登基之命。」
兩人不知曉到底五通神幫了陳友諒多少,但其實都對五通神有著不少的排斥,所以趕緊轉移焦點,多說些吉利的話。
陳友諒雖然有些疑慮,不過仍道:「好吧!趕快讓眾卿家來覲見朝拜,結束後就讓他們先回江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