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章 救與不救
字數:4157 加入書籤
大宋龍鳳九(大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年二月
應天府
朱元璋在大廳上,看著劉福通派人送來的緊急求救「敕令」。
雖然朱元璋實際上並未受大宋小明王節製,但自從至正十五年郭子興死後,其子郭天敘受封為都元帥,軍中號令皆以大宋龍鳳年號行文,迄今也已七、八年。
原本屬於天完朝的明玉珍,自從徐壽輝死後,便與「漢王」陳友諒斷絕往來,自稱「隴蜀王」;去(至正二十二)年三月,也在蜀地創立「大夏朝」,改元「天統」,稱起皇帝來了。
目前行有年號的,有大元朝、大宋朝、漢朝及大夏朝,這大宋要是被滅了,未來用什麽年號呢?
總不能用陳友諒漢朝的那個什麽「大義」年號!不過據聞陳友諒已改年號為「大定」,當然更不能用那明玉珍的「天統」。
用天幹地支的什麽癸卯年,武人不懂,這些軍人們會搞不清楚前年、後年、哪一年?
改用大元朝的至正年號?那還要反元嗎?
自立為王用自己的年號?這又和「緩稱王」衝突,雖然察罕帖木兒已死,但現在,應該還不是時候吧?
另一方麵,若是不救,難保未來不會落人口舌,故意「見死不救」。
這救與不救,讓朱元璋傷起腦筋來。
李善長在下邊,看著朱元璋神情數變、捉摸不定,便問道:「主公,這大宋的『信函』是有什麽要求嗎?」
朱元璋聽了,便將信函遞給李善長,道:「你看看吧!」
李善長接過來看了一陣,道:「這救與不救,確實難辦。若張士誠大軍攻陷安豐,順便滅了大宋,這是幫主公的大忙,省卻未來處理小明王的問題。」
「可是若不救,又有些說不過去,安豐距離建康不算遠,一般應該都會認為,安豐必定會送這求救信過來。若不派兵救援,將來落人口舌,說主公見死不救,放任大宋滅亡。這的確有些難辦,難怪主公會煩惱。」
朱元璋道:「你的看法如何?」
李善長回道:「依屬下看法,應該還是要派兵去救援,這可象征主公乃是仁義之師,但是…救援不用太快、太認真。」
朱元璋道:「嗯!李參政此法可行,可要派誰去呢?」
李善長回道:「將領太小,易被他人認為主公對救援之事不在意,建議派遣大將。」
朱元璋道:「徐達與常遇春兩人現今都在建康,就派他們兩人前去救援吧!」
李善長道:「主公高明,常將軍行軍較激進、徐將軍帶軍較老成,可稍作牽製,是個不錯的組合。」
朱元璋道:「嗯!去請他們兩人過來,我交代他們救援事宜。」
李善長道:「是!主公。」
………
青田山村
劉基在書房看著朱元璋的來信,內容大致是田豐已被擴廓所滅,北方地區已再度為大元朝統治,以及張士誠大軍攻打安豐,劉福通派人求救的事情。
劉基看了後心想,也許是老天也在幫朱元璋的忙,察罕被田豐刺殺,幫朱元璋去除將來最大的勁敵。
現今,連張士誠竟然也幫朱元璋去除大宋這個雞肋,免去未來可能背負的強迫禪讓,甚至是弒君之惡名。
不過,朱元璋信中,竟說要派兵去救援,這讓劉基不是很讚同。難得的機會,竟然自己要搞砸。
看著朱元璋的信使,還在等候回複,劉基腦筋快速想著信裏頭的幾個重要關節。
首先,韓林兒及劉福通在安豐也偏安二年多,張士誠又為了什麽突然攻打安豐城?
接著,察罕花了一年多時間包圍益都城,既然擴廓是承襲察罕軍,去攻打逃入益都城的田豐,益都理應快速陷落,而擴廓卻又用五個月才滅了田豐?
再來,擴廓花了大半年時間,在去年十一月時既已滅了一個大宋的小行省平章,反而放任在安豐城裏,兵勢日蹙的「大宋」朝廷,繼續苟且偷安?
看來,北方雖再度歸屬於大元朝統治,但各路大元軍應該是互有牽製,軍令不齊一。
而第一個重要關節,劉福通對張士誠毫無威脅,此時張士誠卻突然派兵攻打安豐,難道是「圍魏救趙」?
雖然兩方勢力原先都是反元軍,但張士誠是地方的運鹽販眾起義,不同於白蓮教的農民紅巾軍,兩方本就互相並不隸屬。
劉基過去建議朱元璋攻強防弱,隻是派大軍在邊境防守,加上最近多次叛變,建康這邊近期以安內為主,少有主動攻伐。
而張士誠偏安守成,近幾次「主動」出兵,又連連敗仗,沒有「圍魏救趙」的理由。
安豐城雖然距離張士誠領地淮安、高郵不遠,然張士誠的主力軍隊移至平江已多年,攻打安豐可能還要調兵遣將,反讓平江空虛,難道準備使個「空城計」?
這也太狂吧!張士誠、或是他的謀士,應該沒有這種膽識。
若是要報複朱元璋近年來的侵攻,而去攻打安豐來要挾,這也說不過去。
朱元璋雖奉大宋龍鳳正朔,但未聽節製,是各方豪傑盡知之事。就如同陳友諒當初雖屬天完朝大將,但也未聽命徐壽輝相同。
還會有什麽原因讓張士誠攻打安豐,難道是大元朝廷下命?
安豐勢弱,此種簡單攻伐,朝廷下令,或擴廓派個參軍或偏將就可達成,這也是察罕當年滅宋未盡之事,還可趁機賺個大功!
對了,大功!就是大功!名義上的大功!
張士誠應該是有消息,認為北方軍閥正各自牽製,無法調動大軍攻伐,他可趁機打下大宋,押送「大宋皇帝」進京邀功。
張士誠要的就是向大元朝廷討邀的「大功」!
最後的關節,便是朱元璋會擔心什麽?為什麽要派兵救援?
大宋滅了不是很好嗎!以後也不用搞什麽禪讓,甚且如陳友諒暗中弒君的罪名。
怕落人「見死不救」的惡名?
此大可用建康城中無大將,大將皆已在外攻伐,救援來不及推托。
劉基心裏一時也未參透,看著信函最後,大宋龍鳳九年二月…。
喔!劉基明白了,是年號正朔的問題,沒了大宋?用什麽紀年?
一定不是「至正」年號,也不可能是漢朝的「大定」年號,也許是年號問題,困擾著朱元璋!
於是,拿起紙筆寫信回複,內容大致是建議四點。
一、建議放任不救,主公若是救援成功,如何安置小明王;
二、盡快攻打平江,采取圍魏救趙之法,來解套見死不救;
三、加強防備漢軍,避免漢軍趁機攻占,加強交界地防禦;
四、已是稱王之時,北方軍閥陷入互鬥,大元已無力南攻。
劉基將回信交給了朱元璋派來的信使,看著信使快速地離去。
心理思考著,救援安豐雖花不上多少兵力,但此事卻可能影響曆史留名,就看朱元璋自己如何判斷與處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