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舉兵北上

字數:4032   加入書籤

A+A-


    “勝子,別急別急,慢慢說,六合怎麽了?”
    郭洺此時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攜著俞扉煙一道走到馮國勝身畔,見對方滿臉驚慌,笑著問道。
    馮國勝咽了口唾沫,斟酌著語氣道:“公子,和州的湯元帥,還有真州也先,方才派人來報,駐守六合城的江源、李鑒等人,不但舉兵反叛,勾結張士誠水師攻占了瓜步鎮、滁州等地,還……”
    由於李鑒舉兵造反時,打的是江源的旗號,因此郭家軍這邊並不知道,江老頭其實是被逼迫的。
    郭洺聽了此言,呆了呆,忙追問道:“還有什麽?快說!”
    “對方還,還扣押了耿君用將軍,坑殺了咱們,一萬五千多弟兄。”
    “你說什麽!!”
    郭洺聽了此言,先前所有的愉悅瞬間一掃而空,定定站在原地,一隻手捂著胸口,隻感覺腳步虛浮、頭暈目眩,心口處更是一陣劇痛。
    “公子……”
    見郭洺如此,俞扉煙恐怕他跌倒,急忙伸手攙住他的胳膊,費力地將他抱在懷中。隻是小姑娘接下來也不知道該怎麽辦,求助似地望著一旁的馮國勝。
    馮國勝亦擔心郭洺氣壞了身體,忙哽咽著開口道:“公子,您…您不要動怒,此事李先生和其他大人們,已經在想辦法了,大夥都在前堂等您呢。”
    “快,帶我去見他們。”
    郭洺深深吸了口氣,強迫自己打起精神,隨後在二人的陪同下,緩緩向前堂走去。
    …
    “公子,六合那邊的事,馮將軍已經告訴您了吧?”
    前堂,李善長和其他一眾文武官員,已在兩側的座位上等待多時。見郭洺到了,對方忙拱手行了一禮,低聲問道。
    “嗯,我都知道了。”此刻郭洺的臉上,全然不見之前在後院的蒼白之色,語氣聽起來也和平常無二,“諸位在這裏商議許久,可拿出什麽法子來了麽?”
    不在屬下麵前表現出慌亂的樣子,這是他穿越後養成的習慣。
    李善長聞言,本待開口,話到口邊卻又停住了,接著對方忽然轉過頭,用眼神向身後一個年輕男子示意。
    那男子會意,感激地看了李善長一眼,忙從座位上起身走到堂前,跪下身,對著郭洺行禮道:
    “啟稟大帥,卑職有一策,欲進呈大帥。”
    “哦,什麽計策,你且說來聽聽。”
    郭洺抬頭打量了一眼,發現堂下說話的人,大約二十六七年紀,生得身材高大,氣度不凡,不禁有著感興趣道。
    那男子緩緩道:“如今叛軍和張賊水師占據了六合、滁州,接下來必然會全力進攻西邊的和州,解除後方威脅,等和州也攻下來,對方便會調過頭來,與揚州城外的張賊主力大軍一起,從東西兩個方向合圍真州。”
    對方說到這裏,發現郭洺微微頷首,眼神期許地望著自己,心中頓時騰起一股自信,接著道:
    “在下認為,我等如今的上上之策,就是想辦法出兵增援和州,隻要和州不陷落,六合的賊軍便會投鼠忌器,不敢放手進攻真州。如此一來,真州西線麵臨的壓力就會減輕,至於東線的張賊兵馬,其實也不敢全力攻打真州,畢竟揚州城裏,還有一股數量不少的元軍呢。”
    “不錯,不錯,說得很有道理。”郭洺聽罷,心中對此人十分欣賞,忙詢問道:“你叫什麽名字,哪裏人氏,如今所司何職?”
    對方聞言,拱手再度行了一禮,恭敬地回道:“回公子的話,在下名叫胡惟庸,與公子同鄉,乃濠州定遠人,如今在元帥府擔任奏差。”
    “什麽?你就是胡惟庸!”
    郭洺聽到這裏,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將對方從上到下仔細打量了一遍又一遍,口中嘖嘖稱奇。
    想不到啊想不到,另一個時空裏中國曆史上的最後一位宰相,居然在自己手下任職,而且這麽久了,自己居然一點也沒察覺。
    胡惟庸愣了愣,有些不解道:“公子以前莫非聽過在下的名字?”
    “這個嘛……倒也沒有,不過我看小胡你儀表堂堂,仿佛有種一見如故之感。”
    郭洺搖了搖頭,笑著道:“嗯,你方才那些建議說得很好,如此年輕便才華橫溢,隻做個小小的奏參,實在是屈才了,這樣吧,從即日起,本公子升你為集慶路總管,你看如何?”
    幸福來得太過突然,胡惟庸聞言,一時間竟呆立原地,久久說不出話來。
    一旁的李善長見狀,忙提醒道:“惟庸,還不謝過公子!”
    “多謝,多謝公子!”對方如夢初醒,立刻跪下身道謝,也不管郭洺叫大帥了,改口叫對方公子。
    通常來說,隻有與郭洺關係非常親近的臣下,才有資格叫他公子,其他一律隻能叫大帥。
    不過此時的郭洺,聽了胡惟庸的稱呼,臉上卻並沒有什麽異樣,反而朝對方點了點頭,笑著道:“小胡,今後要好好幹,不要辜負本公子的提拔。”
    “公子放心,在下一定鞠躬盡瘁,肝腦塗地,以報公子大恩!”
    胡惟庸聞言,趕忙繼續磕頭道。
    …
    八月底,桂花開落,天氣越來越清涼。
    “什麽,公子,您要統兵北上?這,不可不可,萬萬不可啊。”
    眼看江北局勢越來越惡化,留守和州的湯和不斷派人送來求援信,金陵這邊,為了鼓舞士氣,郭洺幾經猶豫後,最終決定親自動身北上,以期一舉蕩平反叛勢力。
    但是此舉很快便遭到了李善長、胡惟庸等人的反對,眾臣反對的理由也簡單,因為他是三軍之主,是大夥的主心骨,絕對不能有任何危險。
    “是啊,公子,古人雲,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身份尊貴,怎麽能以身犯險呢?”
    “沒錯,依我等看,大帥還是派一位將軍北上平叛,這樣更合適些。”
    議事大堂,眾臣紛紛開口勸說。
    然而郭洺既已下定了決心,又豈會被眾人的三言兩語改變主意,搖頭道:
    “各位不必多言,本公子決心已定。即日起,由李善長、胡惟庸,替本公子代為執掌內外一切政務和軍務,凡是南邊徐達、胡大海、常遇春三位元帥發來的請求,一律照準。”
    “這……”李善長聞言,隻覺郭洺交給自己的權柄實在太重,心中隱隱有些不適。
    一旁的胡惟庸卻是大喜,忙扯了扯李善長的衣袖,接著主動跪下道:“多謝公子信任,惟庸一定不負公子所托!替您把內外軍政處理得穩穩當當!”
    郭洺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敢放權自然有敢放權的道理,話說李善長,自打上次在濠州給朱元璋叫門的事,被他狠狠敲打過一遍後,就對他忠心耿耿,從不敢有什麽僭越的地方。
    至於胡惟庸,對方一個剛被他提拔的新人,不管在文官還是武將中都毫無根基,郭洺並不擔心對方會鬧什麽幺蛾子出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個點道理他還是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