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趙

字數:2687   加入書籤

A+A-




    這次朝會後我便被封為了秦國國師,再也無人提出異議!雖然這國師和我在楚國一樣隻是個沒有實權的空頭銜,可嬴政對我是關心備至,給我的待遇堪比三公,他還經常召我進宮,有幾次甚至親自到我府上,和我縱論天下大勢,分析各國優勢劣勢。好在我的大腦中複製的蒙恬思想似乎對這些頗有見解,靠著它我沒有露出馬腳。就這樣接觸幾個月後我也慢慢看出這嬴政確實是一位禮賢下士,胸懷大誌的君主。如果想最短時間內一統各諸侯國,他應該是最佳的人選。
    這天嬴政又召我入宮,我帶上克斯瑪來到鹹陽宮,看到李斯和很多將軍都已先我到了大殿,估計是有什麽事情要宣布。
    “國師來了”嬴政對我說道,他雖然沒有正式冊封我,但一直稱我為國師,其他大臣也稱我為國師。
    “大王召我還有各位將軍是有何要事嗎?”我微微俯首問道。
    “國師啊!東邊的韓國已被我所滅,我軍打得很順,韓國幾乎沒有組織起像樣的抵抗,就被擊破了,韓國國君韓安被俘。現在有丞相和幾位將軍都建議我攻擊趙國,一鼓作氣滅掉趙國,不知國師意下如何”
    這樣的軍國大事要聽我的意見讓我一下就蒙了,因為我隻能用蒙恬的思想來分析他的這個問題,可是這個蒙恬到底能力如何靠不靠譜我是一點都不知道啊!萬一給出了錯誤的建議,那可是要害死不少人!我在秦國估計也舉步維艱,更別說完成我的計劃了。
    “國師,趙國自從在長平被我軍坑殺40萬降兵,國力大衰,可是如今20多年過去了,他們也在慢慢恢複元氣,如果再拖延下去,對我們會越來越不利的”丞相李斯對我說道。
    “國師國師!”我正在走神!李斯的話我一句也沒有聽進去,突然被嬴政的喊聲打斷了,我回過神來,見大家都在看著我,似乎很期盼我的回答,我隻能硬著頭皮說了,希望這個蒙恬是有真才實學的。
    “大王丞相各位將軍如果依我看來現在還不能進攻趙國”我慢慢的說道,盡量使自己顯出很高深的樣子,我現在總算明白了什麽叫做睜眼說瞎話,我對墨麗星上這些國家一點不熟悉,熟悉的是蒙恬,我現在隻是蒙恬的一個傳聲筒而已,但是天知道這個年輕的軍官說得對不對。
    “何以見得?”嬴政見我一開口就和丞相及各位將軍意見相左,急忙問我原因。
    “其一趙國雖然在長平之戰中國內青壯年喪失殆盡,但是現在趙國新的一代青壯年又長成了,他們的父輩都死於秦國之手,所以對我們秦國懷有刻骨的仇恨,所謂哀兵必勝,這樣的趙軍戰鬥力是很恐怖的。其二趙國廉頗雖不在了,但是趙國有一人不除,我軍勝算很小”
    這時有一位將軍站了出來說道“國師說的莫非是李牧”
    我點了點頭。說道:“正是武安君李牧,此人鎮守趙國北境雁門關十數年,匈奴不敢越境一步,桓齮將軍可稱驍勇,率領數十萬大軍攻入趙國勢如破竹,可是與李牧對壘不過數月就被其擊敗,不敢回國,隻身逃往燕國,這李牧堪稱知兵之將啊”。
    “大王,國師說的雖不無道理,但是戰爭總是互有勝負,總不能一朝戰敗,就畏懼不前啊!況且我們已經滅了韓國,如果能攻下趙國,那夾在中間的魏國自會不戰而敗,久拖不絕,一旦燕齊楚看出我們的意圖,與趙國合縱抗秦,那滅趙更不可能了,已經被滅的韓國也有可能借機複國”這位將軍與我爭鋒相對,侃侃而談,看得出應該也是一位能征慣戰之將。
    “大王,臣讚同王翦將軍,國師乃是修道高人,畢竟沒有掌過兵事啊”丞相李斯這家夥說話有水平,既表達了自己的意見還盡量不得罪我。
    嬴政眉頭緊鎖沉思不語,可見做個決策者也不是那麽容易。
    隨後嬴政便讓我們都退出了大殿。
    幾天後我聽到消息,嬴政最終還是采納了丞相李斯和將軍王翦的建議,這樣我反倒鬆了一口氣,因為萬一嬴政采納了我的意見,而錯失了滅趙良機,我這位上仙豈不是原形畢露了!況且我覺得那王翦說的也不無道理,他如果真的勝了,皆大歡喜,想必秦王也不會怪罪我這位沒有掌過兵事的世外高人。
    嬴政為此還專門到我的府上向我解釋,他說雙方都有道理,隻是滅掉韓國後將軍們求戰心切,軍隊氣勢高漲。他不想冷了將士們的心。我此刻對這個年輕人倒是刮目相看,一個君主能夠時時想到籠絡臣下,使其不生二心,一心一意的為他所用,這嬴政心思真是極其縝密。
    十天後秦軍出動南北兩路大軍對趙進攻,意圖兩路夾擊趙軍而將其一舉殲滅。
    不到一個月從前方傳回的戰報,趙軍統帥李牧先集中兵力,打擊北麵進攻趙國番吾的秦軍,李牧指揮的趙軍機動靈活,行軍十分快速,擊敗秦軍北軍之後,跟蹤追擊,驅逐秦軍退出趙境,然後立即回師南進,聲勢所及,銳不可當,漳河沿岸秦軍聞訊,不戰而逃,上黨等地秦軍也紛紛撤退,不敢應戰,秦軍南北兩路都大敗而回,死傷無數。這場戰役結果真的被蒙恬言中了
    麵對這個結果,我卻高興不起來,雖然我個人的威信因此大大提高,可是秦國的軍隊卻遭受了很大的損失,而且這對年輕的秦王應該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統一各國的時間表可能因此而推遲。
    也正是因為這場失敗的戰役,秦王對我更加信任,不但常常召我入宮有時還經常親自登門,與我討論秦軍下一步作戰計劃。我憑借蒙恬的思維竟然能應付自如,我不禁對這個年輕的蒙恬刮目相看,也很欽佩年輕的嬴政這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