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攻城失利

字數:3936   加入書籤

A+A-




    羊祜之所以主動接受這個守城的重責,原因無非就是考慮到自己是司馬氏的姻親。如果投靠曹髦,魏軍破城後,自己是否被司馬家族牽連還不好說,但是以後肯定不會被重用,確是一定的。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像是司馬昭說的那樣,洛陽未必就守不住。
    而羊祜他,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
    於是,接下守城之任的羊祜,開始著力布置洛陽的城防。
    …
    城外,曹髦的大軍將洛陽城四周都圍住了,並沒有實行兵書上的圍三缺一的戰法。
    曹髦對司馬氏的恨意極大,無論是前世讀史書時候,為司馬家族一係列奪權行為的不齒。還是今生,麵對司馬昭的一次次的欺辱與威脅。
    都讓他的心裏打定了一個主意。那就是,絕不放過司馬家族的任何人。
    在他看來,如今飛龍騎臉,自然不會再給司馬氏家族任何機會。
    …
    二月三日,一個還是非常寒冷的清晨。
    在大軍做好全麵攻城布置後,曹髦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十多萬魏軍與義軍,在各自主將的命令下,開始在洛陽各個城門處對洛陽城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那些在之前大戰中都沒舍得拿出來用的火雷,也被抬了出來,在投石車拋兜裏被點燃引線後,擲到了洛陽城的高牆上。
    頓時洛陽城樓上到處是爆炸之聲,被炸期間還有不少晉軍鬼哭狼嚎的痛苦嚎叫聲,夾雜在陣陣爆炸的轟隆聲之間。
    不過洛陽城高堅固,僅憑火雷也隻能造成點微不足道的傷害,所以最後還是得靠士卒爬著雲梯登上城牆才行。
    魏兵一波又一波的被打退後,又一批接一批的前赴後繼而上。
    攻城戰是極為殘酷血腥的,城牆上無數火油、箭矢、飛石等,從上而下招呼著攻城的士卒,隻要挨到一下,管你武藝多高,也得去閻王那報到。
    就這樣打了第一天,魏軍死傷了數千人,而晉軍的損失則微乎其微。
    接著又是第二天,依然在曹髦的總攻命令下,彪悍的魏軍還是如同第一天一樣,不顧生死的扛著雲梯猛攻著各處城樓。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一連十多天,皆是如此。
    魏軍一連猛攻了十多日,死傷已接近二萬餘人,但是洛陽城依然矗立在那裏,堅固無比。
    如此大的傷亡,即使魏軍士氣再高昂,也經不住了,紛紛唉聲歎氣,生怕明天輪到自己去攻城。
    與此同時,曹髦也意識到了,這洛陽城肯定有厲害的人物在主持防守,不能再這麽打了。
    於是曹髦決定故技重施,挖地道…
    魏軍暫緩了攻城,開始在城外叫罵晉軍,並從大軍周邊附近運來了不少石塊,以代替已經被用完的火雷,對洛陽城牆晝夜不停的投擲著。
    魏軍這些行為當然沒多大作用,其主要目的也隻是為了幹擾晉軍,實則偷偷朝著洛陽挖地道。
    十多天後,地道終於挖進了洛陽城內的地底下。
    就在曹髦與眾多魏將,皆以為就要成功之時,卻傳來了個不幸的消息。
    魏軍挖向洛陽城裏的三條地道,全部被識破了。
    晉軍在地麵上用長槍不停的紮入地道內,當場數十名正在挖土的魏軍被紮死。
    甚至有些晉軍主動挖開地道上麵的土壤,致使地道坍塌,造成魏軍士卒被活埋的慘劇。而那些沒有馬上坍塌的地道,晉軍則往挖開的口子中倒入熱油,因此慘烈而死的魏卒不止凡幾…
    而之所以造成挖地道的行為被識破,甚至被找到魏軍所挖地道的具體位置,都是因為羊祜,早有準備。
    羊祜知道曾經王濬防守的潁州是怎麽被攻破的,所以他早早就想到了,曹髦可能也會對洛陽來此一出。
    為了防止魏軍挖地道進城,羊祜命人在可能被挖的地段,每隔數十尺就挖出一個深井,並在深井之上扣以陶盆,然後讓聽力出眾之人貼耳監聽地下振動之聲,以此判斷土地下麵被挖的大概位置。
    雖說此辦法笨了點,但是效果卻是極好的,果然非常順利的找出了魏軍所挖的地道,還大量殺傷了魏軍。
    曹髦在知道挖地道失敗後,大為光火,但一時的他,也暫時想不出什麽好辦法。
    城肯定是不能硬攻了,晉軍守軍充足,守將又非常善於防守,而且自己大軍的攻城銳氣已經受挫。
    曹髦決定暫時圍而不攻,以待其變。
    這一圍就是三個多月過去了,期間由於忍不住,又發動了幾次攻城,但無一例外都是損兵折將。
    曹髦很憤怒也很著急,因為洛陽被圍這麽久,但看起來晉軍好像未出現任何變亂,防守依然是嚴絲合縫,無懈可擊。
    不過,這也是看來而已,其實洛陽城內的不僅僅是司馬家族,甚至整個城內的所有世家大族,都是人心惶惶。
    司馬昭更是直接處決掉了,好幾個有投降端倪的大臣。
    比起城內可能會出現通敵者,讓司馬昭更為氣憤的是。
    他發布勤王的旨意出去幾個月了,結果竟無一人派兵來支援。
    “一群忘恩負義之人!”
    雖然司馬昭在心裏不停咒罵著,不過作為一個聰明人,他不可能不知道,那些邊將都在選擇觀望。
    他們不僅接到了司馬昭的勤王旨意,同時也接到了曹髦隻誅首惡、不責旁人的承諾。
    司馬家族對他們有恩,可同樣他們也是魏國舊臣,本來他們中就有一些人就不齒司馬昭奪權。況且如今司馬家族已處於劣勢,為了家族利益考慮,他們也隻會選擇旁觀。
    司馬氏對他們有恩,他們不能對恩人下手,曹髦如今勢大又是舊主,不願為敵。
    所以他們紛紛以前線戰事焦灼,無兵可派為由,推脫了新舊兩主的征召。
    雖說是推脫,但他們也不屬於無的放矢,因為北麵確實要防備匈奴,東麵確實要防備烏桓,西麵更要防備季漢。所以他們說的也是事實,至少部分是事實。
    以此理由推脫,無論最後誰取得最終勝利,也都怪罪不了他們。
    不過,與這些邊將不同的是,也有幾個在地方任職的司馬家族之人,他們是很想支援的,畢竟司馬家族對曹氏犯的罪過太大了,洛陽的司馬昭一旦完蛋了,那麽所有的司馬族人都絕無幸免的可能,就像當初的曹爽一樣,全族被誅!
    於情於理,於生死存亡,他們都想去勤王的。
    但是,因為他們都是被放出來曆練的親王和郡王,都尚年輕,所以並沒有能指揮邊軍的威信,這些邊軍目前隻認統兵已久的將軍,所以他們自然也是調動不了大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