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紛雜

字數:3837   加入書籤

A+A-




    諸葛誕被斥責後明顯不服,高聲反駁道:
    “王大人如此氣憤,真的是為了先祖文帝之祖製?王大人既然如此忠義,為何昔日竟要效命於偽晉司馬氏呢?”
    “你……”,王沈聽完此話,臉上一陣躁紅,竟然語塞不知如何回應。
    其他眾臣在一聽諸葛誕的話後,也紛紛受不了了,明顯是有嘲諷之意,要知道這滿堂公卿,大部分都曾委身過司馬氏的,雖然後麵解釋說是被脅迫,曹髦也未怪罪,但是事實的確就是像諸葛誕說得那樣,給司馬氏效過力。
    這一下就炸開了鍋了,左民尚書鄭衝就首先站出來指責道:“諸葛尚書令,汝就事論事即可,休要有辱斯文,指桑罵槐!”
    這個鄭衝資曆很老,是魏文帝時期就在職的三朝元老,在當初曹髦未去淮南之時,就已擔任司徒一職,司馬昭稱帝後又被封為了太傅。
    曹髦重回洛陽後,因為其覺得有愧於曹魏,就自請去太傅一職,而其他擔任三公之職的幾位也追隨他的腳步爭相請辭,曹髦“勉為其難”下,就順勢同意免掉了所有司馬昭所封的三公。
    對於這位起於貧寒的鄭衝,曹髦還是比較看中的,雖然他也曾在司馬昭手下效力過,但是其當初並未有為難過自己的舉動,還數次有過幫助自己說話。
    而曆史上的鄭衝也是略有賢名,此次站出來幫王沈說話,倒不是為了自己也曾委身過司馬昭而脫名,就是單純覺得諸葛誕此話有離隙君臣的歧義,若是君臣失和,國事也必然糜爛。
    當然這隻是他的想法,至於其他大臣就各有各的想法了,他們見老資曆的鄭衝都帶頭了,便紛紛加入了指責諸葛誕的聲討隊伍中。
    朝堂上一時之間,變的吵鬧不休。
    “好了,成何體統?”
    曹髦看著底下鬧作一團,大聲喝止道。
    吵鬧的眾臣,終於安靜了下來。
    “尚書令的奏本提議,朕覺得也無不可,舉孝廉之製固然是祖製,但考試入士明顯更能測出水平,這不正是擇優取士的最好體現?
    至於尚書令所說效命於司馬氏的類似言語,以後任何人都不得再提了,當初各有各的難處,如今可都是我大魏之臣,本該同心協力共為國本,勿要再生此嫌隙。”
    “陛下…”
    “好了,朕已下決定,就照此朝議實施,退朝!”
    曹髦粗魯的打斷了吏部尚書盧欽的發言。
    “陛下聖明!”謁者仆射王業帶頭謝恩,跪送曹髦走出大殿
    底下眾臣無奈紛紛跪倒
    “陛下聖明,恭送陛下…”
    …
    朝退以後,走在出宮的路上,眾臣皆還在議論紛紛,王沈一把拉住王業,責問道:
    “長緒,汝剛剛為何不勸阻陛下施此政?”
    王業連忙左右看了看,低聲嗬斥道:“處道你呀,好生糊塗,你難道看不出來,諸葛誕的奏本就是陛下的授意。”
    “這…”
    王業說完,不再理會王沈,自顧自的揚長而去。
    隻留下這位右仆射,在風中淩亂…
    …
    曹髦在回到後宮的路上,心裏依然是激動的難以自抑,甚至比當初大勝後,還要感到高興。
    心情大好便玩心大起,他飛起一腳將散落在路中間的一塊小石頭踢飛了出去,突然的動作把身邊的太監焦伯嚇了一大跳。
    “陛下好像很久沒有這麽童心未泯過了,要是卞皇後還在就好了…”
    焦伯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著心情大好的曹髦,心裏也不自覺的想到了那位可憐的卞皇後。
    當然,此時的曹髦不知道焦伯的想法,他的心裏還是對能順利解決此事的一股開心的興奮感。
    想不到原先以為棘手的事,目前來看也沒太多難度嘛。
    不過還好有諸葛誕來提出,要是自己突然提出,那很可能就是滿朝的反對,到時候自己就是能不顧百官的想法,強行實施,恐怕無力阻擋的百官,也會記恨自己,甚至在底下偷偷使絆子。
    曹髦想著想著就注意到了在一旁沒有吭聲,似乎想著心事的焦伯。
    焦伯跟隨自己多年,共同曆經過太多磨難,雖然才四十多,但已初顯老邁之態。
    當年他跟隨卞氏一族幾十口人逃亡,結果隻剩他與皇子曹毅而歸,對於皇後的身死他更是充滿了愧疚,一直自責是自己沒有照顧好皇後。
    對此,曹髦已不願多提,悲傷總在昨天,今天仍需麵對。
    斯人已去,那就在心裏永遠留一個位置,偶爾思念之…
    曹髦思緒了一會兒,知道焦伯大概是為何事而憂,便有意不問之。
    而是轉身看向身邊的錦衣衛指揮使李同,似是有話要問。
    此時的錦衣衛已成為正式編製,有十二大隊,每一大隊設千總一名,千總下麵設百總五名,百總下麵再設什長和伍長,總人數已超過一萬二千餘人。
    而錦衣衛使主要負責於皇帝,錦衣衛的職責包括:貼身護衛皇帝安全、偵辦皇帝特許大案、監察百官、以及偵查敵情等等皇帝要求的各類事情,總而言之就是皇帝的貼身爪牙。
    對於錦衣衛的設立,曹髦是考慮良多,盡管後世的明朝,錦衣衛作為特務機構,做出了很多欺上瞞下的混賬事情,但錦衣衛對於皇權的穩固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因素。
    至於其他,已經考慮不到太多了,錦衣衛先用著吧,誰讓這些氏家大族如此強勢呢。
    “李指揮使,李昭的屍骸可曾找到了嗎?”
    昔日李昭為救自己身死,一直是曹髦心底的另一筆憂傷,對此,曹髦入洛陽後,多次命李同派錦衣衛查找線索。
    最後卻隻查到李昭那日與賈充派出的追兵交戰後就身死當場了,至於屍首則多番查找後也無結果。
    對此結果,曹髦自然是不滿意,也不甘心,就多次繼續派人查找。
    李同聽到曹髦的問話,則是又一次的尷尬著搖搖頭回道:“臣無能,李昭兄弟的屍骸仍然不知所蹤…”
    “他的家人呢?”
    李同再次搖搖頭…
    看李同如此反應,徹底失望的曹髦無奈的歎口氣道:
    “罷了…罷了,尋個李昭的舊物給他在洛陽立個衣冠塚吧,並在他家鄉尋個同姓聰明的孩子,過繼為李昭之子,並蔭封為忠勇伯,其後人就世代為李昭供奉香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