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1 襄陽學派的興起

字數:1508   加入書籤

A+A-




    在短短幾天裏,宋啟愚率軍解救了繩鑫,收服了鍾成,基本平定了丹陽東部地區。其後,鍾成又派人勸降了丹江口的一部分土匪。賊人頭領甘老大見隊伍離散,官軍勢大,被迫躲進了武當山一帶。至此,整個丹陽的匪患僅剩下白銘肇正在圍剿的楊安部。
    宋啟愚一麵向朝廷飛馬報捷,一麵向白銘肇和荊襄巡撫範豫能等上官通報本次剿撫的情況。然後,宋啟愚命令城防軍和投誠過來的鍾成所部先行撤回襄陽,而他自己則帶著百十名警巡護著回鄉的百姓,和繩鑫一起進入了一片廢墟的丹陽城。在城區,宋啟愚看到了相當悲慘的景象——大白天,道路上人煙稀少且滿臉驚懼,零落的房屋柴門緊閉且十室九空,城牆外麵就有大片的墳塚,略微偏僻一些的地方,竟有野狗肆意啃咬著死人的屍骨。跟著宋啟愚的百姓哀聲大慟。他們已無處再找尋自己的親人。宋啟愚先命警巡們撿拾人骨,重新埋葬;又讓吳襄拿出一部分口糧分給周圍的百姓;他還親自動手清理了城內的兩口水井。
    幾天後,宋啟愚覺得匪患已除,隨準備返回襄陽。繩鑫領著幾十個官員和士兵到丹陽碼頭給宋啟愚送行。臨別之時,繩鑫說:“朝廷要是多幾個大人這樣的能臣幹吏,何愁天下不太平。似白銘肇、林九都之流明裏招撫,暗裏屠殺,為了自己的名位,不顧老百姓死活,怎能叫地方長治久安呢!”宋啟愚歎了口氣說:“上官的權力不受製約,下民的利益沒有保障,江水浮萍,隨波逐流,此乃天下的悲哀。你我身處這旋渦當中,一時也難以抗風拒浪,隻能遵照良心,保境安民,盡量澄清這個世道吧!”繩鑫又說:“據報,那白銘肇已將楊安逼進了秦嶺,還聲稱斬殺賊寇近萬人。可是,我知道,真正的土匪連十分之一都沒有,他們就是殺良冒功。前些時,我將他們所為寫信告訴了家師。家師也很氣憤,但礙於白銘肇官位已高,他老人家隻是寫信進行了勸誡。哎!我這心裏的憤恨著實無法排遣啊!”宋啟愚拍了拍繩鑫的肩膀,說:“繩兄跟白銘肇、林九都本是同門。你遇到委屈或不解還能向聖人傾訴,而小弟則沒有這等幸運。跟小弟比,繩兄該欣慰才是。”繩鑫苦笑著搖搖頭說:“家師這些年也消沉了許多,有時甚至有些古怪。以這次的事情為例,我那師弟唐明淵堅決主張將白銘肇、林九都逐出師門,可沒想到,最後被趕出興洛學齋的卻是他自己。”這句看似不經意的話在宋啟愚聽來卻如炸雷一般響亮。他抓住繩鑫的胳膊,急迫地問道:“你說唐明淵被逐出師門了?就是我們上次在程先生那裏見到的少年嗎?”繩鑫一臉無耐地說:“是啊,就是他。不過這孩子也是倔強,略微服個軟,給老師認個錯,哪至於到這個地步。”宋啟愚追問道:“那唐明淵現在何處?還在洛陽嗎?”繩鑫脫口說:“應該在吧,這就是兩個月前的事情。”隨即,繩鑫自釋地一笑說:“扯遠了。今天是給宣道大人送行的,怎麽說到唐明淵身上去了。宣道老弟此次凱旋功在社稷,朝廷嘉賞為期不遠。以老弟的人品才幹,將來定能出將入相,封疆一方,望老弟保持本心,為聖上和朝廷多做些有益的事情。”宋啟愚笑笑說:“繩兄過譽了。此次招撫,繩大人功不可沒。我也向朝廷做了保舉。且繩兄宅心仁厚,又有擔當,前途亦會一片光明。今後你我都應戒驕戒躁,為各自轄區的人民盡心盡力。”宋啟愚鄭重地拱手一揖說:“天色不早,繩兄保重。宋某告辭了。”繩鑫也一躬到地說:“與大人相處的這十幾天,繩某如沐春風,心情愉快。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與宣道老弟盤桓。好在洛陽與襄陽並不十分遙遠,將來自有見麵之時。好,宣道老弟請登船。愚兄祝你們一路順風。”宋啟愚在繩鑫等人的揮別中,登舟離岸,率領著船隊駛出碼頭,向著襄陽的方向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