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節 繁忙的一天(二)
字數:2157 加入書籤
大宋有爵位製度,但爵爺們不值幾個錢,非常地悲摧。爵位?正常情況下皇子也就封個公,公以下的爵位就是個工資補貼,還不能世襲,也不是實封,有意思麽?宋朝的爵位連宋人自己都看不起,認為是“徒為煩文”和“無益治體”,主要是宋朝爵位俸祿對比其他朝代其實是比較低的。食實封的爵位最多的也就千戶,少的百戶,而每戶換算的實際金額也就二十五文錢,北宋初年一兩銀子兌換一貫錢,一貫指770銅錢,計算下來,他們的月薪在2000文到文之間,也是二兩到十兩銀子,可見宋朝爵位俸祿低下。孟之祥有次犯了事,朝廷對他的懲罰就是削其爵位的食實封,約摸減了他一個月三兩銀子,加上罰銅二十斤,其它收入沒有觸動,簡直就是不痛不癢的懲罰,也難怪大家輕視爵位。計劃設置明朝的爵位分為親王、郡王、公爵、侯爵、伯爵,此上五等級均為超品爵位,子爵為一品官職待遇、男爵為二品官職待遇,輕車都尉,打下就是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皆為一個等級,如此,大明朝爵位共分為二十三個等級爵位值錢了,比如三等公一年就有500兩銀子及祿米500斛,每升一級就多100兩銀子和100斛,以下類推。明朝爵位的特點是降等世襲,即每承襲一次要降一大等級,但降級若幹次,如親王降至國公,郡王降至侯爵,公爵、侯爵和伯爵降到男爵,從男爵起就不再降級,以此爵傳世。至於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隻能算是預備爵位,不是真正爵位,則降等到平民了。每一代爵位隻傳一人,那人的兄弟們隻能自謀出路。再有就是親王隻能封姓孟的,郡王可封蕃外郡王,而異姓想要封王,則是死後追封。孟之祥采納的是辮子朝的爵位作法,不用真正明朝的爵位作法,不致於產生無數龍子龍。孟之祥說過非軍功者不得封爵,但有例外,如趙葵等人有擁立大功,對新朝建立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新朝由此定鼎,因此孟之祥加殊恩給他們,給他們授爵。爵位的來路,終究還是軍功,其他非軍人以後就沒有這樣的便宜賺了。並且孟之祥告訴諸人,爵位有上升的渠道,比如趙葵可以爭取食國公雙俸,還有就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爵位,但比較難。相比之下,武將們很有希望為子孫們拿下一個世襲罔替的爵位。他的安排令諸大臣有種驚豔的感覺,明白到孟之祥這是扶持起一個新的階層,即勳貴階層,他們與國同休,形成與文官、武將對峙的形勢。不過,大家很喜歡!畢竟以後多了一條出路,這條路還很光明,象趙葵他的爵位,哪怕兒孫們再不爭氣,傳到男爵,依舊有爵位,對他趙氏有一個保證。孟之祥明確地指出了除非犯了諸如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和內亂的十惡不赦大罪,那就要奪爵,一般不會輕易奪爵,比如某男爵犯了殺人罪,他肯定沒爵位了,但他的後人,可以找一個人來襲爵,不斷他家的爵位。這,就是真正的丹書鐵券!皇帝表明了他的誠意,同時他作出的“擴部”決定也深得文官們的擁護,畢竟,官帽子多了。三省六部製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製。它始於隋朝五省六曹製,完善於唐代,宋朝一直采用。真正做事的六部,孟之祥現在“擴部”多了三個部,即農工商部、教育部、衛生部,並表示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機成熟時,他會繼續擴部,最明擺的,農工商部就可以分出三個部了,所以,文官們欣然地吃下了他畫的大餅,對他表示擁護!……孟之祥與閣臣們討論了次年開科舉的事務,這不是件小事,乃收拾天下人心,表示國家穩定的重要舉措。明年科舉,大體仿照宋朝的進士科,進士考什麽,明年科舉也考什麽,另有加考的內容。由負責的厲文翁給大夥兒看了他們緊急編寫的《科學》教材,主要脫胎於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秦九韶《數書九章》、楊輝的《詳解九章算法》和《楊輝算法》加上四川青居職業教育書籍,匯編而成。孟之祥知道,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得緩緩而行,所以科舉重點考儒學內容,考科學的成績隻作參考用,但有了科舉的引領,相信科學將會發展起來。君臣們確定依舊製,進士分三甲名次,有狀元、探花和榜眼,隻是他們的去向將不再是翰林院,而多授實務官。……君臣們討論的一項重大事務就是確定《宋史》的編委會人選,還有對宋朝的定論。古時候王朝更替,隻要不是特別戰亂的時候,都會修前朝的曆史,這是為了蓋棺定論,論述本朝合法性。如果說孟之祥的登位是給大宋蓋上了棺材板,那麽為大宋修國史,就是給棺材板敲上釘子,其意義重大!修了《宋史》,表明你大宋徹底完蛋,成為曆史,這對於新朝意義重大。而參與修史的官員,那可是無上的榮譽,如唐朝大臣張九齡,他的頭銜是正議大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院學士副知院事兼修國史、賜紫金魚袋上柱國、曲江縣開國男,這當中,兼修國史這個文字工作職位,還排在了賜紫、金魚袋和上柱國和曲江縣開國男之前!想想看,以後大家拿起《宋史》一看,編寫人有你的名字,這不就是青史留名嗎?大家不會記得你的爵位,但《宋史》會一直流傳下去,畢竟修史可是浩大工程,後朝為前朝修史是理所當然,少見後後朝為前前朝修史。趙葵的地位超然,是當然的編委會人選,其餘六位閣臣,為了成為編委會成員,則在禦前發生了不大不小的爭論,最終還是皇帝決定,以趙葵為首,賈似道、厲文翁為副,其餘人等個個有份,組成編委會,召集一幹人等,搜集資料,刻不容緩!……會議開到了十二點,議題還有六項沒有完成,孟之祥提議大家吃個快餐,吃完後稍為休息,繼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