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澎湖島

字數:3935   加入書籤

A+A-


    澎湖島與白沙島、西嶼島呈環狀連接,三島中間便是澎湖灣。
    《澎湖紀略》記載,明洪武五年,信國公湯和經略海上,以澎湖島居民叛服靡常,因盡徙歸內郡,置於漳、泉之間,廢巡檢而墟其地。
    這項搬遷事宜,直到洪武二十年才完成。
    時光荏苒,百年過去,沿海失地的閩南百姓又偷偷逃到澎湖列島上求生,實在讓人感到唏噓。
    九月,海峽刮起東北風。
    每年的這個月份,都要提防從北方乘風南下的倭寇海盜。
    今日卻有些特別,一艘沒有掛帆的巨大海船由南麵海域駛來,引起了澎湖島上居民的恐慌。
    年幼時,石老曾聽祖父講過當年鄭和寶船下西洋時的場景。
    作為澎湖島上德高望重的長壽老者,歲月滄桑,石老也曆經了無數的大風大浪。
    如今看到這樣一艘巨船,讓石老不得不聯想朝廷是否又要下令百姓移遷。
    “告知村裏的青壯切勿衝動,讓婦孺們先藏起來。”石老向長子吩咐。
    長子擔憂道:“父親,您老也避一避吧,這裏交給孩兒們。”
    石老怒道:“為父都一把老骨頭了,還如此惜命作甚,你快去安排!”
    將長子攆走,石老拄起拐棍,不顧眾人阻攔,隻身慢悠悠地朝海邊而去。
    望遠鏡視野中,島上點綴著一座座低矮的房屋村舍,男人們手持簡陋的武器不安地向這邊張望,婦孺驅趕著成群的山羊,快速向北麵山丘轉移。
    “如此重要的位置,大明竟然選擇放棄,真是讓人費解。”史永仁放下望遠鏡,搖頭歎息道。
    剛剛被果防部任命為駐澎湖守備連連長的楊波意氣風發道:“正因如此,這才給了我們占據此島的機會。”
    史永仁憂慮道:“澎湖距離大明漳泉太近,我們的舉動會不會引起大明的警覺,我可記得荷蘭東印度公司就是在澎湖之戰中被大明水師擊敗的。”
    ‘占據澎湖,轉進大員’這個作戰方案,楊波了解到的情報要比史永仁更多。
    當下,大明既未在澎湖設置管理機構,又未在漳州月港開設“洋市”,“準販東西洋”。
    雙方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短期內,應該能保持相對和平。
    依據曆史經驗,嘉靖四十二年,重設澎湖巡檢司。萬曆二十五年,為防倭寇,設澎湖遊兵。兩次旋又裁撤的政策,並沒有在澎湖島上駐軍。
    宋洲大可來個緩兵之計,待大員初步開發後,澎湖島的作用也就沒那麽重要了。
    楊波輕鬆說笑道:“我們又不是臭名昭著的voc,大不了遇到明軍水師就暫避鋒芒。”
    ~~
    馬公港的水文不錯,破浪號安全的近岸下錨。
    駐島的士兵依次乘舢板登陸,立刻警戒開來。
    隨著物資的不斷卸下,史楊兩人也隨隊伍登上了澎湖島。
    史永仁留在岸邊,忙著物資卸貨統計。
    楊波走上一個高坡,眺望著海灣周邊的地形,心中盤算後續的布防情況。
    望了一陣,他拿著地圖,向身旁的排長下令:“派人去蛇頭山風櫃尾與西嶼東台勘探一下地形,注意安全,盡量不要與島上的百姓起衝突。”
    排長保證道:“連長放心,我們一定遵守紀律。”
    命令剛下達,一士兵跑來向楊波稟報:“連長,有島上百姓要見你。”
    楊波一時沒想好要與島上的百姓說些什麽,總不能講,宋洲人來了,青天大老爺就有了的鬼話。他踱了兩步,說道:“先把人請過來。”
    士兵一臉為難,猶豫道:“連長,要不還是你過去吧,那人,我們不敢請!”
    “怎麽,還有人不怕刺刀,敢擺譜?”楊波被這話逗樂。
    由士兵引路,楊波很快見到了士兵不敢請的‘狠’角色。
    隻見一個老態龍鍾,眉發皆白的老者被攔在警戒外圍。
    楊波打量著老者。
    老者也在打量楊波這群人,卻見這群人著裝統一,留著髠發,相貌與明人相近,不像是倭人或東麵島上的土著。
    老者拱手道:“老朽見過貴客,不知貴客從何處來,有何為?”
    老者年齡雖大,口齒依舊清晰。
    楊波急忙還禮,態度隨和道:“老人家莫要慌張,我等並無惡意。我等也是宋末漢人後裔,來此島,是為了暫避風浪。”
    老者不知楊波話中真假,但聽楊波講得一口流利的閩語,態度謙和,心中稍安幾分。
    “老朽姓石,久居此島,貴客遠到而來,若不嫌棄,還請前往寒舍吃一杯茶。”石老邀請道。
    楊波道:“老人家誠心邀請,晚輩不敢推辭,請老人家在前帶路。”
    一排長見勢,急忙在楊波耳邊低語:“連長,安全起見,要不要帶上幾個小地瓜。”
    楊波胸有成竹道:“一把手槍就夠了,如果出現意外,你立刻帶人支援。”
    吩咐完,楊波帶著一個警衛,亦步亦趨地跟在石老身後。
    一路上,楊波默默觀察,收集著有用的信息。
    島上地勢大體平坦,無河川山嶽,土壤層淺薄,均為紅棕土壤,肥力不足,水源缺乏,加上海風強勁,不利於禾稻生長。
    放眼望去荒草叢生,並無高大的樹木,農人開辟的農田裏種著青豆,長勢看起來並不茂盛。
    石老走走停停,最終在楊波的攙扶下,返回了村中。
    剛到村口,就聽見有人喊:“石老回來了!”
    一身穿青布直身長衣,頭上戴四方平定巾的中年人快步上前,將石老扶住,關切道:“父親,您何必隻身犯險。”
    石老吩咐:“不提這些,快讓人備茶,我要與貴客一述。”
    聽石老這麽講,中年人方才注意到奇裝異服的楊波。
    中年人連忙行了禮,帶著楊波回到家中。
    村裏的男人們壯著膽,也跟著來到石家門前圍觀。
    家中晚輩端上茶,石老問道:“不知貴客如何稱呼?”
    楊波道:“免貴姓楊,單名波字。”
    石老又問道:“泉州順風二晝夜可至本島,常有商船來此休整,而後前往琉球,貴客亦是如此?”
    楊波答道:“的確如此,不過本國距離此島路途遙遠,我等將在此建一棧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