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滿者伯夷改革

字數:3125   加入書籤

A+A-


    滿者伯夷,新村。
    從都城趕來的宣旨官大聲誦讀著新王登基後頒布的改革法令。
    去年(新世界10年)年末,滿者伯夷國君基林特拉.瓦爾達納突然離世,國君之位傳給了年僅六歲的克塔拉亞薩.瓦爾達納。要問為何是個毛孩子繼位,原因在於他的外公是國相小蘇希達。
    用腳趾頭也能想清楚,這裏麵充斥著陰謀的味道。奈何小蘇希達在基林特拉.瓦爾達納死時,掌握了先機,將諸王子引入王宮,隨後以雷霆手段處死了這些潛在的威脅,扶持自己的外孫登位。
    平定國內小規模的動亂後,小蘇希達立即借用新王的名義開始了多項改革,以此挽救滿者伯夷岌岌可危的國勢。
    經宋洲指點,小蘇希達深刻明白了“錢袋子”與“槍杆子”的重要性,所以這次改革圍繞的核心隻有兩點,一個是軍改,另一個是稅改,大體上並沒有動貴族的利益。
    軍改方麵,小蘇希達按宋洲的標準訓練新式陸軍與海軍,逐步裁汰舊體係軍隊,安排自己的兩個兒子擔任兩軍統帥。
    稅改方麵,小蘇希達取消了國王轄地的包稅製,將各村社首領轉化為地主,直接向首領征收田賦與徭役,由此少了中間商的盤剝,國家還多了一批擁護王庭的新興地主階層。
    同時,小蘇希達委任自己的大女婿擔任剛成立的滿者伯夷海關關長,將裁汰的士兵轉化為海關警察,打擊走私貿易,以此壟斷胡椒收益。
    這兩柄斧掄下來,確實有了奇效,原先蠢蠢欲動的貴族們在宋洲援助的燧發槍刺刀下,瞬間偃旗息鼓,決定觀望一陣。
    當然,宋洲也沒真的想無私幫助滿者伯夷恢複昔日的榮光,該暗中使絆子的,依然再使。如宋洲商業銀行在小蘇希達清洗王室成員時,偷偷吸納王室餘孽的錢財,並協助這些人逃亡舊港。同時,宋洲還打著商業合作的幌子,與各地的實封貴族接觸,承諾必要時,可以向貴族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小蘇希達對宋洲的“埋雷”舉動心知肚明,但眼下隻能假裝看不見,他可不想在內外夾擊下,落得和王室餘孽同樣的下場。
    新村位於爪哇東部,是一座良港,舊港宣慰使施二姐晚年移居此地,被滿者伯夷國王封為新村蕃舶長,專司貿易事宜。
    新村居民最多時有千餘家,多為當年跟隨施二姐來自的華夏広東、漳州及泉州人。這些年因滿者伯夷與淡目的戰爭,導致許多漢人又逃回舊港,新村由此變得蕭條起來。
    跪在宣旨官麵前,聽宣的百姓中有前文的一個熟人。此人不是旁人,正是為宋洲向大明朝貢出過力的蘇南。
    在以正使身份協助宋洲打開對明/朝貢貿易後,蘇南婉拒了宋洲拋來的宗教管理會副會長之職,選擇繼續完成自己的朝聖之旅。
    和曆史紀錄的情況差不多,蘇南的麥加之行因戰事受阻,他隻好留在馬六甲城跟隨一位傳教師學習綠教教義,並於去年結束課業,返回了新村。
    宣旨官誦讀完改革法令,又馬不停蹄前往了下一個村落。
    待官員離開,村民們迅速圍攏在一塊,開始交頭接耳的議論。
    見此一幕,新村的首領帕波尼壓製住心底的狂喜,對村民道:“改革是件好事,今後大家按王庭的法令執行,該繳納的田賦與承擔的徭役,隻會減少,不會增多。”
    “沒了包稅商,那以後遇到災荒年景,我們找誰借貸?”有村民擔憂道。
    “帕波尼老爺,您作為村中的首領,可不能不管我們呀!”心思活絡的村民已和帕波尼攀起了交情。
    帕波尼笑嗬嗬道:“好說好說,大家都是一個村社的,我自然會盡量照顧。”
    從蘇南一行人身邊經過,帕波尼輕蔑一笑,眼神裏對異教徒的厭惡不加掩飾。
    蘇南的弟子們握緊拳頭,對帕波尼恨得咬牙切齒,這些人都是苦出身,若按印度教的等級區分,皆屬最低賤的階層。常日裏,帕波尼在明知這些人是綠教教徒的前提下,依然羞辱的稱呼他們為“首陀羅”,而且帕波尼與包稅商狼狽為奸的事,這些人也十分清楚。
    現在王庭取消了包稅商,帕波尼便能一手遮天,往後的日子隻怕會更不好過。一想到此,弟子們憂心忡忡地看著蘇南,蘇南臉上卻是一副淡然的神情,讓眾人萬分猜不透。
    最後一批留在新村的漢人商量過後,其中一人作為代表,走到蘇南身前,按綠教禮儀行了一禮,說道:“阿訇,感謝你這一年來對我們的教誨,我們商量後,決定離開這裏,前往舊港重新開始。”
    改革法令中取消國王轄地的包稅製,將各村社首領轉化為地主,等於是將村社集體土地變為首領的私土,村民也一下從自耕農變為了佃戶。
    漢人們留守在此,對土地的最後一點眷念,在此法令下蕩然無存。這還不如前往舊港,重新闖蕩呢!
    “你們想好了嗎?”蘇南開口問。
    “已經想好了,等下次舊港商船到來,我們便搭乘順風船離開。”漢人代表毫不猶豫,激動地說道:“上次遇到了坐船前來做買賣的同鄉,他說舊港現在已今非昔比,我們去了隻要集體勞作兩年,就能獲得人均不少於五畝的土地。”
    蘇南的弟子們聽到漢人代表的介紹,眼神裏滿是羨慕,可惜他們沒錢買船票,舊港商船也不載非漢人移民。
    “想好便好,勿要忘記我所講的教義。”蘇南叮嚀。
    與漢人村民作別,蘇南與弟子們回到簡陋的qz寺,他抬頭打量著寺內的裝飾,好像陷入到某種回憶中。片刻後,蘇南才回過神,轉頭對弟子們道:“我想我們也是時候離開這裏了!”
    “師傅,我們要去哪裏?”有弟子忍不住好奇道。
    蘇南充滿信心道:“去吉裏,那裏是我感受真/主啟迪的地方,有我先師打下的傳教基礎,我們可以招募兄弟姐妹,一邊開墾農田,一邊建設自己的理想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