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登門(下)

字數:3418   加入書籤

A+A-


    李朝史書上對李隆暴君、昏君的評價,沒有什麽好反駁的,但對其所謂的惡行描述卻值得商榷。
    如排斥佛教,廢除寺廟,這並不是壞事,隔壁鄰居同樣搞過滅佛,中宗反正後,該政策亦被堅持實行。又如利用外戚勢力打擊兩班大臣,這不過是國君加強王權的一種手段,雖然手法血腥,但台諫朝臣的“淩上”“慢上”之風,已經動搖了王室的權威。再者,勳舊派與士林派的黨爭也不一定和風細雨。
    史書中對李隆的評價多出自儒家文人的手筆,他們會濃墨重彩的描寫李隆的殘暴舉動,但對其嚐試量田、奴婢推刷等政策,恐怕會一筆帶過。
    明朝弘治之後,便是正德,儒家文人同樣對這位“我行我素”的皇帝沒有好詞色。但稍微有史識的人都清楚,正德為何會如此逆反,還不是內閣大臣太強勢,做皇帝的,啥事都不能做主。
    聽完全羅道商人樸士廉的建議,李隆的目光轉移到了何仰身上。
    何仰清了清嗓子,拱手道:“早聞殿下聖名,今日一見,真是三生有幸!此次陪同元大人來貴國遊曆,草民發現貴國有一件商品或許能在宋洲賣出個不錯的價錢。”
    元大忠為何仰做完翻譯,安靜等待李隆開口。
    “你們宋洲人在濟州島的所作所為,本世子也有耳聞,聽言宋洲以商立國,本世子實在想不出商人除了對金銀趨之若騖,還會對何物感興趣!”李隆話中譏諷道。
    隨著宋洲商品在朝鮮的鋪開,宋洲作為幕後黑手,占據濟州島的事情已經不是秘密。前兩年還有李朝官員上奏,建議武力收複濟州,趕走宋洲人,可了解濟州實際情況的武將們誰也不吱聲,奏文建議因此無疾而終。
    這幾年,宋洲在濟州島加大投入,大造艦船,使得濟州島一地船隻數量超過30艘,總噸位超過了一萬噸。這個船隻規模遠超過朝鮮的水師艦船,雖然過半船隻都是武裝商船,但戰力依然不俗,誰又能小視。
    “草民感興趣的是貴國的官奴婢,願意為此付出一個令世子滿意的價格!”何仰對李隆的譏諷不以為意。
    元大忠哆哆嗦嗦地翻譯,密切注視著李隆的神情,一旦惹怒了世子,他還得負責賠罪擦屁股。
    見李隆臉上掛著一抹玩味,何仰繼續道:“宋洲先人曾言世間萬物都有其價格,官奴婢亦如是,草民願意以成人十兩,幼兒五兩的價格,有多少買多少!”
    聽完這個報價,商人樸士廉都有些坐不住了,自己累死累活,還不如倒手卑賤的奴婢來錢快。
    李隆忽然放聲笑道:“好一個世間萬物都有其價格,你開的價碼不錯,可惜本世子對這種生意不敢興趣!”
    “世子現在不感興趣,可往後說不定就會有興趣,今後隻要有官奴婢發配到濟州島,草民都會按這個價格付款。”何仰笑道。
    按李隆窮奢極欲的作風,繼承大位後,王室支出用度不足,肯定是板上釘釘的事,屆時候還不得想方設法的搞錢。
    曆史上,李隆在位期間發動了兩次“士禍”。燕山君四年的戊午士禍,被誅殺的官員有三十多人,大批士林派被驅逐出朝堂。燕山君十年的甲子士禍,被誅殺的官員也有二十多人,這一次士林巨頭金宏弼、死去的勳舊大臣韓明澮等均受牽連。
    李朝的官員製度有點像魏晉時期九品中正製,上層官員被殺,能牽出下麵許多門生故舊,兩次士禍,少有數千,多則上萬人被貶為官奴婢。
    中樞正是看中了李隆的霍霍能力,才提前派何仰來為其提個醒:你呀多流放一點人去濟州吧,俺們不缺錢,價格絕對公道。
    兩條建議,一條都未被采納,元大忠無奈,隻得灰溜溜帶著何仰與樸士廉離開世子府。
    走出府門,樸士廉向何仰苦笑道:“正如何兄所言,這次終究是白忙活一場。”
    何仰聽完元大忠的翻譯,一臉輕鬆道:“非也,咱們把自己的建議說出,總能在世子心裏留下些許印象,未來猶未可知!”
    樸士廉轉過話題,道:“何兄有心想買奴婢,或許在下能幫上忙。”
    “怎麽,樸東主對這種生意也感興趣?”何仰笑問。
    “能掙到銀子,在下自然敢興趣,買來百來個私賤供何兄驅使,對在下而言不是難事!”樸士廉拍著胸脯道。
    李朝的特色奴婢製挺奇葩的,按一滴血原則,隻要母親是奴婢,子女也跟著是奴婢。奴婢分為公賤和私賤。公賤屬於官府,又分私奴婢、官奴婢等。樸士廉所言的私賤便是富貴人家蓄養的奴婢。
    何仰邀請道:“既然樸東主開口,那我們找一處茶樓,好好聊聊!”
    ~~
    濟州島,濟州邑。
    一艘漁船剛駛入港口,岸旁等待的魚販一窩蜂的湧來,開始挑挑揀揀。
    魚販人群中,一留著山羊胡的中年人向船主問:“老李,今天魚獲咋樣?”
    李船主跳下船,拍了拍手上的魚鱗,說道:“還行!”
    中年人道:“還行就是行,看來收成不錯,快給我稱幾筐新鮮的,我那邊急等魚下鍋!”
    “好嘞,三寶快上貨!”船主吆喝完,遞給中年人一支煙,笑道,“林掌櫃,如今您家酒樓生意可是日見紅火了喲!”
    中年人摸出打火機,給李船主點燃煙:“突然提這個,老李你不會又是想漲價吧?”
    “怎麽會,林掌櫃您可是說笑了,我有侄兒剛從寧海州逃荒來,吃不了海上的顛簸,我便想讓他去您酒樓學個廚藝,將來不至於餓肚子!”李船主訕笑道。
    中年人感慨:“哎,這老天真是無眼,總讓咱山東受災!看在同鄉的份上,你明天帶你侄兒過來,我瞧瞧人樣,醜話說在前,要是不能吃掌勺的苦,倒時候被我趕出來,你老李可別怨我!”
    李船主點頭道:“規矩我懂,林掌櫃您放一萬個心,我那侄兒老實本分,定然不會給您添麻煩!”
    兩人說話間,一艘倭船靠岸,船上眾倭人點頭哈腰了半天,才有一幫人快步下船前往城中。
    李船主見此一幕,道:“這幫倭人可真是有意思,上次犯了濟州邑的規矩,被抽十鞭,不是認為咱們無禮,叫嚷著再也不來濟州了嗎?”
    “不來這,他們吃啥穿啥,咱們宋洲的東西,可不愁沒人買!”中年人有些驕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