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大招工(3)

字數:3407   加入書籤

A+A-


    安平港。
    福船終於通過檢疫,從船舷走下來的老老少少一個個背著破舊的包裹,如同乞丐一般。
    胡寅與吳老掌櫃垂手站在碼頭,見船上的人大部走出,這才迎了上去。
    一管事快步走到兩人跟前,行禮道:“見過五爺!見過吳掌櫃!”
    “這就是你這次招來的機工?”胡寅指著碼頭上麵黃肌瘦的一群人,語氣裏帶著驚訝。
    管事麵露無奈道:“回五爺的話,如今杭州城不知是誰在謠傳,說夷州遍地是吃人的蠻族,弄得我們現在招募機工都要比以前困難。”
    “看來是有人眼紅我胡家了!”胡寅瞬間便想明白。
    “正是,大老爺也是這麽說的。五爺,您別看這些人穿得破破爛爛,從前他們可全是從事絲綢紡織的老機工。”管事介紹道。
    胡寅問:“一共有多少人?”
    “共有26名機工,連同其家眷,合在一起是84人,還有3名老資曆的機工師傅仍在船上,要等五爺您……”管事看胡寅臉色漸漸陰沉,話說到半截硬生生收了回去。
    胡寅順著話頭,說道:“是要等我發話,答應他們漲工錢,以及年末分紅的條件,才肯下船?”
    “是!”管事苦著臉道。
    胡寅冷冷說道:“不願下船,就讓他們隨船回去,我這裏廟小,貢不起大佛。”
    “五爺,這恐怕不好吧……”管事擔心道。
    “沒有什麽不好的,這次回去,你與大老爺講明,下次不必再派機工師傅過來,現今這夷州已然要變天了!”胡寅意味莫名道。
    說完,他招呼隨行跟來的夥計領著機工及其家眷,去辦理海關手續。
    管事偷偷向吳老掌櫃詢問:“五爺話裏是何意思?”
    吳老掌櫃扶須,笑道:“就是字麵的意思,這幾日,你隨我們走一走,一切都能知曉。”
    安排好這些事,胡寅並沒有著急離開,而是與吳老掌櫃一行人,一道前往剛剛在安平興起的棉花交易市場。
    碼頭單獨被隔開的一片區域內,一群從淮北跑來的走私海商,在與安平本地的棉花收購商討價還價。
    “一擔棉花必須得加一錢銀子,我們辛辛苦苦從淮北運到泉州,再從泉州運到安平,這一路上下打點,花了不少銀子。”
    “你們這棉花含水量太高,我收回去,還得幹燥處理。再者,現在的價格比你們賣到鬆江高了三成不止,我再提高價格,接下來棉布該怎麽賣?”
    兩邊打著口水仗,一時半會,誰也不能說服誰。
    觀望了一陣,胡寅無意間瞅見一艘宋式貨船正忙著卸運被擠壓成方塊的棉花,這船棉花的成色明顯與淮北海商的棉花不同。
    “這是從哪裏收來的棉貨?”胡寅向驅趕有軌馬車的車夫打聽道。
    車夫不太肯定道:“我也不清楚,聽說是從天竺運來的。”
    “天竺?”胡寅想了想,印象中天竺好像在南洋以西,沒想到宋洲為了收購棉花,竟跑去了那麽遠。
    在棉花交易市場逛了一圈,胡寅不僅看到了棉花交易,還意外發現有大明走私商人運來了蠶繭,如今的安平漸漸像個貔貅,有朝一日,這裏終將會超過蘇杭。
    ~~
    全自動繅絲生產線第一期順利投產,緊接著,台南紡織局又試運行了全自動絲綢紡織生產線。確定機器無故障後,台南紡織局隨即請來各大絲綢機房東家,召開了一場座談會,準備就生產技術更新,實現自動化生產做推廣。
    各大絲綢機房或多或少都對全自動繅絲生產線的事有所耳聞,有些人還親自去繅絲廠參觀過。對使用新技術,這幫人是不排斥的,但讓這幫人掏錢購買新設備,他們便有些不情不願了。眼下,大家安安穩穩的掙錢,躺在舒適區挺好,掏錢購買新設備還得花時間適應,重新培養機工,也不知什麽時候能回本,這是這幫人的普遍想法。
    “今日把大家請來,有些話,我就不遮遮掩掩了,現在安平的絲綢機房共有六家,生產效率實在太低,根本無法滿足外部對生絲與絲綢的巨大需求,出於商業利益也好,出於稅收考量也罷,推廣新技術與新設備的形勢迫在眉睫。”紡織局局長道。
    “華局長,我們這些人……”有絲綢機房東家起身,準備述苦。
    紡織局局長擺手,沒給此人機會:“不管什麽理由,我不想知道,今後夷州隻會允許兩家絲綢紡織廠存在,諸位要麽合股經營,要麽退出,由紡織局出麵贖回,我要得隻是結果。”
    紡織局局長的話有些不近人情卸磨殺驢的意味,各大絲綢機房東家心裏雖有怨氣,但現在形勢比人強,誰會和銀子較勁。
    紡織局局長給眾人三天的時間考慮,並邀請眾人有時間去全自動絲綢紡織生產線參觀,對於一些人提出的資金及機工安置等問題,他一一給出了答複。
    這場座談會中,胡寅始終不發一言,他心裏其實已經有了計較。
    會議結束後,胡寅帶著負責杭州與安平聯絡的管事,參觀了絲綢紡織廠與棉布紡織廠,見識了宋洲機械製造的“魔力”。
    “現在機紡的絲綢與人工紡織的絲綢,質量上稍稍略遜一籌,但機械製造的生產工藝,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絲綢紡織廠廠長介紹道。
    管事看著機器轟鳴的工廠,感覺自己像是墜入冰窟一般,兩腿顫顫,後背生寒,直呼不可思議。
    特別是進入棉布紡織廠,從軋棉、紡紗到織布,整個過程看完,管事更是將這些機械驚為“天工神物”,終於明白那日五爺為何要說這夷州已然要變天。
    來到展銷廳,胡寅買了數匹機械生產的綢緞與棉布交給管事。
    “你回去後,將這些樣品交給大老爺瞧瞧,讓其早做準備。”胡寅叮囑道。
    “小的明白,小的回去知道該怎麽講。”管事想了想,滿臉擔憂道,“五爺,您說等夷州這裏的紡織業興盛起來,杭州的絲綢業還有活路嗎?”
    胡寅無波無瀾道:“未來的事,如何能料,現在也隻能小心走好每一步路,順大勢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