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章 衣冠南渡

字數:4281   加入書籤

A+A-


    西晉末,晉元帝避亂渡江,建立東晉,由於當時大批縉紳﹑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隨之南下,史稱“衣冠南渡”。
    其後,曆史上幾次人口、經濟、文化中心的較大的轉移,一般都以“衣冠南渡”名之。
    曆史上有三次因動亂而發生的大規模人口南遷現象,分別是
    第一次,西晉末晉元帝司馬睿渡江,定都建康建立東晉。
    第二次,唐“安史之亂”後,中原士庶避亂南徙。
    第三次,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臨安為行都,建立南宋。
    此外,另有明初大移民,清代湖廣填四川等人口遷移事件,但與上述事件不同,往往並不被放在衣冠南渡之列。
    其中,史學界亦有隻認可西晉末與北宋末這兩次為“衣冠南渡”(也有曆史學者三者皆稱)。
    西晉末年,這是中原政權和文明首次南遷,由西晉京師洛陽南渡至建康。
    西晉晉懷帝、晉湣帝時期中原地區大規模戰爭不斷,向中原遷徙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民族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君主製政權,史稱五胡亂華,並最終釀成永嘉之禍,中央朝廷受到威脅。
    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族臣民從京師洛陽南渡,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原第一次大規模南遷。
    後西晉渡江後,中原士族等臣民相隨南逃,王導依賴南渡的北方士族,團結江東豪強,協助司馬睿在建康定都,建立了東晉政權。
    晉統治者衣冠南渡後,曆史進入南北朝時期。
    這是第一次比較重大的南移事件,此次衣冠南渡之後,天下的文化中心開始向江南轉移。
    唐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反對唐王朝,史稱“安史之亂”,這次叛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自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起,至762年(唐代宗寶應元年)結束,前後曆經七年之久。
    這次曆史事件,是當時社會各種矛盾所促成的,對唐朝後期的影響尤其巨大。
    隨後,北方的胡族攻入中原,唐朝進入戰亂和藩鎮割據時代,以及之後更為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隨著第二次“衣冠南渡”,大量中原人口向南方遷移,南方地區與北方中原的差距開始縮小。
    有學者甚至認為,南北人口甚至已接近均衡。
    一般認為,中晚唐至五代十國的這次衣冠南渡,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江南的經濟和人文基礎。
    1126年(靖康元年)北方的金兵攻克宋都城汴京。
    1127年(靖康二年)三月,金軍大肆搜掠後,立張邦昌為楚帝,驅擄徽、欽二帝和宗室等北返,北宋亡。
    史稱“靖康之變”,或“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之恥”。
    漢族統治者衣冠南渡,在杭州建立南宋,中原漢人人口大量向南方遷移。
    之後,蒙元又占領中原,中原地區破壞很嚴重。
    南方的江南地區作為南宋的統治中心區域取代中原成為了新的經濟中心。
    此次南渡,發生在1127年(即趙構建炎元年、靖康二年),故也稱建炎南渡。
    一般認為,經過這三次主要的大規模南移,經濟中心最終從中原地區轉移到了江南地區。
    ……
    四月,寄居南陽宛城的士民紛紛南下,準備遷移前往西陵依附於我。
    “主公,賈文和圓滿完成任務,不僅說服以謝安為首的一大批士族投降,並成功說降五萬魏軍!如今,謝安與魏軍還在宛城、武關,士族則紛紛南下投奔,眼下士族車隊已經抵達安陸境內!”張昭前往匯報道。
    “我本無意接納士族,奈何人家非要投奔於我,那我也沒辦法!子布,你可清楚南下的士族中都有哪幾家?”我攤了攤手說道。
    “回主公,多數是豫州、關中士族,主要以陳郡謝氏、陳郡何氏、潁川郭氏、潁川庾氏、順陽範氏、京兆杜氏為首!”張昭回答道。
    “除了謝家外,可還有哪些人才?”我隨口問道。
    “何夔、範晷、杜畿、庾亮、庾翼皆是名士!”張昭回答道。
    何夔(生卒年不詳),字叔龍,陳郡陽夏人,三國時期魏國大臣,西晉太宰何曾的父親。
    出身於陳郡何氏,為人孝友,容貌矜嚴。
    避亂於淮南,成為袁術的下屬。
    後來投奔曹操,曆任司空掾屬、城父縣令、長廣樂安二郡太守、相府東曹掾。
    曹操進封魏公,以為魏國尚書仆射。
    曹丕成為太子後,拜太子太傅,遷太仆卿。
    魏文帝曹丕即位後,何夔受封成陽亭侯。
    因病辭官,去世後,被諡為靖侯。
    ………
    範晷(?約299年),字彥長,南陽順陽人,西晉時期名臣、名士。
    順陽範氏始祖,官至涼州刺史、雍州刺史、左將軍。
    少年時期遊學清河,清河郡守以為五官掾,曆河內郡丞。
    範晷政務勤勉,奉公守法,深得河內太守裴楷的賞識,慧眼識英才的裴楷遂將範晷推薦到西晉政府作了侍禦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後為司徒左長史,轉馮翊太守,甚有政能,善於綏撫,百姓愛戴。
    征拜少府,出為涼州刺史,轉雍州刺史。
    傾心化導,勸以農桑。
    元康(291299年)中,加左將軍,卒於官。
    ………
    杜畿(163年224年),字伯侯,京兆杜陵人,漢魏官吏、將領。
    杜畿幼年父母雙亡,二十歲時在郡中任功曹,後任鄭縣縣令。
    舉孝廉,任漢中府丞,後棄官旅居荊州。
    獻帝建安年間,荀彧將其推薦給曹操,任司空司直,升護羌校尉,持節領西郡太守。
    高幹在並州反叛,杜畿改河東太守。
    魏國建立後,杜畿為尚書,但仍留在河東郡。
    曹丕即王位,賜其關內侯,召拜尚書。
    文帝即位,封杜畿豐樂亭侯,食邑百戶,為司隸校尉。
    文帝伐吳時,杜畿為尚書仆射,留朝掌管。
    黃初五年(224年),杜畿奉命製造禦樓船,在陶河試航,遇大風沉沒而亡,享年六十二歲。
    杜畿為政十六年,專務崇尚寬緩仁恕,百姓有爭訟,杜畿就為他們陳明義理,讓他們回去思考。
    結果鄉親們都相互自責而不願去打官司。
    杜畿勸勉百姓勤於耕織,勸課畜牧,使百姓得以殷富。
    後又興辦學校,舉薦孝悌之士,修整軍隊,講練武備,使河東大安。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血之孫吳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