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馮錫範的性命
字數:4617 加入書籤
鄭經應該是比前一天又有所恢複,氣色很好,心情看上去也更開朗了一些。
“章程定得甚好,稍後交由陳師傅辦理吧。”鄭經看完章程,麵帶笑容,滿意地說道,“對了,既然章程已定,三位對人選有什麽見解?”
“王爺,軍機處掌握機要軍務,人太少則不能集思廣益,人太多則容易泄漏機密,故而以我隻見,軍機委員以九人為宜。”這個答案之前毛淵明已經和許緯辰、項紹寬商量停當,現在不慌不忙地說了出來。
鄭經點了點頭,說道:“言之有理。那人選方麵,三位有何推薦?”
“秉承王爺您的意思,我們三人自當在軍機處為世孫效力,義不容辭。我們中還有一位陸希星,專門擅長後勤運輸,我們商量,讓他也入值軍機處,必能有所裨益。”毛淵明這個提議,也是三人事先商量好的,因為陸希星在某個以貓為標誌的電商網站上,從事物流工作已經近十年,經驗還是頗為豐富的,雖然和軍隊的後勤工作相比區別不小,但也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了。
“好,三位舉薦之人,我自然照準。”鄭經表示同意,然後又問道,“那其餘五人呢?”
“我們想推薦讚畫兵部陳繩武、左武衛薛進思和右武衛劉國軒,這三位都是軍中柱石。”
“嗯,這三個人也恰當。那還有兩位呢?”
“王爺,我們對軍中的其他將軍不甚熟悉,剩下兩位還請王爺挑選。”毛淵明答道。
“嗯,軍中諸將,若論資曆,則是以顏望忠和陳澤居首,就請這兩位擔任吧。”
“王爺,陳澤將軍數月之前剛剛休致,王爺還賜了他一塊地擴建家宅,頤養天年,如今要他重新出山,隻怕陳老將軍力有不逮。”項紹寬聽鄭經要用陳澤,覺得有點意外。
“嗬嗬,項先生怕是沒有體察到本藩的用意。陳老將軍年紀老邁,難以視事,恰好讓諸位在軍機處辦事便宜一些,若是換個年輕的,反而多了掣肘。”
“原來如此,還是王爺思慮周全。”毛淵明由衷地讚歎了一句。
鄭經又問道:“關於軍機處的事,三位還有什麽想要的,盡管提出。”
“這……”
“毛先生隻管說,不要吞吞吐吐的,我昨日已經坦誠相告,希望三位誠心輔佐克臧,若有要求,但說無妨。”
毛淵明點點頭,清了清嗓子說道:“王爺,我們商議過,雖然王爺一意提攜我們,隻是東寧百官諸將,多半還不認識我們,若哪一天我們發號施令,恐怕做不到令行禁止……”
“我明白了,毛先生是擔心眾人不服。”鄭經停下來想了想,又問道,“那毛先生覺得怎麽做才好?”
毛淵明沒有馬上回答,卻對著許緯辰使了個眼色,許緯辰便對鄭經說道:“王爺,新年將近,各地官員武將都會回安平鎮守歲迎新。王爺可以擇一吉日,召集百官諸將到王府,與毛會長當眾盟誓,這樣一來,百官諸將都能知曉王爺之意。”
鄭經聽完,略一思索,說道:“這個辦法不錯,不過不能在王府裏辦。”
“王爺的意思是?”
“在王府門口辦,不但百官要知道,東寧百姓也都要知道。”鄭經說得相當用力,自他受傷以來,好像還是第一次這樣說話。
“王爺英明。”毛淵明趕緊順口頌聖。
“對了,我這裏有本書,送給毛先生。”鄭經說著,指了指桌上的一個木盒子,“書在盒子裏,毛先生一定要仔細看。”
“毛某謹記。”
三日之後,鄭經的身體又恢複了不少,已經可以在椅子上坐著吃飯了。早飯過後,便派了小太監通知眾人,到王府正殿議事。
需要議的事,首先是如何處置馮錫範和董騰。
陳永華會同刑官柯平已經審問過二人,呈交的處理方案是以矯詔叛亂大逆論處,判處斬立決。
“大家的意思呢?”鄭經躺在鋪了棉被的藤椅上,幽幽地問道。
“此二人罪行,實屬可惡,正應該公開處斬,以儆效尤。”鄭斌應聲答道。
“還有誰有意見?”鄭經又問道。
“王爺,柯刑官判決公允,卑職也附議。”楊英也表示了讚同的意見。
楊英在六官之中,資曆最老,隨國姓爺從征多年,聲望甚至不在陳永華之下,他這麽一說,大小官員也紛紛應和。
“王爺,可否容毛某說一句?”在一片議論紛紛之中,毛淵明忽然說道。
鄭經點點頭:“毛先生請講。”
眾人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毛淵明稍微向中間踱了幾步,從容說道:“王爺,馮錫範和董騰矯詔作亂,罪大惡極,柯刑部判他們斬立決,至中至允,十分恰當。隻是……”
“隻是什麽?”柯平以為毛淵明在質疑自己的判決有疏漏之處,立刻出聲問道。
“隻是,能否留下此二人的性命?”毛淵明答道。
這下連陳永華也覺得非常意外:“毛先生為何如此說?”
“諸位,想必都還記得,國姓爺駕薨之後,發生了什麽?”
“這……”毛淵明這一問,喚醒了陳永華的記憶。
永曆十六年,鄭成功病逝之後,五弟鄭襲被在台諸將推舉為“東都護理”。不久之後,鄭襲手下心腹將領蔡雲、李應清、曹從龍、張驥等四人又以“世子亂倫,情急於勢,黨眾拒父”為理由,擁立鄭襲為“東都主”,並拉攏宿將黃昭、蕭拱宸等參與。鄭經在廈門得知之後,在洪旭、陳永華等人支持下登基嗣位,並出兵征討鄭襲。最後,鄭經軍在潦港一帶擊敗鄭襲軍,射殺黃昭,攻陷安平。隨後,蔡雲自縊而死,蕭拱宸、張驥、李應清、曹從龍等人遭斬首示眾,族人皆被流放。
“毛先生的意思是說,今日情形,與當年相似?”陳永華驚訝地問道。
毛淵明點點頭,緩緩說道:“不錯。當年國姓爺駕薨,鄭襲聚眾作亂,所幸被王爺及時平定。隻是,將蕭拱宸等人斬首之後,又發生了什麽事?”
“鄭襲帶領文武官兵數百人,竊取銀兩、槍械、船隻,投奔清虜去了。”陳永華捋著須髯說道,“所以毛先生的意思是,如果今日將二人斬首,就會有人心生疑慮,出海他投。”
“不錯。如今馮、董二人已成階下之囚,再難興風作浪,饒他們一死,幽禁終生,足以讓他二人日夜悔恨,愁苦餘生。若是一刀殺了,並無特別的益處,卻難免造成人心浮動,生出事端。”
“毛先生言之有理啊。”鄭經躺在藤椅上,忽然發話,“本藩時常想,當年若不是一時激憤,殺了蕭拱宸等人,也不至於叔侄失和,五叔跨海降清。”
“王爺……”陳永華見鄭經表態,稍微猶豫了一下,便也不再堅持己見,說道,“既然王爺采納毛先生之見,那就先判了二人斬立決,明正法典,然後再由王爺下恩旨特赦,轉為終身囚禁。”
“嗯,斬立決要判,恩旨也要下,不過不急於一時,等過幾天再辦。”鄭經一邊說,一邊用眼光掃視著眾人,“本藩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必須要先辦。”
“請王爺指示。”
“本藩要冊立世孫鄭克臧為監國。”
“王爺……”鄭經的話音一落,官員們一片小小的嘩然。
鄭經擺了擺手,示意大家安靜,繼續說道:“本藩橫遭意外,雖得上天庇佑,生命無虞,但終覺病體虛弱,不堪政務繁冗。克臧雖然年幼,卻有先王遺風,英敏果斷,器宇不凡。這兩年在軍中曆練,又頗有長進,深得軍心。立為監國,可以為本藩總理庶務,代行軍令。本藩主意已定,諸位不必勸諫了。”
“王爺,克臧世孫畢竟年幼,若是驟然委以重任,恐怕不堪負擔。還請王爺三思啊。”
見說話的是陳永華,鄭經絲毫沒有生氣,笑著說道:“陳師傅稍安勿躁,本藩既然有此打算,自然會妥當安排。” (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