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蕉園七子
字數:3166 加入書籤
和妃的女兒滿月,差不多便是新年了。
穿越者們在杭州已經過了三個新年了,今年似乎格外熱鬧。因為明軍不斷收複疆土,杭州漸漸成了後方,已經兩年多沒有兵火了。浙江各地的秩序和經濟也漸次恢複,寧波到杭州的內河航線因為海外貿易的緣故,也重現了往日的繁榮景象。
隻是,永寧宮的新年晚宴,除了新添了小公主而倍加歡樂之外,並無提高規格,皇帝朱慈炤一再表示,要與天下臣民同甘共苦。倒是杭州城裏,爆竹此起彼伏,勝過以往任何一年。
和往年一樣,軍機處和六部衙門都隻休息三天,便重新開始工作。
尚之信那邊,在陳永華的督促之下,把兒子尚崇謐和尚之孝的三個兒子尚崇坦、尚崇塤、尚崇城都送了過來,堂兄弟幾人在杭州過的年,也受到了皇帝的召見和賞賜,看上去恭順謙卑。從尚崇坦的口中得知,尚之孝原本有五個兒子,老二尚崇垣在惠州與父親一同戰死,老五尚崇圻年紀尚小,受了驚嚇,不久之後病死了。皇帝朱慈炤這個時候倒是頗有君長之風,告訴尚崇坦三兄弟,他們的父親和兄弟死於戰爭,隻有早日結束戰爭才能避免更多的人死亡,並且勉勵兄弟三人實心為朝廷效力。
而耿精忠果然如大家所料,借口老婆生病,兒子要在跟前伺候,拒絕把兒子耿顯祚送過來。
對於耿、尚二藩的表現,孫廣越認為是各自的境況所致。尚之信有好幾個兒子,還有弟弟無數,把嫡長子尚崇謐送了過來,再搭上尚之孝的三個兒子,看上去誠意滿滿,其實真要是出了事,尚之信可能毫不在乎這幾個人的死活。而耿精忠隻有一個獨子耿顯祚,兩個弟弟耿昭忠和耿聚忠都在京師,被康熙軟禁著,自然是死活不肯把兒子交出來的。再加上尚之信其實是耿精忠的妹夫,耿尚兩家關係親密,若是暗中勾結再次反亂,也不是不可能。
毛淵明當然覺得孫廣越的分析有道理,但暫時又不適合打草驚蛇,隻能低調處理。薑承誌提議派禦醫去福州給耿精忠夫人看病,順便觀察耿精忠的狀況,也被眾人否決,理由是夫人生病一事必然是假,若是派人去查看,那就是捅破了窗戶紙,肯定會激起耿精忠的異動。為今之計,隻有裝聾作啞,讓耿精忠自以為得計。好在耿精忠的軍力之前被劉國軒大幅削弱,如今連五千人馬也湊不出來,應該不至於輕舉妄動。
朝鮮國王在新年裏又派了賀年使前來,不但帶來了朝賀的禮物,還送來了情報。情報顯示,康熙為了避免多線作戰的窘境,正在與布爾尼議和。而布爾尼因為兵力有限,並無能力攻取盛京奉天府,也頗有與清廷議和的意願。兩家如能議和,則信郡王鄂劄的兵力就能解放出來,南下助戰。為了此事,軍機處又開會商議,常鎮業認為,布爾尼的父親阿布奈早年獲罪於清廷,被康熙囚禁在盛京,實際上就是康熙手中的人質,布爾尼的主要訴求之一就是清廷放回阿布奈,讓他父子團聚,而康熙不大會輕易答應放棄這個人質,因為這樣就少了一個控製察哈爾各部的籌碼。所以,布爾尼和清廷議和能否成功,恐怕還要再過一段時間才會有結果,暫時不必擔心鄂劄南下。
元宵過後,鮑婧和林櫻就開始忙碌新一年學堂開學的事。今年開學,將會有第一批十四歲的女孩子上學。按照許緯辰和林櫻製定的計劃,女學生在七歲到十歲之間上四年小學,十一歲到十三歲之間上三年中學,中學肄業之後,大部分分配到各處實習,準備擔任宮女、女史或者女官,隻有考選出的三十人,升入進修班,繼續讀書深造,為將來準備。
在女學堂教書的,多半是從杭州附近聘請的秀才。雖然明朝人有男女大防之說,但畢竟孩子們都是育嬰堂出來的孤兒,而且普遍還小,因此也沒有人特別關注。隻是,十四歲的女孩子身體已經發育,鮑婧和林櫻都擔心萬一惹出些是非來,終究影響聲譽,故此打算聘請女先生來教這三十個學生。
說是要找女先生,鮑婧和林櫻又不太清楚如何去找,古代沒有求職網站,在街口貼布告不但動靜太大,而且效果也不可能好。林櫻最先想到,不如去請教黃宗羲,請他介紹人選,黃宗羲是文壇領袖,江浙一帶的文士才女,沒有他不知道的。
黃宗羲倒也十分爽快,馬上推薦了一位書畫兼備的才女——李因。這位李因是紹興人,年紀很大,將近七十了,早年是與柳如是齊名的浙東名妓,後來給光祿寺卿葛征奇為妾。弘光二年葛征奇去世,李因“煢然一身,酸心折骨,四壁蕭然,時不能舉火,靠紡織為生,兼以作畫自給”,因為畫藝超群絕倫,“求畫者愈眾,遂為海昌土宜饋遺中所不可缺之物”,甚至還出現了很多假借她名的贗品。黃宗羲表示若是林櫻需要,可以馬上修書一封,讓林櫻帶去,請李因來杭州任教。
林櫻對黃宗羲推薦的這個人選頗為滿意,便請薑承誌和莊寒天一起陪自己,帶著黃宗羲的書信去紹興延請李因。李因已經六十八歲了,精神倒還矍鑠,雖然家境貧寒生活艱苦,卻也不想輕易離開家,但看到了黃宗羲的書信之後,頗感高興,便同意隨林櫻到杭州任教。
回到了杭州,林櫻為李因安排了住處,又向她介紹學堂的情況。李因對教女學生書畫頗有自信,隻是擔心自己年紀太大,一個人教一班三十名學生或許有些吃力。林櫻便又請教李因有何人選推薦,李因笑稱,這杭州城是江南第一文教勝地,如何不知道自己身邊就有一眾才女。
林櫻被李因這麽一說,忽然想起大學裏曾經學過中國文學史,課上曾提到,清初杭州有一個蕉園詩社,位於杭州西溪,匯聚了當時第一流的幾位才女,有“蕉園七子”之稱,是清代女性文學水平的巔峰。於是便問李因,是否是指“蕉園七子”中人。
李因頷首稱是,又說蕉園詩社之中,都是杭州最具才華的女子,時常聚會唱和,意在吟賞梅月之風,以添妝台逸興之情。其中馮嫻、柴靜儀、錢鳳綸、毛媞等幾人都是三十多歲,正值盛年,詩書才學無與倫比,若是願意前來任教,肯定比自己這個老太婆要有用。
林櫻這才恍然大悟,找常鎮業幫忙查問這幾人的住處,然後與鮑婧一同登門拜訪,逐一相請。結果,四人均對到女學堂任教興趣濃厚,柴靜儀三十九歲,兒子沈用濟在外遊學,而馮嫻和毛媞更是沒有子女,時間上十分寬裕,又都對女孩子讀書表達了強烈的支持,因此都表示可以馬上赴任。唯獨錢鳳綸雖然也有意參與,無奈母親顧之瓊病重,需要時時照顧,暫時無法應聘。
好在,這個結果已經令林櫻非常滿意了,這班女孩子能得到這幾位文壇才女教導,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於是,便請軍機處擬文,聘任李因為總教習,馮嫻、柴靜儀、毛媞三人為助教,從驚蟄開學之日起,為女生們上課,主要教導進修班,兼顧中學。 (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