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孝陵之行
字數:3838 加入書籤
唐雲沛的職責是押送勞軍物資,送到之後即無事一身輕,可以花時間探訪孝陵和東陵。相比之下,許緯辰和李書同就沒有那麽輕鬆,需要花力氣準備大年初一的祭奠儀式。因此,第二天一早,幾人就和朱術桂、鄭斌等人一起前往孝陵。歐陽漪倩本來就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便跟著秦九兒等人一起行動。秦九兒等幾個女生興致勃勃地來到江寧,可惜外麵畢竟在打仗,呂憲華和薑承誌都不同意她們出去玩耍,萬般無奈之下,唯獨今天能去孝陵,隻能也跟著一起去,總比悶在大營裏好。
孝陵坐落在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下,背山朝陽,按照古人的邏輯,風水格局甚佳。或者說,整個紫金山地區就是風水格局極好的地方,除了孝陵,還有常遇春、徐達、李文忠等六座功臣墓,當然,後世還在孝陵以東建設了規模更為宏大的中山陵,顯示出這一地方的迷人氣質和獨特吸引力。
眾人分坐三輛馬車,沿著神道直到金水橋下車。過了金水橋便是甬道,幾丈寬,灑掃得十分幹淨。不過,按照守陵太監的的說法,除非大明天子親臨,否則不能從甬道中間走,必須從甬道旁邊走。
朱術桂二話不說,帶頭沿著路邊向裏走,眾人也就魚貫跟在後麵。
秦九兒低聲問李書同:“那太監說的是不是真的?”
李書同用手拍了拍秦九兒的頭,柔聲斥道:“你乖一點,別搗亂。”
秦九兒摸了摸自己的頭,噘著嘴輕輕“哼”了一聲。
眾人走了不多時,便到了文武方門。過了文武方門,是第一進庭院,守陵的太監們和靈穀寺的和尚們早已在場等候。靈穀寺離孝陵不遠,可算是大明的皇家禪院,裏麵的和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參加孝陵的四時祭祀,在很多影視劇裏,協助朱棣靖難的“妖僧”姚廣孝就長期住在靈穀寺,朱棣有事沒事還會去那裏小住,實際上與史實並不相符。
朱術桂等人之前來過一次,因此為首的方丈靜洽法師認得朱術桂,連忙合十施禮。朱術桂便問準備得如何,靜洽法師連忙回答,各種法器、香案和香燭都已齊備,至於祭品,要用當日新鮮的,所以要朱術桂在山下采辦為好。
朱術桂連連點頭,又問起一些細節。眾人無意聽這些瑣事,就繼續向裏走,不遠處便是孝陵門。孝陵門在文武方門之內,卻反而基本被毀。唐雲沛便說,後世看到的孝陵門碑殿,乃是康熙南巡之後敕令曹寅重修的,比現在這個時代要晚一些,所以現在重修孝陵門的責任就落在大家身上了。
眾人聽唐雲沛這麽說,都有一種時空錯亂的唏噓感慨,駐足看了一會兒,便又向裏走。
過了孝陵門,便是第二進院子,比第一進大很多,正麵是享殿,兩廂是配殿。眾人轉了一圈,想要再向裏走,過內紅門到明樓寶頂看看,卻被看門的太監阻止,說是若非祭祀,不可輕入內紅門,滋擾太祖皇帝安寧。
穿越者們固然不迷信,但這種事情也不想造次,便不再向前。唐雲沛醉心於研究建築,留在享殿裏自顧自觀看,幾個女孩子結伴到配殿看配享孝陵的文武大臣塑像。許緯辰和李書同回到前麵,看朱術桂和鄭斌安排得怎樣。
鄭斌將許緯辰拉到一邊,悄聲說道:“這些和尚和太監說,皇陵年久失修,需要多撥些銀子修繕,否則臉麵上不好看。我看他們多半是想從中撈些油水。”
許緯辰微微一笑,說道:“這些和尚和太監從清軍渡江到現在,也在孝陵勞碌了三十年了,好些年怕是沒有俸銀的,朝廷理應賞賜這些人。而且,他們所言也非虛,這孝陵確實要花些銀子修繕一番了。隻是眼下拿不出那麽許多。你和他們說,這次祭祀皇陵尤其重要,他們若辦得好,朝廷不但撥款修繕皇陵,還會修繕靈穀寺和太監們的住處,外加賞賜;他們若辦得不好,皇帝必定降旨將他們全撤換了。”
鄭斌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朱術桂和鄭斌不同,不太在意花費,卻對祭祀儀注的細節十分重視,東問西問,不斷質疑,弄得靜洽法師都有些不淡定了。許緯辰便勸朱術桂稍微寬寬心,畢竟還有兩天時間準備。
朱術桂則不以為然,覺得這是這麽多年來大明朝廷第一次祭祀孝陵,不但萬不可有絲毫差錯,就算毫無差錯但不夠隆重,也是一種缺憾。
許緯辰拗不過朱術桂,隻得說先讓靜洽法師和太監們去準備,明天還有一天時間,可以上山來檢查。朱術桂這才同意。
眾人準備下山,唐雲沛和女孩子們都要求再去東陵看看,許緯辰於是留下了一輛馬車,又囑咐他們早些回來。
回到大營,朱術桂自顧自回營休息,鄭斌拉著李書同繼續彩排祭祀儀式。李書同這幾年花了不少時間,幫助禮部重建禮樂,和鄭斌的來往不少。這一次祭祀孝陵,自然也少不得帶上親手培養的樂隊,尤其自己的得意門生鄭雲龍也第一次得到母親的批準,跟著一起前來江寧,要在祭祀典禮上一展身手。
許緯辰沒有什麽事,便在大營裏信步遊走,忽然聽到某處聲音嘈雜,於是循著聲音找了過去。隻見一塊空地之上,有幾個清軍士兵被綁在木樁上,幾個印度三哥模樣的英國憲兵正在用鞭子抽打,清軍士兵嗷嗷直叫,圍觀的明軍士兵則哈哈大笑。
許緯辰環顧了一眼,見鄭克臧正坐在一張凳子上,一臉冷峻地看著憲兵抽打清軍,便緩緩踱到了鄭克臧身邊,問道:“克臧少爺,這幾個清軍是怎麽回事?”
鄭克臧見是許緯辰,連忙招呼手下又端了一張凳子過來,請許緯辰坐下,輕輕地說道:“許大叔,我今天早上出去巡視,正看見這幾個清虜崽子出城掠劫百姓,於是讓手下捉了來,每人賞他們二十鞭子,以儆效尤。”
“哦?”許緯辰一聽,頓時來了興趣,站起來踱到了幾個清軍的身邊,擺手示意憲兵暫時停手,悠悠地問道:“你們幾個,我有話問,你們要老實說,否則再賞你們二十鞭。”
清軍個個灰頭土臉,其中一個咧著嘴說道:“小的們不敢,大人盡管問,小的們句句是實話。”
“嗯。那我問你們,我和你們康親王有言在先,兩軍在元宵節之前各不動兵,你們康親王沒有告訴你們嗎?”
“康……康親王傳了令,三軍大小不得出城與明軍交戰,違令者斬,小的們都聽到的。”
許緯辰把眼一瞪,斥道:“那你們還敢出城?”
“小的們……小的們尋思,出城劫幾個百姓,不算與明軍交戰。更何況……”
“更何況什麽?”
“更何況年關將近,小的們也想打點野食,過個舒坦年。”
許緯辰聽到這裏一皺眉,問道:“你是說,城裏糧食供應不上了?”
“這……這倒不是,軍中照舊發糧發餉,百姓生活也照舊。”
“那你們為什麽還要出來送死?”
“不瞞大人,這大過年的,總想吃幾口肉吧。”
許緯辰見清軍士兵這麽說,忽然心生一計,踱回鄭克臧身邊說道:“克臧,這幾個就別打了吧,我有妙用。”
“許大叔,你若有用,盡管發號施令。”鄭克臧對許緯辰一直尊敬有加,僅對次於師父項紹寬。 (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