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康熙會跑麽?

字數:3809   加入書籤

A+A-


    船隊一路北上,經由淮安、徐州,再向北轉入山東境內。沿途一派清冷蕭瑟,人跡罕見,除了延運河而建的市鎮,幾乎看不到百姓的蹤影,恐怕既是嚴冬之威,又多是戰火所致。

    前後花了二十多天,船隊終於到達了北直隸的滄州地麵。明軍在滄州建了一座臨時大營,駐守著一營人馬,營總是傅成。

    李書同知道傅成自從在定海大營投降了明軍,一路跟隨項紹寬作戰,不過並沒有太大的功勞,至今也隻是個營總,不過顯然是贏得了項紹寬的信任,可以單獨帶兵駐紮。

    寒暄了幾句,李書同便從傅成口中問出,大軍剛剛在滄州附近與清軍郎坦部大戰一場,利用兵力上的優勢圍攻敵軍,殲敵數百,迫降餘部,但總兵李榮在郎坦的一次突擊中被火槍和弓箭連續射中,不幸犧牲。

    眾人聽完,都十分驚訝。在光複戰爭進入最後的勝利階段時,還會犧牲李榮這種級別的高級軍官,實在令人心痛。

    傅成還告訴眾人,劉國軒在攻克開封府以後,沒有再攻城略地,而是領兵馳進,在一個月時間裏一口氣到達了真定府。眼下的形勢,鄭克臧的主力已經進駐河間府天津衛地方,離京師隻有兩天的路程。明軍對京師的合圍就要完成了。

    李書同有些疑惑,覺得山西、北直隸各地都還在清廷掌握之下,也有不少駐軍,難道沒有人帶兵來勤王?對此傅成也解釋不清,隻是說各地清軍數量不多,而且並非精銳,不堪一擊,來了也是送功牌而已。

    既然如此,李書同一行也不在滄州多作逗留,繼續向河間府方向前進。

    兩天之後,大家終於看到了明軍大營上空飄浮的熱氣球。經過科技組的長時間努力,熱氣球的品質再有提高,在南京製造的熱氣球有特定的塗裝,氣球上寫著一個巨大的“明”字,轎廂則是亮瞎眼的紅色條紋,四麵還畫著獸頭。相信沒見過熱氣球的清軍和百姓,看到之後心裏都會一陣恐懼,而在李書同們的眼裏,看到了熱氣球就是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盡管有軍機處的令牌,眾人還是在大營的門口等了幾十分鍾,才等到薑承誌帶著人到營門迎接。

    大軍離開南京也不過是一年時間,出發前,誰也沒想到一年之後就能在裏京師不過二百裏的地方相見。沈之瑩和秦九兒一邊一個,摟住了薑承誌的胳膊,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弄得薑承誌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李書同別的事情先不說,讓薑承誌先安排人接收物資,太監、宮女和書吏們在何七的帶領下,跟著軍中的書記官前往住處。

    薑承誌則喜氣洋洋地,帶著大家進到一座巨大的帳篷裏。

    帳篷裏擺設了好幾張桌子,還有兩個大火盆,燒著木炭,比外麵暖和得多,洪誠丘正指揮著幾個夥兵準備飯菜,看到李書同等人進來,熱情地招呼大家坐下。

    李書同剛坐下便著急地問道:“前線情勢究竟如何,為什麽催我們這麽快就要北上?軍報裏又語焉不詳。”

    “哈,有些話,不好寫在軍報上。”薑承誌笑著答道,“我們一開始進軍很順利,打到濟南府之後卻遭遇了連場激戰,東路軍的慘敗大家都知道了吧。後來我們也和郎坦打了幾仗,關外的清軍好像戰鬥力還蠻強的。”

    “那打的結果怎樣?”雖然身在天津就能夠說明明軍打贏了,但大家還是想知道一下細節。

    “關外的清軍善於運動戰,騷擾很厲害,單兵能力也不錯。不過嘛,畢竟我們兵力占優,而且火器數量高得多。紹寬和憲華運用’不粘的磁性戰術’,不斷和敵軍接戰、脫離,在滄州附近連續打了兩天兩夜,活活耗死了清軍。最後郎坦實在打不動了,我們就讓鄂劄出麵勸降。這個郎坦倒也是條漢子,聽說我們願意放過他的手下,就接受了勸降。”

    “那挺好啊,康熙豈不是再沒有援軍了?”

    “嗯。不過,紹寬還是不放心,所以……”

    “所以什麽?”

    “所以,他和鄭克臧一起,帶兵向順義縣方向包抄過去了。”

    “什麽意思?順義縣很重要嗎?”秦九兒在京城讀的大學,但對周圍的地理形勢卻不太熟悉。

    “重要啊。”洪誠丘答道,“從京師向關外逃跑,或者從關外向京師支援,有兩條通道,一條是沿海的遼西走廊,也就是通往山海關的。另一條就是燕山山脈中間的穀道,經過順義、密雲通往承德。紹寬的意思,就是迅速占領順義縣城,阻斷康熙走這條路的可能性。”

    “那康熙不能走遼西走廊嗎?遼西走廊相對寬闊,很難堵截吧?”李書同卻是對京師通向東北的道路非常熟悉,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疑問。

    “這個嘛,你別擔心。遼西走廊現在已經在我軍的威脅之下,清軍想要通過是可以的,但康熙如果要跑,不太可能輕裝簡從地跑。他要是這麽做,我們固然是抓不住他,但他逃到了盛京,也是兩手空空,拿什麽指揮關外的文武官員和軍隊?就憑’皇帝’這兩個字嗎?”洪誠丘非常犀利地解釋道,“所以康熙要跑,必須要帶上京城的文武官員和八旗家屬,這些人估計得有幾萬人,男女老少都有,他們想要通過遼西走廊逃到關外,和劉玄德走當陽道長阪坡有一拚了。”

    李書同聽完,皺了皺眉,又問道:“要是這麽說,康熙應該一早就開始向盛京轉移這些人,最後留下一些精銳部隊保護他自己,等到我軍兵臨城下,他就可以向盛京逃跑了。不必像今天這樣進退兩難。”

    “話是這麽說,不過呢,我們也分析過康熙的心態。”洪誠丘繼續說道,“康熙沒能料到我軍進展如此迅速,一年時間就能從南京打到京師。所以他一直在走與留的選擇中猶豫不決。”

    “對。康熙想走,又不敢走。滿清入關時間不長,軍事貴族體製還沒徹底瓦解,所以康熙的統治很大程度上依靠在京師的漢人官僚,如果回到盛京,漢人官僚大多不會跟著去,到時候誰當皇帝,恐怕又要有一場腥風血雨了。”薑承誌也跟著解釋道。

    “我明白了。從一開始,康熙就和’平定三藩之亂’這件事深度綁定了,如果清朝戰敗失去了天下,滿洲貴族們不會再認康熙這個皇帝的,所以康熙即使有機會走,他也不敢離開京城。隻要一離開京城,他隻不過是滿洲上三旗的旗主而已,其它五個旗的力量比他大,從心理上也不會再服這個一再戰敗的人。”李書同馬上理解了洪誠丘和薑承誌的思路。

    洪誠丘摸了摸自己的小平頭,又說道:“是的。不過呢,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我們的一切推論都是以康熙這個人保持理性為前提的,萬一他頭腦發熱,真的跑了,雖然對他本人沒有什麽好處,但對我們來說卻有很大的壞處。”

    “對。難怪老許多次提出,要和康熙和談,要讓康熙有僥幸心理,就是為了防止他頭腦發熱,跑去盛京。”李書同說著,朝周圍看了看,又問道,“老許人呢?怎麽沒看見他。”

    “他呀,忙得不可開交,剛才聽說你們來,就讓我們倆來迎接,說他忙好手頭的事情就過來。不過,就是不知道天黑前能不能忙好。”

    “老許真可憐。”秦九兒又撅著嘴說道,“軍前的事情比我們在南京繁瑣得多吧。”

    “事情再多也要來陪你們吃飯呀。”隨著聲音,帳簾一挑,許緯辰從外麵走了進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