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寧古塔流人

字數:3997   加入書籤

A+A-


    按照習俗,正月裏一般不做什麽事情,尤其是在京城這種寒冷的地方,人們習慣了貓冬。

    但軍機處的事情卻多到川流不息,整個正月都在忙碌中度過。

    接收工作基本上順利完成。文濟世按照軍機處的要求,領著十幾個從南京大明儲備銀行帶過來的手下,在戶部以東不遠的台基廠附近暫設了大明儲備銀行京城總部,將戶部和內務府廣儲司的存銀全部轉入儲備銀行,然後向二者移交寶鈔。戶部存銀九十二萬餘兩,內務府存銀二十三萬餘兩,總共一百十五萬,勉強可以支度半年。軍機處又強令滿清勳貴出資認購國債,親郡王每人五千兩,貝勒、貝子每人二千兩,輔國公以下逐次降等,最低級的鎮國將軍需要認購一百兩,這樣下來又收入了七萬多兩——錢不多,但可以繼續樹立國債的信用。

    洪誠丘完成了接收工作之後,和郭炎一起,帶著一百多名在京的北方漢人官員,以及幾十名翰林院的北方翰林們一同南下,前往南京朝見定永皇帝,並且給這些人安排在南方省份的工作。之前大明因為隻占有浙江、福建、江西等少數幾個省份,官員又多是福建、浙江等地之人,故而本省任職的情況較為普遍。這一次送一批官員南下,替換南方官員北上,逐漸恢複到正常的回避製度。

    索額圖和馮錫範帶著軍機處以康熙名義書寫的書信和軍機處的招撫令,出發前往關外,走承德方向,沿途安撫蒙古部落,然後招撫盛京將軍安珠瑚和寧古塔將軍巴海。出發之前,軍機處給了索額圖和馮錫範各一個許諾——如果順利完成這次的招撫,就特例處理索尼家族,加封爵位,而馮錫範則可以出任督撫。朱丹赤、那粹與武榮一起帶著十萬兩銀子和大量物資另走一路,到山海關勸降守軍,並且犒勞屯守在關外的朝鮮軍隊。三人之前都到過朝鮮,和朝軍將領多少有些交情,加上十萬兩銀子中的一多半都作為給朝軍的賞賜,在冰天雪地裏熬了兩個多月的朝軍自然是一片歡騰。

    劉國軒的大軍在正月二十五拔寨起身,向襄陽進發。根據曾養性發來的密報,馬寶的軍隊已經和張勇留在漢中的王進寶處於對峙狀態,戰事一觸即發。而朱丹赤等人剛剛到達潼關,還有幾天才能到達西安和圖海、張勇見麵。

    南京方麵傳來了毛淵明、常鎮業的密信,信中說道,楚王吳世璠在接到宣召之後,表示願意進京朝見皇帝,但因為新年剛過,事務繁多,所以暫時不能出發。毛淵明認為,這是吳世璠在拖延時間,觀望等待,軍機處的眾人也都同意這個看法,因此回信讓毛淵明再下詔催促,總之一定要讓吳世璠盡快來南京。

    時間很快到了二月下旬,天氣漸漸開始轉暖,京城的運作已經完全納入了軍機處的軌道。京城的戒嚴被取消,代之以相對寬鬆的宵禁和禁酒令。

    京城的滿漢官員按照軍機處的要求,繼續在各衙門當值,許緯辰和薑承誌每天都會在各個衙門之間巡視。俞鼎臣被任命為署理通政司,負責收發報告,頒行軍機處令,許天榮則被任命為署理順天府尹,管理整個京城的百姓事務。俞鼎臣和許天榮自從在浙江開始為軍機處效力,一直都掛著六品的虛銜,沒有實職,這一次雙雙獲得署理實職的機會,顯得尤其賣力。

    從西安傳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圖海在兒子諾敏的勸說下,接受了大明的招撫。張勇與圖海保持一致,也宣布接受招撫。壞消息是,王屏藩、馬寶對鄭智送去的敕封詔書不置可否,反而宣稱胡國柱以及眾多的吳軍將士死在張勇手上,一定要為他們報仇,繼而進軍攻打漢中。

    “報仇不報仇,對王屏藩、馬寶這種老兵油子來說,根本不叫事。”呂憲華根本不相信兩人的這套說辭,“他們就是本身有野心。”

    “這個是顯而易見的,但現在打起來了,總得有個解決辦法。”薑承誌無奈地說道。

    “解決辦法隻有一個。”項紹寬忽然很大聲地說道,“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也得不到。”

    “對。”呂憲華馬上表示同意,“讓曾養性進軍漢中,支援張勇;劉國軒從襄陽進軍荊州,斷了王屏藩、馬寶和吳世璠之間的聯絡。”

    “我覺得,馬寶和王屏藩還是可以分化一下的。”王鼎總是能想到一些別人不容易想到的地方,“王屏藩自三藩之亂一開始就進兵四川,在川中六、七年了,已經有了根基,四川各地的官員都是他的手下。馬寶進川不久,純粹是一支戰兵,後勤也要王屏藩供應,隻要戰場形勢稍差,馬寶很可能接受條件,投降我軍。”

    項紹寬對王鼎這個想法很是讚成,說道:“也對,那就再給鄭智發一封八百裏加急,讓他繼續聯絡馬寶,說隨時歡迎馬寶反正。”

    “嗯,馬寶反正了,王屏藩孤立無援,也隻能投降了。”薑承誌連連點頭。

    “不,不能讓王屏藩投降。”王鼎立刻表示反對,“隻要馬寶一投降,馬上繼續進軍川中,無論王屏藩什麽態度,都要打到成都去。”

    “為什麽?”薑承誌頗為驚訝。

    “因為王屏藩對我們不重要,沒有王屏藩對我們很重要。”許緯辰已經領會了王鼎的意思,“像王屏藩這樣長期割據一方的人,日後處理起來的難度會很大,不如趁著機會予以消滅。雖然損失會大一些,但總比把困難留到將來好。”

    “而且,最好王屏藩走投無路向吳世璠或者郭壯圖請援,那樣的話,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攻打雲貴了。”王鼎繼續補充道。

    “可以。”項紹寬點了點頭,“那就照這麽辦。”

    “對了,陳永華他們還沒來嗎?我們都快要累死了。”薑承誌這些天在內務府上上下下地奔忙,才發現管一大攤子事情遠比想象的辛苦。

    “半個月前已經出發了。”許緯辰淡淡地說道,“隻是,中間有一段漕運的河道淤塞了,要換走陸路,估計還要再有二十多天才能到。”

    “河道淤塞了?怎麽這麽不巧?”

    “河道淤塞不是不巧,而是常態。明清兩代都會花大量的錢和精力來維護漕運,因為運河中間有一段是借黃河行駛,而黃河水含泥沙量大,經常會出現淤塞。平時河槽總督會組織人及時疏通,可現在正是打仗的時節,漕運能用就不錯了,哪來的精力和人力維護。”

    “這樣啊。”薑承誌聽完想了想,“要不現在就派個人去當河槽總督,把疏浚運河的事情辦起來?”

    “肯定要,問題是派誰去。”

    “這還用問嗎?我們是穿越者啊。”王鼎又語出驚人地說道,“我們是知道答案的,還有什麽好猶豫的呢?肯定要派靳輔和陳潢去啊。”

    薑承誌恍然大悟,連聲說道:“對對對。靳輔陳潢這對黃金搭檔,治理運河黃河就得靠他們了。”

    “陳潢好辦,從武昌調到淮陰就行了,可靳輔現在不在這裏。”許緯辰很無奈地一攤手。

    “在哪裏?”

    “在寧古塔。”

    “為什麽?”

    “我看檔案,靳輔當年擔任安徽巡撫期間,被我們擊敗後逃走,後來回到京城,被問了個喪師失地之罪,本來是要處斬的,但當時清軍已經處於劣勢,再殺大員恐怕會動搖軍心,所以康熙就把靳輔流放去了寧古塔。他在那裏也待了快四年了。”

    “那……要不就給馮錫範送一封急件,讓他到寧古塔之後,把靳輔給帶回來。”

    “嗯,不過不止靳輔,還有一個人也要帶回來。”孫廣越忽然說道。

    “誰?”

    “吳兆騫。”    (www.101novel.com)